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維維感嘆發新專輯無人知 都是流量的「鍋」嗎?

中國新聞網10月17日報道 「好吧,雖然我很不願意承認,但事實就是很多很多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發專輯了。」

最近,歌手譚維維在深夜寫下微博長文,感慨雖然為新專輯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但還是有很多人壓根不知道。她直言,曾經洒脫地為「做自己」而驕傲,但代價就是失去市場和關注,「這一刻,我承認我羨慕那些流量歌手了」。

譚維維的感嘆隨後引起網友的熱議,張靚穎、韓紅、沈騰、蔣欣等多位明星在這條微博下轉發留言,表達對新專輯的鼓勵和支持,但也有人質疑,營銷新專輯卻要拿流量來「拉踩」,還有人疑惑,這樣的當紅歌手也會面臨發歌人不知的困境嗎?

在38歲這一年,譚維維推出新專《3811》,這張女性主題的專輯分別講述11位不同女性的故事,目前已發佈了「姐碼」和「姐放」兩個篇章,一部分聚焦女性內心秘密,一部分講述女性的外部生存環境。

例如,《章存仙》來自於譚維維的三姨章存仙,她年輕時曾是家鄉小鎮上的公車售票員,手持票夾麻利撕票買票很瀟洒,如今退休後面對情感依然敢愛、敢選擇、敢追求。《趙桂靈》講述的是那些不曾受過教育、又將被網絡時代「拋棄」的老年女性:「她幾乎沒有精神世界,她是永遠的落伍者」。

《吳春芳》則是取材於一篇真實的社會新聞。吳春芳是一位帶着女兒開夜班的士的單親媽媽,從6個月到6歲,女兒幾乎是在的士上長大。現在吳春芳仍是開着的士,獨自帶着女兒,再難也要撐下去。

其實,早在今年5月,高曉松《探世界》節目中就提到了譚維維的新專輯,6月底時譚維維還發起了新歌首唱會,《姐碼3811》7月份上線,《姐放3811》也在10月10日發佈,但就像她在微博中所說的,大多數人都不曾知道。

譚維維在微博中寫道,「團隊說:姐姐,沒有用的,現在除非是熱門綜藝、影視劇,要麼就是有話題有流量的歌手,不然就你這麼發專輯發歌的,很難被關注。更何況,你的音樂一點兒也不市場,年輕人怕是沒有耐心去了解、喜歡更不會感興趣……這就是現實!」

譚維維坦承,自己也會在這樣的無聲無息中感到失落:「這一刻,我承認我羨慕那些流量歌手了。這就是現實,沒有任何不妥。這就是現實,殘酷卻必須要去面對!」

這番言論也引發了爭議,有網友說,團隊宣傳工作不到位,但不應該把「鍋」扔到流量明星身上,「其實也沒有必要對歌手做’流量’這種區分,市場有自己的選擇,音樂人也可以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但不代表這兩樣完全不可以相融,可能就是各做一些取捨」。

也有網友說,比起其他默默無聞的歌手,譚維維的關注度已經足夠高:「您有一千多萬的微博粉絲,至少關注你的會有一半去聽吧,那些沒有你幸運的音樂人怎麼辦?流量歌手不代表沒實力歌不好,是否有些操之過急?」

的確,同過去相比,一首新歌想要被發掘和廣泛流行並不算容易。在過去的唱片時代,一首新歌的誕生大都沿襲着「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由音樂公司企劃,包裝、宣傳,再經過電視電台節目、雜誌專欄的編輯篩選傳遞到聽眾面前。

而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音樂的製作方式發生變化,宣發陣地也從傳統媒體轉到了更開放、互動性更強的音樂平台、社交網絡上,原來被動接受的聽眾掌握了選擇歌曲的主動權,符合大眾喜好的音樂登上榜單並成為流行,「自下而上」地影響着音樂的傳播。

如今,短視頻的內容消費愈發普遍,音樂的宣發也再次進化更迭,過去一些音樂平台先發佈全曲,再用短視頻、動圖等方式展開碎片傳播,現在則常常由短視頻平台的片段出圈,再吸引更多的受眾關注全曲。王力宏曾將即興創作的19秒《南京,南京》上傳至某短視頻平台,很快跑到了排行榜的首位,各種音樂平台打電話到公司問這首歌什麼時候會上架。

另一方面,互聯網讓音樂創作的門檻變低,大眾的音樂喜好也更趨向於分眾化、圈層化,海量的曲庫和傳播平台稀釋了聽眾的關注度。於是,在還未完全適應新變化的情況下,「如何讓一首歌變得流行」也成為許多音樂人遇到的難題。

就在譚維維發文後不久,樂華娛樂老闆杜華曬出與譚維維的聊天記錄,表示要邀請譚維維參加打歌節目。近幾年,國內湧現出多個打歌節目,但大多數的結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受限於平台等因素,最後依然成為了偶像與粉絲的「圈地自萌」。

事實上,「流量」過大也不是每次都帶來完全正面的效果。屢屢因為新歌營銷上熱搜的李榮浩就遭遇過褒貶不一的評價,去年11月,李榮浩公開聲討公司,稱再不讓發新歌就找個電動車維修論壇發帖,一時引得許多網友前去論壇一探究竟,隨後,新歌《麻雀》自然收穫了大量的關注度。

但當李榮浩的4秒歌曲《貝貝》和9個字歌詞的《要我怎麼辦》再次登上熱搜後,就沒有獲得大多數聽眾的好評。《要我怎麼辦》的豆瓣評分一度被打到3分以下,有網友評論,「一度懷疑李老師是為了熱搜造梗才發這樣的歌」。

與熱搜和流量帶來的關注度相比,能留下被觀眾肯定的好作品或許更為重要。

其實,譚維維的歌並不是像她微博中所說的「年輕人怕是沒有耐心去了解」。近日,由你音樂榜根據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的數據整理髮現,譚維維的聽眾中,男性佔比68%,女性佔比31%。而《姐放3811》和《姐碼3811》兩張EP中女性歌迷佔比均超過四成,對比之前的女性歌迷比例來說已經有了不小的提升。

從年齡層來看,譚維維聽眾中23-30歲的用戶佔比最多,達到了35%。緊隨其後的是佔比近20%的19-22歲用戶。同時,這兩張EP的40歲以下的歌迷逼近90%,30-40歲年齡的聽眾均達到了27%和24%,同樣高於她的歌迷年齡基本分佈。

有一些粉絲寫長文向譚維維提建議,只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是不行的,還不如就主動出擊。就像唱過譚維維《緣分一道橋》的阿朵,就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用《扯謊哥》驚艷了觀眾,她也曾坦誠,希望藉由綜藝的影響力為自己的新民族音樂做宣傳。

當下,譚維維的發歌困境不是個例,因為不是每一位音樂人都能達到周杰倫「一發新歌就服務器癱瘓」的熱度,但音樂人們也可以嘗試更主動地擁抱一些新變化,找到更合適的營銷方式,在多變的音樂市場中,用心製作的歌曲總能被聽見。

(責任編輯:劉佳鑫_NBJS1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