《寶萊塢機械人2.0》: 一部用力過猛的腦洞之作

近期,印度科幻大片《寶萊塢機械人2.0:重生歸來》在國內院線上映,雖然排片場次不多,但還是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截至9月底,本片在豆瓣上獲得5.7分,算是一個馬馬虎虎的成績,相比第一部7.2的評分,確實有不小的差距。

大概是從《三傻大鬧寶萊塢》的走紅起,國人開始注意到印度電影。寶萊塢每年的電影產量巨大,然而,就國際影響力而言,寶萊塢卻沒有好萊塢的實力。但印度電影可謂雄心勃勃,近年來砸重金製作和推廣本國大片,《寶萊塢機械人》系列就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作為後發國家的代表,印度式科幻帶有很大程度上的模仿痕迹,但也有其鮮明的個性與風格。其一,歌舞表演是寶萊塢大片的必備元素。這一印度特色的電影文化,在其他國家的觀眾眼中,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爭議。有人認為歌舞能為電影增色,有人則認為一些歌舞過於冗長,不符合傳統敘事習慣,也讓電影時間太過漫長,動輒兩三個小時的片子,對觀眾的忍耐力構成考驗。

其二,電影會將印度現實社會的某些問題投射到電影的虛構敘事里。比如,前段時間在網上受到熱議的《廁所英雄》,印度女性沒有獨立衛生間,反映了兩性不平等的嚴峻現實。此外,也有一些話題能引起國內觀眾的共鳴,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對教育問題的思考,這也是我國的觀眾所重視和關注的題材,容易引發觀影共鳴。

《寶萊塢機械人2.0:重生歸來》延續了印度電影一貫的風格,也作出了一些調整。比如備受爭議的歌舞部分,國內上映版在正片里並無歌舞,只是在片尾彩蛋里有一些唱跳鏡頭,這也讓電影時長得以維持在兩個小時以內。印度社會的現實狀況,依然投射到了影片里。比如大量的「人海戰術」——如今印度的人口已經逼近中國,年輕勞動力數量極其龐大。影片也調動了大量群眾演員參演,不論是街頭被抽去手機的平民,還是影片後半部分機械人在足球場大戰時破壞的「人牆」,似乎都在暗示:我們這裡有的是人。就連機械人七弟變形後,也是由無數個自己構成了一道「人牆」,就猶如孫悟空一般,吹吹毫毛即變出無數只小猴子。

科幻電影要想做出亮點,需要在腦洞與視覺效應上出彩。應當說,《寶萊塢機械人2.0:重生歸來》的腦洞還是相當大的,但總給人用力過猛的感覺。從敘事上看,影片的節奏其實很快,開篇是一個個蒙太奇式片段:很多人的手機不翼而飛,有人在夢中被手機「殺死」……但影片並沒有給出科學上的解釋,更像是某種玄幻意味上的腦洞。這就產生了一個弔詭的結果:一方面,故事的腦洞很大,刺激着觀眾的想像力;另一方面,科幻電影的底部邏輯,無法解釋影片中諸多近乎玄幻的內容。

影片中,熱愛鳥類的學者死後,魂魄變成「怪鳥」,而這個「怪鳥」又像是機械人,變成無數個手機,最後殺死了仇敵。這荒誕的故事,讓人摸不着頭腦,也讓人感覺腦洞大開。但客觀而言,影片似乎想在短暫的時間裏,集中展現太多幻想素材、呈現太多大片特效,但用力過猛之下,影片節奏過於緊張,而非張弛有度,這對觀影效果恐怕會有一些影響。

從視覺效果上看,《寶萊塢機械人2.0:重生歸來》在追求大場面上下足了功夫。比如機械人七弟持槍向四周掃射、「怪鳥」和七弟的肉搏,以及各種建築物坍塌、爆炸等場面,這些刺激眼球的鏡頭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會出現,可謂高潮迭起,也暴露了它的問題,即缺乏相對平靜的敘事。

《寶萊塢機械人2.0:重生歸來》豆瓣評分不如第一部,的確並非偶然。第一部作品雖然時間很長,也穿插着歌舞片段,但敘事非常完整,劇情衝突合理,邏輯線索清晰,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機械人七弟的形象。但在第二部中,影片似乎想增加七弟的製造者瓦西博士的鏡頭,這就在所難免地削減了七弟的戲份。兩個主要形象似乎都在爭取觀眾的好感,卻造成了更多麻煩,七弟的形象不夠飽滿,更缺乏形象上的發展,至於瓦西博士,似乎也沒能圈走更多粉絲。

說到底,《寶萊塢機械人2.0:重生歸來》依然帶有後發國家電影大片的一個普遍特點,即太想表現一些「內涵」,卻沒能講好故事本身,過度炫技帶來的是誇張與虛熱,這些問題,在一些中國電影里也有體現。因此,不必對印度電影抱有偏見,多學習它們的長處,也要看到它們存在的問題,進而反觀自身,找到講好自己本民族故事的合理方法。(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