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武俠片的方式拍登山題材, 《攀登者》的突破性很多人沒有看懂

國慶檔「三強」里,從電影層面來講,《攀登者》是個人最關注的一部影片。

攀登題材與厚重歷史相遇,該片在國內市場里是非常稀缺的類型電影;徐克與李仁港「兄弟」搭檔,一個監製,一個導演,兩人師出同門,經歷過香港電影的興衰,對於類型元素的融合具有自己的作者性態度;

最後就是豪華的演員陣容,從硬漢到小生,還有久未露面章子怡,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令人期待。其實一開始較為擔心李仁港,結果看完全片後發現《攀登者》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選擇了李仁港作為導演。

徐克在2014年拍攝了一部與「雪山」有關的《智取威虎山》,抗日題材與俠客動作罕見的在影片中完成了自恰與融合,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徐克的動作片不光硬,還有點「邪」。但在《攀登者》里,李仁港延續了徐克在動作設計上的硬派,但又加入了自己「柔」的一面,讓寒風肆虐的氛圍,生命危在旦夕的焦慮里透出一絲暖意。

李仁港和徐克是多年好友,師出同門,都在香港武俠片大師張徹的手下學習過。徐克比李仁港出名更早,遇上了好時期,先成立了公司,所以後來還主動投錢給李仁港拍片,一起經歷了榮光和失落。

兩位老牌香港導演北上之後,如何融入內地電影市場,在商業和藝術,宏大主題與作者個性之間權衡,為傳統電影元素賦予港片和新鮮元素,是最值得關注的地方。在這一點上,《攀登者》給了我們希望和驚喜。

李仁港巧妙的將武俠動作片元素融入到了這部攀登題材的影片里,而且相當自然,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視覺衝擊力和緊張程度。在影片結構和人物塑造上,你可以看到一絲李仁港經典動作片《阿虎》的影子。

既熱血,又浪漫的氛圍營造,在運動題材《阿虎》里表現的相當突出,劉德華飾演的落魄拳手,因為家人和榮譽再度出山,而後又遇上了在自己人生里「遲到」的愛人。

李仁港早期可是以香港愛情片起家的,張國榮與常盤貴子出演的《星月童話》可是幾代影迷的愛情童話。

在李仁港的調度下,《攀登者》同樣表現的既熱血,又浪漫。

影片有一個輝煌與沉重並存的第一幕。1960年,為了在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上留下中國人的足跡,宣誓中國的邊界主權。以方五洲(吳京 飾)、曲松林(張譯 飾)為主要成員的珠峰登山隊臨危受命,第一次向珠峰峰頂發起衝擊。

當時物資匱乏,技術條件落後,想要登頂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片中,登山隊隊長方五洲形容,在攀登過程中「生命是以秒為單位來計算的」。

第一次登頂成功,但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老隊長犧牲,曲松林凍壞半個腳板,而且因為丟失了攝影機,沒有拍下登頂後的影像資料,而讓這一次登頂失去了意義,不被國外專家所認可。

在慘烈但激動人心的第一次登頂完成後,故事開始製造主角的「低落」時刻。

方五洲在課堂上受到質疑,在領導面前抬不起頭,所以也在愛人徐纓(章子怡 飾)面前失去了尊嚴和表白的底氣,兄弟之間也漸生隔閡。

多重觸底,讓人物在生活和精神上,人物之間築起了一道難以翻越的冰山。他們想去「攀登」,卻一直得不到機會。

這一等就是15年。1975年,國家經濟好轉,物質充沛,為了國家形象和主權,國家登山隊重組,以方五洲和曲松林第一代登山者為領導團隊,一邊培養年輕人,一邊向珠峰發起了新的衝擊。

所以,影片從第一幕「觸底」之後,整個故事的發展都圍繞人物在現實與精神上的攀登與最後的登頂展開。在編劇阿來看來,面對地理極限的高度,人類的生理和心理都會面臨超乎想像的挑戰。

