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不靠偷,不靠搶,用自己的「三板斧」打出馮氏品牌

馮小剛是當今電影市場最有號召力的導演之一,在 20 世紀 90 年代電影產業灰暗的時代背景下,其電影猶如一道靚麗的曙光,帶給國產電影希望。

在國內,提起喜劇電影便想到馮小剛的一席之地,馮小剛的喜劇電影是其金字招牌。從 1997 年《甲方乙方》的一炮而紅便一發不可收拾,拍攝了一系列好看又叫座的喜劇電影。馮小剛緊抓時代背景,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打造了一部部獨具馮小剛特色的喜劇電影,並逐步建立了喜劇電影品牌。

馮小剛成為電影史上不得不言說的對象,其喜劇電影品牌的建立也對當今喜劇電影具有重大的啟發作用。

一、時勢造英雄

馮小剛電影在觀眾和市場的超常成功不僅在於他自己的努力以及電影本身所具備的種種品質,還與 90 年代以來中國電影市場轉型的有關」。廣播電視電影部下發「文件」,打破了原有的統購包銷體制,讓電影人直接面對市場。

中國電影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由主旋律向觀賞性、娛樂性轉變。其次,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大眾文化消費成為當時的主流。

馮小剛曾說:導演的生存條件,就是他的經歷決定了他看問題的一個角度。

馮小剛於成長於一個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後跟隨母親生活,特殊的家庭讓馮小剛成為一個沉默寡言但是有志向的孩子,高中畢業進入了文工團工作,後來被裁進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擔任美工,1985 年與鄭曉龍合編《遭遇激情》,1994 年開始拍電影。

馮小剛的電影成長之路可謂是踏踏實實,從美工到編劇再到導演,一步一個穩腳印,奠定了馮小剛夯實的電影基礎,也正是早年的經歷,促成了馮小剛成為一個受人喜愛的「平民導演」。

馮小剛在電影之路上不斷學習,堅持在電影之路上摸爬滾打

提起馮小剛的學習,就不得不說馮小剛的「師傅」王朔。王朔對馮小剛的電影之路產生巨大的影響,王朔給馮小剛指了一下「北」,馮小剛就自己摸索出獨特的風格。在馮小剛的自述版的《我把青春獻給你》中,提到「我發現,打過最漂亮的仗,無不和王朔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王朔為中國當代著名編劇,代表作品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頑主》、《我是你爸爸》、《玩的就是心跳》等。生於北京文化大院的王朔身上有一種「紅小兵精神」,王朔筆下「我是痞子」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對精英文化和權威話語的嘲諷,與 20 世紀 80 年代社會轉型中形成的市民階層相符合,並成為市民階層的文學代言人,形成了「王朔現象」。

1988 年王朔的四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併產生強烈的影響,因此,這一年並成為「王朔電影年」。王朔的小說影響了一代人,同時對馮小剛個人及影視作品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王朔於 1986 年和馮小剛初識,1989年加入王朔開始影視編劇之路,並與王朔組建了「好夢影視策劃諮詢公司」拍攝了《一地雞毛》、《我是你爸爸》、《月亮背面》等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作品。

馮小剛與王朔有着相似的成長經歷,同為 1985 年出生,同成長在北京文化大院,同在1978 年參軍。「像很多讀者一樣,我對王朔小說的人物,以及這些人的生活和他們使用的語言都十分的熟悉。他筆下人物的嘴臉都酷似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朝夕相處的同學和朋友。」這些在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經過王朔的描述後變得生動形象,非常動人。

站在巨人肩膀行進

王朔筆下的世界對馮小剛產生了深遠的意義,並對馮小剛以後的導演生涯產生了影響。正如馮小剛所說,王朔的電影風格對其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他吸取了王朔作品中對精英文化的反叛,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遊戲人生的「痞子」路子,從王朔的作品中汲取並受到啟發,激發了電影創作的藝術想像力。

馮小剛曾說「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無疑這個人就是王朔,這個讓馮小剛抬頭「抬頭望見北極星」的人。馮小剛紮實的電影基礎不得不提其「特殊經歷」,馮小剛從美工到編劇,從編劇到導演,從電視到電影以及初涉電影的失敗,為其電影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馮小剛「電視劇之旅」,奠定初期喜劇電影風格,在馮小剛的早期喜劇電影中,不難看出有電視劇風格。1985 年馮小剛進入影視界,開始做美工,由此了解了電視劇拍攝程式,1985 年開始寫劇本,先是與鄭曉龍合編劇本《遭遇激情》後,與王朔等人編寫《編輯部的故事》成名,並進一步熟悉了室內劇的編劇工作和產業。

從影片《甲方乙方》的上映至今已有 21 年,馮小剛從 1997 年在喜劇電影領域嶄露頭角,歷經風風雨雨到如今在中國喜劇電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創立獨屬於自己的「馮氏品牌」,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步一個紮實的腳印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