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量地理(二): 亂花漸欲迷人眼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如今的明星住址諱莫如深,關心稍有不慎就會被扣上私生飯的帽子。然而,在民國的電影報刊中,影迷可以將明星的家庭住址問得一清二楚,身高年齡和家庭成員等基本情況,更是可以大大方方的刊登出來。

《電聲周刊》的影迷信箱里,曾有人問王人美、談瑛、胡珊三人的情況。周刊回答:王人美住延平路延平村35號,談瑛住西門方浜路榮華里九號,胡珊結婚後地址不詳。

在中國娛樂業的「草創」階段,明星和粉絲對於隱私保護的界限相對模糊。《青春電影》1937年的第3期,刊登了一份《女明星年歲籍貫通訊錄》的表格,不但暴露了女明星的真實年齡,而且還詳細地列出了女明星所住的街道和門牌號碼。

36位女星中,既有大熱的周璇、胡蝶、王人美,也有當時知名如今鮮為人知的小花。女星籍貫中,江蘇最多有10人,浙江其次有7人,北平與廣東各有5人,上海(包括浦東)和湖南各有2人,安徽有1人,餘下4人籍貫留空。可見,江浙滬為民國女星的主產地,北平和廣東是第二梯隊

這個現象不難解釋,上海是近代的電影中心,江浙滬佔據地緣優勢:電影文化流行,女性也就更容易從事電影事業。對比如今的女星生態,川渝地區和齊魯大地似乎在民國非常寂寥,鄂湘環洞庭湖帶也沒有集群優勢。

應當說,只有當川渝成為抗戰的後方,迎來了大量外來人口後,其地域的美女特色才逐漸為國人所挖掘。這與湖廣填四川促進近代川菜流派形成的現象,本質是相同的——每一次大的人口流動,都會對地區典型容貌的流變產生重大影響。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本期的「中國流量地理」女星篇,硬糖君也不妨將當代女明星產地進行「流域劃分」。

環渤海區域,包含京津冀魯遼,勾連海河、遼河、黃河水系;長三角區域,包含江浙滬,勾連長江、淮河水系;泛三峽區域,包含四川重慶,勾連岷江、嘉陵江、金沙江水系。

這三個區域鼎立,基本輸送了全國八成以上的女星。水美才能人美,古人誠不我欺!

環渤海,看劇咖

《前門情思大碗茶》里唱「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裡玩耍」。雖然老是被群眾誤記成「你爺爺我小的時候」,但這絲毫不影響京城人民聽戲愛戲的娛樂傳統。到了電視劇興起的八九十年代,北京很快成了「劇咖」的誕生地。

北京有:楊冪、劉詩詩、楊紫、關曉彤;河北有:趙麗穎、周冬雨;天津有毛曉彤、宋祖兒。

一眼望去,85花里楊冪制霸了多年的大女主,趙麗穎後來居上分庭抗禮,劉詩詩「步步」封神念念不忘。90花中楊紫在甜寵圈一家獨大且修鍊了火男主的技能(還不用冷卻),關曉彤則從國民閨女進化成瑪麗蘇格格。兩代電視劇當紅花旦,可以說是齊聚京津冀了。

從風姿綽約的許晴,到文藝簡約的徐靜蕾,到猛拼事業的楊冪,再到直率敢言的楊紫,這四個北京大妞幾乎成為了60後、70後、80後、90後颯爽女生的典範。許晴隨時撒嬌、徐靜蕾給前任買房、楊冪黑到深處自然紅、楊紫時刻活在爭議中。這類性格看似張揚隨性過頭,但北京大妞們依然我行我素、敢字當頭。

但從楊冪以降,到楊紫、關曉彤這一梯隊,北京妞似乎越來越不颯了。這當然不是因為《空姐之歌》你叉叉引起的,而是伴隨城市高度同質化,帶來的個性削減。不獨京籍女星,很多明星也都失去了「地域閃光性」。

