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陽台上》一樣,《鋌而走險》也必然會引出具有強烈反差的二元化評論。歸根到底,是一部分人能接受這種「互相傷害」,而另外的一部人對此並不認可,他們不認為跳脫階層要建立在某種「弱者傷害鏈」之上。
《鋌而走險》是由黑螞蟻(上海)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犯罪片,由曹保平監製、甘劍宇執導,董成鵬、歐豪、李夢領銜主演。該片於2019年8月3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修車工劉小俊因賭博欠債,為了還錢倒賣一輛黑車,意外捲入一起兒童綁架案的故事。
《鋌而走險》是一部典型的學院派影片,無論是從劇本編排、影片結構還是影像美學,都體現出了一種鮮明的學院派風格,這使得影片顯得無比「沉穩」,事件的起因、發展、高潮、轉折、結尾都恰到好處,計算極為精準,有着肉眼可見的時間分割點。對於學院派受眾來說,《鋌而走險》絕對是一部堪稱完美的教學片,導演對犯罪片慣常套路的運用也稱得上得心應手,影片結構的上佳處理使得影片的敘事過程非常流暢,在觀感上極為暢快淋漓,毫無拖沓。
但對於網絡影評人來講,《鋌而走險》又過於穩重,缺失了驚喜感,故事的最終走向缺失了神秘感,比較容易地便可參透,這也是當代國產學院派電影為人詬病的缺點之一,年輕導演大多是學院派出身,在影片結構的處理上已經做到了瞭然於胸,但是套路化的情節着實頗多,對於極其個別的網絡影評人來講,能夠猜到一部影片的結局,是莫大地榮耀,是值得大吹特吹的事情,也是一部電影的「扣分之處」。因此,一部犯罪片要想在網絡上獲得高分,一定要做到如下幾點:轉折離奇,腦洞大開,細節完美,經得起「多次推敲」。
實際上,《鋌而走險》在邏輯處理上並無差池,各細節都做到了鋪設到位,並且利用「山城」重慶完成了影片空間上的立體化,片中的多次追逐戲碼都妥善地藉助了天然的地勢,這使得影片的追逐空間得以擴大,不再是平面上單調的一前一後,而多了上下兩個維度,另一方面,這種立體感也體現在了人物的塑造上,片中出現的人物在性格的塑造上堪稱完滿,除了警察以外,沒有絕對的善惡分明,主角可以為了「善」去拯救一位女孩,但同時也會因為惡念而墜入貪婪深淵,同樣的,反派二兄弟惡貫滿盈,但在彼此的親情中,又體現出了人性中的善念。因此可以說,在《鋌而走險》中,善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何而做,為誰或者說是為什麼去搏命。
正如上文所言,《鋌而走險》中的每個人物都在搏命,他們的每一步行動,都建立在各自的目的之上,這些目的相互糾葛,纏結在一起,越擰越緊,最終勒住每個人的咽喉,只有搏命反抗,才能掙脫這個死局。而這些人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身處社會底層,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換言之,這是一場階層內部的淘汰式搏鬥,是社會邊緣人物之間的廝殺,也許導演想通過這種設置來表達片中二兄弟的那句話:「這個社會不講規矩,有錢才是人。」這為影片平添了一絲悲涼感,也或多或少的映射了部分社會現實。
主角為了錢,先偷車,後綁架,最終入獄,二手車車商為了錢,兩次黑吃黑,最終被槍殺,賣酒女為了錢,策划了綁架案,最終亦鋃鐺入獄,亡命之徒兩兄弟為了錢,殺人放火,最後又賠上了性命,直到最後,眾人也未能擺脫「底層」空間,影片在外表上為眾人設置了合理的邏輯動機,或是出於貪念,或是出於救人的心理,但實際上,穿過這層表象,我們可以明確地洞悉,這一切都起源於他們的邊緣身份:每個人都是為了錢,每個人都是為了擺脫這個受詛咒的底層空間,每個人都是為了積累財富,獲得通往更上階層的「鑰匙」,當然,每個人都失敗了,這很喪,但也很現實。
《鋌而走險》這部影片的突出之處便是營造了一種簡單粗暴並且直接的命運碰撞,在做到了細節鋪設和預設動機的前提下合理地運用了多線敘事,並且逐步地把所有人物交匯到了各個時間點上,選擇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手段(人物目的)加以適當的組合,填充視覺形象的象徵性和內在含義的邏輯性,最終造成情感上的爆發,這個爆發源於這條為所有人帶來了傷痕的「弱者傷害鏈」,影片中的「200萬」只能屬於一方,但每個人都想得到它,沒人能捨棄這份慾望,那麼必然的,矛盾便會因此而生,「弱者傷害鏈」便會在這個基礎之上愈加堅固,最終演化為關乎生死的搏命爭鬥,當金錢成為社會認可的標誌,那麼自然而然的,跳脫階層的爭鬥會變得異常荒誕而又血腥。
一影一話 譜人世虛實
俱是覆舟風雨 書字可抵愁
微信公眾號:SuperFlaneur
公眾號團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戲劇與影視學
終南影話 電影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