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差評」、「水軍刷分」, 國內最權威影評平台豆瓣準不準?

隨着觀眾審美水平的提高,對影視劇作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以前的有什麼看什麼,到後來的喜歡什麼看什麼,再到現在的什麼好看看什麼,正是觀眾整體水平提高的體現。這就不得不提口碑一詞了,雖說整體審美水平提高,但依然觀眾文化水平差異、個人喜好影響、審美標準不同依然會造成影視作品的口碑差異。

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評價,比如前段時間院線熱映的《誅仙》,在粉絲口中演技、劇情都已經完美上天了,路人眼中卻乏善可陳,原著粉眼中則是一無是處。那麼去哪找一個公正、可參考的評價標準呢?很多人選擇是豆瓣評分,這也是當下比較認可的最權威的影評平台。當然,這個「最權威」也是相比較而言。

比起貓眼、淘票票的動輒九分以上,比起資本控制的微博大v,豆瓣的確公正很多,但也不是不存在問題。最近這幾年來不斷有導演質疑遭遇而已差評。比如前段時間的《上海堡壘》,電影團隊就質疑被刷了而已差評,還爆出了一條刷差評單條5元的新聞。《李雷和韓梅梅》電影導演更是直接叫板豆瓣,聲稱遭到了惡意差評,還影響了票房。電視劇也常常有這種情況發生,電視劇《娘道》的導演郭靖宇在炮轟收視率造假之後又質疑豆瓣差評……

看上去豆瓣遭受的質疑不少,甚至網友中也有不少提到豆瓣就一副很嫌棄的樣子,事實真的如此嗎?所謂爭議,其實依然是那部分審美不同的人對評分的不認同,但豆瓣的評分是反應大多數人評價,是一個平均數據,有不同很正常。

有人說豆瓣會有人刷分,刷分這種情況無論國內外都難以避免,但豆瓣有防水軍機制,非正常評分會被排除在外,按照平均值計算評分,並且沒有人工干預。其實對照豆瓣的短評、影評、差評百分比也能得出數據大概。

曾有業內人士說過:「刷分意義不大,對於我們來說基本是浪費錢。電影是大眾產品,一旦看的人多了,評分基數就會變大,水軍就會被淹沒。刷分的號得是養了比較久的號,總是有限的。」

事實證明《上海堡壘》不需要刷就已經差到了極點,《娘道》三觀不正也被罵的太慘,《李雷和韓梅梅》沒有豆瓣也依舊是一部爛片。存在爭議的往往是c字型作品,這些作品口碑兩極分化,恰恰也證明了作品本身存在問題,一般來說這種作品6到7分居多,不好也不差。

有網友說的很正確,豆瓣評分或許不準,但4分以下的絕對是爛片,8分以上的絕對不差。按照這個邏輯來看你會發現豆瓣沒有錯過。其實影視劇作品好不好看關鍵還是在於自己,一定要參照評分也有種削足適履的嫌疑,但又說回來,自己喜不喜歡是自己權利,想要客觀的評價作品,豆瓣還是個不錯的參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