以前的北京大妞分兩種,一種是大院妞,一種是衚衕妞。前者以許晴為代表,後者的巔峰是劉蓓。

思前想後,楊冪和劉詩詩的京味變淡,一是因為古偶的形象透支,二是因為過多配音導致的特色鈍化。就拿楊紫來說,最有京味的是不是還得算《家有兒女》?現在舊城改造了,衚衕也少了,四合院變酒吧會所了,以後這第三種類型,得改叫「電梯公寓妞」。

環渤海中的山東籍女星,則具有和京津冀不同的氣質。從鞏俐(按祖籍)到范冰冰到張雨綺,她們的腰臀胯比例都相當能「撐禮服」。只是「仙鶴冰」和「大花襖子綺」只學到了鞏皇的皮,沒有窺見時尚的里,走再多紅毯也是浪費骨架。

若進一步細分的話,山東女星還應該像魯菜一樣,分沿海的膠東菜和不沿海的濟南菜。青島的宋茜、白百何、江鎧同、王艷、陳好(靠海),和濟南的金晨、李金銘、德州的李一桐(不靠海),還是有些微特徵差異的。

詳而論之,前者更加「媚骨天成」,後者則「面帶正氣」。要而言之,范冰冰(青島)是被「媚氣」給限制了戲路,鞏俐(濟南)則天生擁有創造角色的可塑臉。

長三角,品影咖

1949年7月7日,張善琨的香港長城影業公司成立,請來十位女明星聯合剪綵。依次是:王丹鳳、白光、李麗華、周璇、胡蝶、陳雲裳、陳娟娟、孫景璐、羅蘭、龔秋霞。

她們是當時影壇最影響力的女演員,後來紅透整個50年代。十人中有六人籍貫或出生地在江浙滬地區,成為「電影咖在上海」的舊時代力證。光影流轉70年,如今電影咖依舊聚集在長三角。

浙江有,周迅、湯唯、江一燕、林允、徐嬌、張雪迎;江蘇有,倪妮、李沁、韓雪、楊超越;上海有,張敏、孫儷、馬伊琍、黃奕、黃聖依、杜鵑、楊穎、唐嫣。當然,這年頭純演電影是不可能的,硬糖君的總結只是說長三角以電影為代表作的女星更多些。

可以看出,浙江籍的女星五官都非常精緻小巧,從早年「演齊《四大名著》美女」的何晴到中生代的周迅,再到新生代的張雪迎,莫不如是。這種小臉就是為「把你扯胖」的鏡頭而生的,一雙能表達情感的眼睛,外加一顆經歷過風霜卻依舊純凈的心,這是電影咖的共性。

1991年,謝鐵驪導演從一本掛曆中發現了周迅,邀請17歲的周迅到北京拍了處女作《古墓荒齋》。17年後,34歲的周迅在《畫皮》里再次出演「狐狸精」,一顰一笑,狐生百媚。這不是單靠「靈氣」可以解釋的現象,她們就是角色的「氣」。

把王晶對周迅的誇讚,移之於周星馳對林允的欣賞,會發現他們所痴迷的是一種「越娃氣質」。那是從西施(浙江諸暨人)被當做情色祭品,獻給吳王就已經開始的氣質。不管西施有沒有真的動情,但她「扮演的角色」深切地走進了夫差的內心。那不是一種戲,因為西施就是戲本身。

湯唯也是這樣,溫和中帶狠勁,恬淡中帶艷氣,文藝中帶欲感,疏離中有親近。可並非所有人都能操縱好「越娃氣質」,當你發現湯唯用端着的姿態去演《北京遇上西雅圖》時,就覺得一個小三還這麼理直氣壯獲得幸福,太缺乏對觀眾必要的倫理說服。

江蘇美人,最好的模子當屬夏夢。和浙江籍女星相比,「吳娃氣質」是一種內斂的甜。從來不會笑得沒心沒肺,但流露的淺笑能讓人記住很長時間。或許可以參考文學形象里的王語嫣,冷若冰霜里偶有一點嬌柔,這是段譽發痴的「審美高點」。

