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編劇劉彥武談劇情小說 曾參與多部影視劇創作

8月23日報道 ——劇情小說是個啥玩意兒?

著名編劇劉彥武:劇情小說,是一個全新的有聲文學品類。

我把我的系列電影電視劇文學劇本改編成有聲演播版製作成有聲作品。並命名為:劇情小說。有以下原因。

劇情小說和傳統小說最大的不同是:去掉了「上帝的視角」,也去掉了「評書式的評說」。劇情小說是劇作家用戲劇結構方式營造戲劇情景,由劇中人物自己來演繹他們自己人生故事。也就是說,不是作家在那裡說故事講人物,而是由劇中角色自己來完成塑造自己的功能。傳統作家。一般來說是用作家的視點來表現他筆下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劇情小說則是將劇作家要表現的人物放到特定的場景中,把人物攆到聽眾面前,給劇中人物搭建一個舞台,讓劇中的角色自己去表演自己,讓劇中的人物自己講述自己的喜怒哀樂。

雖然,有一些小說家的作品也極具戲劇性,但小說的文本畢竟還是小說的結構方式。而劇情小說的文本是電影或者電視劇文學劇本。劇本的特點是沒有人物心理描述,沒有客觀解說,只有場景和人物,以及觸及人物命運跌宕的事件。在巨大的情感撞擊、無常的命運跌宕、出人意料的命運轉折、以及人物關係鏈的戲劇性變化中,達到撼人心魄的戲劇效果。節奏緊湊,人物鮮活,懸念叢生。劇情小說給聽眾以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可以無限拓展聽眾的想像空間。因為沒有作家的主觀介入,也沒有作家絮絮叨叨的人物的內心分析,同時,也去掉了作家的主觀描述。把巨大的想像空間和參與感留給了聽眾。所以劇情小說沒有廢話,節省篇幅,也節省了聽眾的收聽時間。聽眾可以直面劇中人物,身臨其境地參與到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中。這樣,無疑使得聽眾的參與感更強、共鳴感更通暢。

劇情小說創作的難度,是時間軸的把握和人物台詞的準確設計。猶如一幕大戲開了場,劇作家只能把握戲劇節奏,不能中斷時間運行,更不能前三十年回溯描述,後五十年敞開議論。所以說,劇情小說的創作需要作家有嫻熟的戲劇結構能力,要有影視創作的情景營造能力,還需要有厚實的台詞功底。劇情小說的每個角色都是他們自己,他們必須說出只有他們自己才能說出的台詞。所以,要求劇作家要有很好的台詞功底。

劇情小說是在整合了多種類文學作品的創作精華而生成的一個全新的文學品類。劇情小說並不擯棄傳統有聲作品的創作精華。劇情小說採納評書類的旁白,廣播劇的角色劃分,電影電視劇作品的情景營造。劇情小說用小說的方式敘事鋪陳,用戲劇的結構方式結構劇情,用電影電視的的方式帶入情景,只有這樣,才能讓聽眾在聽故事的同時,感受到此時此景的人物的內心狀態,從而進入到角色的精神世界,聽眾才能和劇中人物打通共鳴箱。

劇情小說無疑拓展了有聲類文學作品的聽覺感受。劇情小說也是對有聲類文學作品的全新嘗試。我的劇情小說《厚紅樓》和《大順坊》上線數據顯示,這個品類的有聲作品聽眾的參與感很積極,滿意度也讓人欣慰。這,也許是有聲文學類作品創新的一個獨特的路子吧?也是有聲類文學作品走出傳統藩籬的一個突破吧?

著名職業編劇--劉彥武簡介

祖籍山西。1957年10月生於內蒙古豐鎮。

1975年考入內蒙古藝術學校(內蒙古藝術學院)。師從二胡大師劉長福學二胡專業。

1978內蒙古藝術學校畢業分分配到內蒙古民族劇團。任二胡演奏員。

1979年改任內蒙古民族劇團編劇。

1983-1985年考入內蒙古管理幹部學院,修文學(文化事業管理)專業。畢業後回內蒙古民族劇團繼續任編劇。

1994年定居北京。從事職業編劇迄今。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韓沖_NBJ1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