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黃小米
Netflix的現代英國王室戲《王冠》第四季的故事從七十年代末講到九十年代初,較為人熟知的好戲終於開場,第一集在片頭出來以前的段落就開宗明義告訴我們,這一季事關兩個上世紀和女王同樣有名的英國女人: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王妃戴安娜。當然這部劇集既非《鐵娘子風雲錄》也非《戴妃皇家恩仇記》,《王冠》的焦點始終是女王的私事和王權在現代英國的處境。
《王冠》(2020)
《王冠》讓人慾罷不能,內核卻是家庭肥皂劇,類似《唐頓莊園》,華麗的貴族背景和對英國特權階級的細節描摹常常讓人忽視了情節的狗血。
《唐頓莊園》(2020)
不過純虛構的《唐頓》偏好用溫情來製造大致圓滿的結局,而《王冠》的主要角色都有真名實姓,溫莎王室在上世紀的確是好幾件悲劇的中心,直到今天仍有醜聞和狗血新聞爆出。所以劇集里每一輪衝突最理想的結局也不過是妥協。觀眾幾乎都忍不住一邊看劇一邊翻查歷史真相,可見真實的王家秘聞始終是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王冠》(2020)
戴妃悲劇是《王冠》開播以來最讓人期待的段落,一個滲透進全球無數人集體記憶里的故事要如何重新被戲劇化?第四季一開場,查爾斯王儲就初認了少女戴安娜,並在他決定找個能被王室接受的結婚對象時再度出現,這一系列場面設計得非常精美,單純美麗又很會耍小心機的少女主動結識王子,在他痛失親人後又懂事地提供安慰,王子的愛人卡米拉已為人婦,他終於把目光落到這個涉世未深的女孩身上。
戴安娜站在自家大宅門廊等待查爾斯的車開來接她,演員Emma Corrin的臉上滿是期待,這處拍得有古希臘悲劇的氣氛,一個對未來茫然無覺的人走向自己的命運。
不過悲劇的展開卻不能免俗地老套。儘管劇集已經將威爾士王儲夫婦兩正面爭吵的場面減到最少,但仍舊讓人覺得矛盾衝突在重複。前幾季里女王自己遭遇菲利普親王出軌、溫莎公爵伉儷被家族唾棄、王妹瑪格麗特公主不被允許和離過婚的人結婚,我們已經了解了王宮內沒有完美婚姻,要維持王室身份就必須妥協。
這一季老調重談,戴安娜的光芒蓋過了查爾斯,查爾斯則是全世界唯一不被她的魅力俘獲的人,也是唯一有能力刺痛她的人,他們的婚姻是個無法解脫的錯誤。只是戴安娜和查爾斯反抗的力度讓其他人始料未及,他們不幸婚姻的驚濤駭浪要到下一季才會到來,這一季結尾處女王夫婦對他們下了最後通牒,似乎進入了離婚冷靜期,但我們已經知道了故事的結局。
《王冠》從第一季就說清了王室成員的宿命:為了讓王權不至於斷送在自己這代人手上,就不能做任何出格的事。女王言必稱「duty」其實就是不作為,在憲法規定的範圍里當好吉祥物。
她自己首先選擇服從命運安排,犧牲個人的一切,甘願做一個沒有個性的符號,之後不斷有各種「出頭鳥」,一個個都被不可見但龐大的王權機制收復,連最有個性的瑪格麗特公主這一季里也成了這套理論的踐行者。老實說,明白了這個機制之後,《王冠》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新意,因為說的都是這麼一個理,換一撥人而已。倒是現實中新一代的「逃兵」,哈里、梅根夫婦的未來還比較撲朔迷離。
《王冠》的前身之一是編劇彼得·摩根一部大獲成功的舞台劇《女王召見》,以伊麗莎白二世和歷任首相的每周會晤為窗口展現女王的人性。
《女王召見》(2013)