從陶虹到李沁到楊超越,江蘇籍女星深諳流淚之美。內斂的氣質連哭泣都顯得保留矜持,這就反向激發觀眾的愛憐感。陶虹有小龍女的眼淚,李沁有《楚喬傳》里拒婚的哭戲,而楊超越的秘密武器就是「突如其來的淚奔」。

還有些觀眾特別殘忍,覺得哭泣的倪妮是「最美的」。《宸汐緣》「真香」之後,天天坐等別人的哭戲。今天,我們似乎可以「破案」了。根本不是啥劇情代入,演技感同身受的原因,單純是因為她們「會哭」。

說起哭,我們都要要向江蘇女娃取經。她們的眼淚不止來自長江,還來自海上。

泛三峽,聽聲咖

巴東山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其實,不僅這裡的猿猴可以把你唱哭,泛三峽地區也是聲咖的高產地。拋開譚維維、張靚穎、郁可唯這樣的川渝籍歌手不談,該地區的女明星聲音特質都非常突出。

四川有,鄧婕、張嘉倪、戚薇、王子文、張歆藝、鞠婧禕、唐藝昕、譚松韻、陳鈺琪、趙露思、陳瑤、王紫璇、鄧家佳;重慶有,蔣勤勤、殷桃、陳紫函、何泓姍。

單以外貌而論,四川的圓臉圓眼美女居多,雙眼皮幾率很高,大部分有明顯的下巴弧線。如果只保留每個人的下巴,會發現這個概率的可怕性,其他部分還好,下巴簡直都是批量粘貼的;重慶則多為歐式大雙,五官輪廓較深,鼻子小巧美若懸膽。

所以,是說多吃辣,就可以瘦下巴和縮鼻翼嗎?非但如此,硬糖君還懷疑辣椒可以幫助聲帶二次發育。

不論是鄧婕「王熙鳳式」的犀利,還是陳瑤的軟萌甜美,抑或陳鈺琪的嗲聲,搭配角色服食都有一種機靈感。總體來看,川渝地區的女星以精緻小巧型為主。少有大絕色,但小美人遍地。

從泛三峽地區,順流而下來到湖南湖北的「環洞庭湖區」。雖然同屬西南官話,但武漢話顯然要比四川話「霸道」。湖北有:徐帆、袁泉、劉亦菲、曾黎、陳數、袁姍姍、宋軼、吳倩;湖南有:萬茜、蔣欣、蘇青、李晟、沈月。

湖北籍明星,大多骨相端正,放在女孩身上就淬鍊成「攻氣」。不管是曾黎、陳數還是劉亦菲,都能給女性觀眾一種侵略感。這讓她們演起獨立女性,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其他籍貫的演員要靠化妝和造型來凹,她們只需要釋放本體氣質就達標了。

同樣的湖北式端正也體現在男星的朱一龍、李現、王凱、袁弘身上,演正角非常佔優,演反派可能需要很大的突破。

湖南籍女星以丹鳳眼居多,再胖也有尖下巴。這就是為什麼華妃狂吃蟹粉酥,也能在《甄嬛傳》里博得寵愛的原因。

而離開鄂湘區,新疆的迪麗熱巴與古力娜扎是為雙姝。河南的孟美岐和張子楓,扛起了中原女星旗幟。台灣省貢獻了初代蕭薔和中生代林志玲後,歐陽娜娜和文淇也有接班趨勢。

1933年《明星日報》的創始人陳蝶衣,聽到路人爭論胡蝶與阮玲玉誰更美。於是他靈機一動搞了「電影皇后選舉大會」,最終胡蝶以21334票取勝。時至今日,我們仍能在社交網站見到關於明星顏值和人氣的投票,但群眾性的參與度已遠不如民國時期。

或許大家早就明白,美人在骨不在皮,審美問人不如問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