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以上》票房遇冷, 《天才槍手》後, 泰國電影如何走向國際?

文| 零壹

作為國慶檔前的最後一批新片,9月20日上映的電影主要有《決勝時刻》《小Q》《友情以上》。三部影片中,《決勝時刻》屬於獻禮題材的預熱;《小Q》則改編自日本小說,且早有《導盲犬小Q》的成功翻拍案例在前,走的是溫情治癒風;《友情以上》則是一部泰國的愛情喜劇片。

在國慶檔的狂潮之前爭搶這一周的短暫空白的電影,不會有太大票房想像力。國慶到來後有《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等重量級新片上映,在短短十天的檔期中顯然已經沒有太多空間。據燈塔數據顯示,9月20日整體電影票房只有7461.91萬元,單日最高的《小Q》也不過1673.67萬元的收入,《友情以上》首日票房459.26萬元,尚在《誅仙1》《小小的願望》《羅小黑戰記》等老片之後,排片佔比10.4%,票房佔比卻只有6.3%。

《友情以上》的製作公司泰國GDH559電影公司是泰國電影的中流砥柱,2017年的黑馬爆款《天才槍手》在中國大陸取得2.71億元票房,也是出於這家公司的班底。泰國GDH559電影公司的前身——GTH影業早就憑藉《小情人》《荷爾蒙》等青春愛情故事屢創紀錄,作品履歷相當漂亮。

上:《小情人》,下:《荷爾蒙》

《友情以上》是一部標準的泰國愛情喜劇電影。整體來看,這部電影有上佳的笑點設計、美型的角色、容易引發共鳴的「友情以上,戀人未滿」故事,女主角請來了中國觀眾也十分熟悉的《初戀這件小事》里的「小水」平采娜·樂維瑟派布恩。但從票房結果來看,卻沒能在中國激起什麼水花。

《天才槍手》之後

泰國電影類型化創新停滯?

2017年,一部《天才槍手》改變了中國觀眾對泰國電影的心理預期。此前泰國電影作為小語種片源,只在少數類型片中做出了特色,為中國觀眾所熟知:其一是以《初戀這件小事》《親愛的伽利略》為代表的小清新青春愛情片,其二是托尼·賈幾乎以一人之力打出國際知名度的《拳霸》《冬陰功》等泰拳電影;其三則是泰國驚悚恐怖片如《鬼影》《厲鬼將映》等,以其獨特的風格區別於日式恐怖和港式恐怖片,在恐怖電影圈層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從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的角度來看,泰拳電影面對被國產功夫片養刁了胃口的大陸觀眾來說吸引力有限,托尼賈之外也沒有新一代巨星扛旗。恐怖片市場本來就不大,泰國恐怖片的驚悚程度更是極高,幾乎不可能過審。泰國這三類電影中,顯然青春愛情片的國際潛在受眾是最廣的。

所以《友情以上》可以視為泰國電影的傳統優勢項目。這部電影的主要劇情與經典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相似——一對從小關係親密的異性朋友,為了兩人關係的永不變質堅持做「永遠的好朋友」而非戀人,少年時代過去,兩人經歷了與其他人的戀愛同時還維持着這種「友情以上」的曖昧關係,一起引發了一系列包含笑與淚的故事。

異性友誼與愛情的界限,這是一個很容易引發爭議的話題。雖然《友情以上》有着厚厚的喜劇外殼,但仍然無法規避兩位「朋友/戀人」關係的模糊給觀眾帶來的一絲不適——在他們用朋友的標籤談戀愛時,對他們掛着「情侶」之名卻未回報以真心的其他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

但《友情以上》或者說所有泰國喜劇片值得中國電影學習的一點是,他們有一種將誇張和腦洞喜劇橋段拍得很自然的能力。這種能力其實更體現在那些傳播很廣的「泰國腦洞廣告」中——通常沒有明星,而是以極其刁鑽的角度講述治癒或者搞笑的小場景小故事。

但包括這部《友情以上》在內,泰國電影集中於某一類型題材,難以避免套路化的出現。青春靚麗的男女主角、彷彿從來不用考慮消費用度的吃喝玩樂生活、流於表面和俗套的愛情故事結局——以《友情以上》為代表的這部分電影既是泰國電影走出國門的主流,也是完全屈從於市場的類型化「產品」,這一點來說,與《天才槍手》之類真正出圈的泰國電影相差甚遠。

《初戀這件小事》《愛在暹羅》等成功的泰國愛情電影貴在真誠,也貴在願意在主題上脫離喜劇風格去討論一些內核層面的問題。但《友情以上》則是一部建立在「友情以上,愛情以下」上頗有架空氣質的喜劇片,彷彿懸浮在空中不能落地。我們看到年輕漂亮的男女主角乘着飛機飛來飛去,深陷各種感情問題之中,卻沒有一絲生活化的體現。而在愛情話題上,《友情以上》最終又還是選擇了「迷途知返式」的圓滿結局,也並未給出一些真正令人能在電影院開燈後沉思片刻的感慨。

對比之下,更顯《天才槍手》的難得。愛情、考試、人性,同樣是普適性的話題,《天才槍手》完全脫離了泰國電影的套路陷阱,以全新的風格開啟了新的類型片嘗試,這才有在海外的成功,而《友情以上》似乎又回到了十年前的老本行了。

國際化包裝下的《友情以上》

未必能走向國際

當然,說《友情以上》完全是原地踏步並不客觀。讀娛君認為,《友情以上》更像是一部以傳統泰國愛情喜劇為核,加上了大量「國際化包裝」的作品。這一點來說,《友情以上》是暗含野心的。

片中,男主角潘的職業是「空少」,女主角琴的職業是音樂經紀人,正在幫自己的男友音樂人錄一首亞洲多地歌星參與合唱的歌曲。自然而然的,他們的故事從泰國各個城市,到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多地發展。片中的一些重要台詞甚至主題曲都是普通話形式,粵語和泰語梗是一大笑點,此外馬來西亞的著名歌手朱主愛的名字也出現在了劇情中。

故事發生地的國際化,讀娛君仍然有兩方面影響,其一是更容易融入本土觀眾之外的國際電影市場,特別是中國、東南亞等;其二是對電影本身氣質的變革,《友情以上》因此顯得更現代化,但也更脫離本土氣質了。

只是對那些外國市場而言,這一套未必行得通。其中邏輯就如同「中美合拍」試圖打開美國市場的《長城》等中國電影一樣,試圖適配海外市場,還是免不了水土不服。這是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電影市場的心病。

不過這種情況隨着一批國產票房爆款的出現有所變化。不難發現,近年來《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做的,都是以向國際化看齊的技術水平講「中國故事」。《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曾經坦言:「管他們(國外)能不能接受呢?我先服務中國觀眾。」在本土市場成長到足夠大後,這其實是一種相當清醒的態度。

而泰國等小語種電影向更大市場的輸出,或許還是要考慮某些「普世情感」與地區特色結合的形式——印度片從《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已經收割了一輪市場,今年的《何以為家》也體現了不同地區人類共同的情感共鳴的傳播力。從這一點來說,泰國電影在逐漸走向更大市場的同時,也要考慮到電影題材維持特色、多元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