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煩惱》你真看懂了么? 別光笑, 這5個細節恐怕被你忽視了

記得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在上大學,當時約着和室友去看,在此之前看到過沈騰馬麗演的小品,但還沒看過他倆的電影,所以就抱着試試看的態度花了錢去電影院看了,還真別說,這部劇竟然讓我又哭又笑,好久沒看過這麼有意思的電影了。

朋友們,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看完笑完,完事了。事實上,片中有很多細節構思相當巧妙,而且寓意深刻,甚至去和星爺的喜劇電影相媲美。

第一,尹正飾演的袁華相信大家印象也很深刻,特別是他那聲「不,不,這道題我不會」,其實袁華與「圓滑」同音,正是代表着一個區長兒子到後來的窮困潦倒的漁夫,也預示了學生時代經常打小報告來到社會也是要還的。

第二,「大春、夏洛、秋雅、冬梅」,連起來正是春夏秋冬,也是在向經典著作《紅樓夢》致敬。

第三,當時王姨為夏洛求來一面哈哈鏡,然後對夏洛母親說:「這是大乘佛教道士開過光的」,恩?什麼鬼?佛教道士這不是兩家的么?這當然是對當時的那些愚昧人們的諷刺。

第四,王老師被夏洛打之後,原本黑板上的「下午交學費」變成了「勿驕勿躁,勿打老師」,這是對學生不聽話,連老師都敢打的深刻諷刺。

最後,夏洛去看冬梅的時候,遇到了一對夫妻在吵架,還記得夏洛說了什麼嗎?「錢沒了可以再掙,但人沒了,就什麼都沒了」,這看似很隨意的一段話,但卻是整部劇最後的精粹,也是夏洛整個下來得到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