這樣的時刻,人類可以直接在用身體去感觸自然界的偉大,同時也感受到自己人格和意志的升華。這種精神體驗才是登山的意義和價值所在。而所有精神的升華都需要經歷殘酷的淬鍊和捶打。

李仁港祭出了很多武俠動作片的元素,讓觀眾體驗到了登山時的危險與歷練。

熟悉類型片的影迷,可以在多場充滿挑戰的登山場景里,看到導演在冒險、災難類型片的框架下,將東方武俠片、動作片的元素,融合到了動作設計中。攀登時遭遇的暴風、雪崩、極寒等災難條件,被李仁港「嫁接」到了他所擅長的武俠動作設計中,呈現出與外國大片風格迥異的觀影體驗。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發生在第二次登山之路上,方五洲帶領年輕隊員們向峰頂發起衝擊時,在必經的北坳山路遭遇了猛烈的暴風雪。

登山隊員們一開始想在山坳中勉強安營紮寨,可短短几秒之後,風速強烈到將帳篷和人吹飛的程度。隊員們在風中滾落失散,方五洲迅速指揮大家用爬梯將自己與鐵梯相扣,形成一個相對堅固安全的整體,以抵禦強風。

這時,風雪被隱喻化為敵手,出招更快的一方才能制敵。搭建梯子與抵禦強風變成了一場精彩的武藝決鬥。梯子演化成了攻擊和防禦的武器,隊員借用梯子向山底急速下滑,巨大堅硬的岩石從上山滾落,禍不單行的是,下滑的距離有限,躲避巨石的同時要防止墜入萬丈深淵。

這一前後失拒的危急情況下,導演用一場精心設計的動作戲,借用繩子和梯子呈現出千鈞一髮的緊張感,讓人看得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隊員們所面對的恐怖又致命的危險。

李仁港充分發揮了自己借道具打造動作場面的優勢。隊員們的命被綁在這架長梯上,隨後一個大俯拍,就如驚濤駭浪中一艘飄搖打轉的小船。整段戲節奏緊張、調度複雜,很具奇觀性,相當驚艷。

不光在大場面上,很多小細節部分也表現出很多武俠動作片特有的情節設計,比如方五洲手持雙鎬飛躍深淵,拚命建立逃生通道;包括很多鏡頭語言設計與剪輯方式都體現了側重人物動作的一面。

另外,在處理登珠峰的重頭戲時,劇組採用了實拍加特效相結合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保留真實感,平衡了戲劇效果,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將動作和武俠元素融入到了攀登過程中。

除了頗有新意的動作設計,《攀登者》在感情戲的處理上依然可圈可點。宏大主題是攀登上珠穆朗瑪的高峰,而落地到人的身上,則是跨越友情的隔閡,登上愛情的頂峰。

1975年後的第二次攀登也承擔著修復友情和愛情的功能性作用。

曲松林與方五洲的誤解,在任務和生命前的抉擇,必須經歷又一次登峰之後才能化解。而方五洲與徐纓面前的堅硬的冰山,由此產生的隔閡也只能在相互理解,相互成全後才能消除。

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不是天南地北,而是隔在心與心之間、由傷痛和誤解冰凍而成的堅硬結痂。片尾,方五洲瘋狂地挖掘着埋藏着雪中多年的紅旗,然後把曾經帶走的化石放回了原處。

大歷史的使命完成,英雄把個人的情傷埋藏在終年不化的冰山之上。夢境里,在那個陽光的午後,他們還能牽手、微笑,他把化石當作真心,遞給了對方,她死死地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心上。化石便成為了無聲的告白,永恆不變的一顆痴心。

這就是《攀登者》濃的快要化不開的柔情。《攀登者》不僅為內地電影市場提供了稀缺的類型片,而且在李仁港的調度下,還將港片類型灌入到了宏大主題中,給未來內地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道路與想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