《王冠》既然聚焦的是大歷史背後的皇家私語,首相們通常只是配角,這一季的撒切爾夫人算是繼第一季的丘吉爾之後第二個被當作主要人物來寫的首相角色。因為她在位十多年間對英國的改變實在太深遠,對她的評價尤為兩極化,至今都能讓正反兩邊吵得面紅耳赤。劇中她對女性的隨口貶低比她的治國政策讓人驚訝。
作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她卻認為女性太過情緒化,不適合位居高位,但她又恨自己的母親沒有志氣,只甘願做一個家庭主婦,撒切爾只認可強勢的人,卻分不清自信和自滿,盲目溺愛目中無人的兒子。
《王冠》沒有試圖釐清這些矛盾的地方,反倒樂於呈現她身上的矛盾性,比如鐵娘子習慣親自下廚招待來手下來家裡共商國是,雖然《王冠》的每個演員接受訪問時都說沒有刻意做到惟妙惟肖,但他們無一例外都鑽研過原型的口音和表情。而吉蓮·安德森飾演的撒切爾夫人更加登峰造極,比《鐵娘子》里的梅麗爾·史翠普更徹底地消失在人物里,有時到了誇張的邊緣。
彼得·摩根擅長在龐雜的史料中挑選國家大事和王室八卦,將兩者結合在同一集里進行戲劇再現。這一招有效的時候不僅讓故事具有很強的戲劇性,也彷彿找到一條合理的線索串聯起皇室秘聞和歷史事件。
本季里效果最好的一集叫做《最愛》,國事是英國和阿根廷就福克蘭群島發生爭端,私事是撒切爾夫人的兒子參加達喀爾拉力賽中迷路。本來和女王沒有直接關係,但編劇讓女王因為看到撒切爾夫人愛子情深,決定搞清楚四個兒女中誰才是自己的最愛。於是有了和四個子女的四頓午飯。她像見了四個陌生人一樣吃驚連連。
愛德華王子因為特權身份被霸凌,但已然將特權看得理所當然;安德魯王子的橋段顯然受到了他去年捲入愛潑斯坦醜聞的啟發,女王的扮演者奧利維婭·科爾曼是冷麵喜劇的行家,她這段表演大概是《王冠》四季中最好笑的演出了;安妮公主和查爾斯王子都身陷不如意的婚姻,都因為各自的原因抱怨戴安娜,查爾斯王子大談他的詩意野趣花園構思,女王再度奉獻最黑色幽默的不耐煩反應。這集最後撒切爾夫人找回了兒子,福克蘭群島之戰一觸即發,女王領悟到自己的孩子才是迷路的人。
王室成員的言行讓人感嘆原來特權階級根本不需要惺惺作態,他們最大的特權是可以大方展覽自己的淺薄、偏見而不用擔心別人的觀感。反倒是劇中常常被作為王室良心呈現的女王有點讓人難以置信了。
《王冠》其他生造的戲劇也有失之淺白的地方。「巴爾莫勒爾城堡測試」這一集講階級之別,撒切爾夫人無法融入閑適的貴族生活方式,沒有通過測試,出生貴族的戴安娜卻高分過關,被內定為準媳婦。出生中產的撒切爾夫人固然不是有閑貴族,但階級差別不至於體現在沒穿威林頓雨鞋或弄錯晚宴時間這麼容易掩蓋的方面。
本季里有一集直接描寫了撒切爾時代的倫敦失業者,參考同時期的英國電影如邁克·李的《與此同時》,《王冠》里的表現無疑表面化很多,甚至最後讓女王同情失業的闖入者,與事實相差太大,女王在驚慌失措的情況下和平民一番懇談讓人匪夷所思,是一流演員也救不回來的硬傷,這是編劇「強作解人」的招數失敗的時候,也不是這一季才有的問題,要把邊緣化的皇室寫進歷史的中心,的確要費一番心思。
本季開始,《王冠》終於到了當代,還是一樣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它比其他皇家秘聞題材的劇集更吸引人,原因就在於真人對號入座(儘管創作者一再宣稱是戲說)。
英國王室已然成為一個全球大IP,王室粉絲大有人在,有人收集印有女王頭像的馬克杯,有人不遠萬里奔赴白金漢宮一睹新王妃風采,有人在聖誕節等着收聽女王致辭,有人愛鑽研貴族posh英語,八卦周刊時有王室專家的爆料,國王、王子、公主是只有童話里才有的角色,有人永遠樂意為這些角色的醜聞或喜事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