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導演文牧野: 電影工作者的「護航」

《我和我的祖國》之《護航》

10月1日,恢弘壯闊的閱兵式看high了全國人民,當殲-20、殲-16、運-9、直-10等新型飛機以整齊的隊形飛過天安門上空,背後強盛的國力激動人心,而飛行員的付出也可想而知。

正在熱映的國慶檔獻禮之作《我和我的祖國》中,《護航》這個段落,講的就是光鮮背後的成全與犧牲。導演文牧野作為影片七位導演中最年輕的一位,雖有《我不是葯神》這樣的「爆款神片」加持履歷,畢竟是七位導演中的「新人」,拍攝這樣全新又陌生的題材,他有壓力,也做足了功課。

作為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中唯一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文牧野執導的《護航》以「備飛」女飛行員的獨特視角再現了閱兵式不為人知的一面,以細膩的情節描述彰顯中國空軍女飛行員巾幗不讓鬚眉的颯爽英姿。

文牧野

殲10上天實拍 和平年代也有犧牲精神

「空軍飛行員不比別的兵種,成才率極其低,從開始學習飛行到最後登上超音速飛機,成為空軍飛行隊的一員,期間學員要嚴格完成高標準的訓練要求,容錯率為零。也就是說,空軍飛行員們只要掛一科就直接停飛,以後也不可能再飛了。」文牧野感慨道。

當許多人問文牧野為何聚焦「女飛行員」這個職業時,文牧野解釋,其實他看中的是「備份」這個特殊的身份。「這其實無關男女,他們是最優秀的,只有最優秀才能處置一切突髮狀況,因為優秀卻成了替補,這本身很矛盾。」這樣天然充滿內在張力的人物處境讓文牧野找到了拍攝閱兵護航的好角度。

同在片中執導的另一位導演管虎調侃文牧野拍這個片子已經是半個「空軍專家」,因為和自己生活相去甚遠,文牧野也前往空軍部隊經受不少「訓練」。

10月1日,國慶閱兵儀式時,文牧野的微博截圖。

初入空軍基地,文牧野的感受是,一切都「太帥了」。再往下接觸,他開始越來越深的理解「帥」的表象之下那些更深的根基。「帥肯定不是外在,我去到空軍裏面去採訪去了解,我大概知道他們是怎麼積累出來的,他們的精英狀態,無畏狀態,他們面對問題的時候的冷靜的狀態,已經是一種骨子裡的氣質。」

影片中80%的鏡頭實拍,作為導演,文牧野設計鏡頭也是全新的嘗試,為了展現最真實的戰鬥機視野,《護航》調動了真正的殲-10戰鬥機。由於劇組所有工作人員們都沒有坐超音速飛機上天的資格,為此,工作組還特意對殲-10戰鬥機的飛行員進行了拍攝培訓,使其真實還原空中飛行全貌。飛行員攝影師上天前,文牧野給他畫圖和各種參數,回來再看素材調整,「確實沒有經驗,也沒辦法上去,只能一遍遍摸索着來。」說著這段拍攝經歷,文牧野也覺得非常新鮮。

作為青年一代的導演,這次選擇表現一個軍人群體的服從與犧牲的同時,文牧野也給了人物充分的個性空間。當小宋佳完成為隊友的護航任務獨自返航,在沒有人看得到的地方作出自己又美又颯的特技飛行動作,個體不為人知的「高光時刻」在獨自飛舞中達成。

「這個人物屬於軍隊,又是軍隊中的一個人,自然就帶着群體跟個體關係,我盡量做出兩條線來,其中有一條線是非常私人的從小到大曆程。看到她從小就是嚮往藍天和自由的,所以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她都會走過去,但最終她要為群體付出,和平年代也有犧牲精神。這就是這個片子要說的東西。」

觀眾能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幸福

文牧野把這次的主旋律創作定義為「主流價值觀電影」,對於有機會成為當代最優秀的電影創作者中的一員來用鏡頭表現這個時代,他感到驕傲。「『護航精神』既是影片中這些女飛行員為閱兵護航,放到現實生活中,我們電影工作者也應該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為國家的電影事業和觀眾護航。」在影片的上海首映禮上,文牧野如是說。

和全場觀眾一起看完全片後,文牧野由衷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之後的採訪中,文牧野談到作為年輕一代成長經歷中感受到和「祖國」接近的時刻,「有兩次,一次是北京申奧成功,滿大街都在慶祝,那一刻,我有種全身發麻的感覺,我認為是自上而下的,國家給到個體的力量;還有一次是汶川地震後,當時我坐在的士上,全北京的的士都鳴笛致哀,我感受一種自下而上,個體到國家的那種愛。」

這些感受如今也被放在了對祖國深沉情感的創作中,「這種東西是不自覺生髮出來的,拍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們情懷已經在裡邊了。」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國慶檔觀眾首選影片之一,上映第二天票房已經突破5億大關。文牧野希望,「觀眾看完電影能由衷的感覺到,在這片土地上生長是非常幸福的,將來的人生是充滿希望。這應該是當下的愛國主義電影能夠給到觀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