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患者必須了解的脊柱外科三板斧之——腰椎間盤切除術


腰椎疾病十分常見,而且大部分都是因為勞損和老化導致,醫學上習慣稱為退行性腰椎病變

門診醫生經常會遇到患者提出疑問:我才40歲出頭,各方面都還龍精虎猛,怎麼就老化了?實際上,人體的脊柱出現老化確實比我們想像中要來的早,大部分老化就是從三、四十歲開始的,個別人因為遺傳的原因,可能出現的更早,還不夠三十歲脊柱結構就存在明顯的老化現象。

人體某個部位老化,與人老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嚴重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如大塊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腰椎不穩等常需要手術治療。目前常用的手術方式有三種類型:腰椎間盤切除術、腰椎管減壓術、腰椎間融合術

(圖片來源:網絡)


腰椎間盤切除術


脊柱外科醫生對椎間盤突出的認識比較晚。

眾所周知,腰腿痛疾病早就存在,而且醫生很早就會通過手術將突出的椎間盤碎片切除。只不過,當時的醫生認為,切下來的組織碎片是增生的軟骨或者是軟骨腫瘤等。直到上世紀初,美國兩位年輕的神經外科醫生認為有必要對手術切除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結果出人意料之外,這些一直被認為是腫瘤組織的碎片,細胞組織結構與人體椎間盤的很相似!

從此,椎間盤破碎、突出壓迫神經,導致患者出現腰痛、下肢疼痛這一機制被醫生接受。


(圖片來源:網絡)

最早期切除椎間盤的辦法是在背部開個大口子,將脊柱後側的椎板和小關節全部切除,暴露椎管內的神經結構,將神經牽向一側,隨後摘除突出在椎管內的碎片

那個年代沒有CT,更沒有MR這些先進的檢查能直接看清椎間盤的位置和大小,醫生只是單憑患者的臨床癥狀推測。可想而知,手術帶有探查的性質,經常有切除兩個椎板還沒能找到突出碎片在哪裡。

早期手術對脊柱正常結構破壞很大,後遺症不少

(圖片來源:網絡)

腰椎間盤切除術經過不斷的改進,手術創傷已經變得很小。

醫生可以使用內窺鏡等工具經腰椎椎板間隙,進入椎管和處理椎間盤,也可以通過更靠外側的椎間孔處理椎管內和椎間隙內的椎間盤。

對椎間盤的處理,不但可以用工具直接取出,而且可以就在原位破壞溶解。這些操作有相應的名稱如椎間盤切除術、髓核溶解術、椎間盤消融術等等。

為了盡量減少創傷和保留原來椎間盤的功能,醫生一般只是切除部分椎間盤組織,所以就有碎片摘除術、有限切除術、部分切除術、次全切除術等多種名稱。

(圖片來源:網絡)


腰椎間盤是連接相鄰兩個脊椎的重要結構,具有傳導負荷、緩衝撞擊、提供合適的椎間活動模式等。

一個已經損壞過的椎間盤,如果繼續保留和使用,很可能會再次或多次出現突出。

所以,單純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只是暫時性措施,屬於姑息性手術當醫生評估患者大概率會在近期出現再次突出,或者因為椎間盤已經嚴重破壞即使切除部分椎間盤也會還有明顯腰腿痛,就會建議患者接受椎間融合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