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國內外口碑大相徑庭,4.7分到底打了誰的臉?

讓中國觀眾苦等大半年的真人版《花木蘭》,

終於要來了。

一周前,《花木蘭》登陸海外流媒體,

在國外評分網上評分尚可,

爛番茄新鮮度81%,均分7.05,

躋身史上迪士尼真人改編電影口碑前三。

爛番茄新鮮度:81%

豆瓣評分:4.7

然而豆瓣上《花木蘭》的評分持續下滑,

社交媒體上各種吐槽層出不窮,

中國網友看完電影后最多的評價就是: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花木蘭》到底怎麼了?

老外拍「中國風」又翻車了嗎?

八月底,一條獨家視頻採訪了「首位華人公主」劉亦菲,

了解了許多《花木蘭》拍攝的幕後故事。

撰文 魯雨涵

《花木蘭》在國內口碑撲街的命運,在預告片剛出的時候就初見端倪。

預告片里,劉亦菲穿着色彩鮮艷的衣服,塗著又厚又白的底妝,眉毛又濃又粗,配上大紅唇,額頭上是大片的黃色顏料搭配紅色的花鈿,臉頰兩側還打着大片的腮紅——如此符號化的妝容扮相,着實氣壞了中國觀眾。

9月7日,「花木蘭妝容」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不僅劉亦菲的妝容被吐槽,鞏俐飾演的反派仙娘的造型也引起了不滿。一位歷史博主把片中宮女的妝容形容成「妖魔鬼怪」,獲得了超過20萬次點贊。

劉亦菲、鞏俐在《花木蘭》中的造型

正片上映Disney+之後,網友指出了更多不符合史實的細節。《木蘭詩》創作於北魏時期,花木蘭應該來自於中原地帶,電影卻安排她住進了福建土樓中。

木蘭在祠堂拜別祖先的時候,祠堂里掛滿了大紅燈籠。從軍之後,軍營入口立着兩尊門神。皇帝的宮殿門口,則豎立着一排石獅子……

一切都讓人懷疑,劇組是不是把所有他們認為有中國特色的元素都混在一起了?

福建土樓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祠堂

此前,好萊塢電影中的亞洲元素就經常被詬病是西方人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更不用說《花木蘭》這樣一部完全以古代中國為背景的電影。

電影里出現的對聯,被網友發現上聯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下聯是「願世間眷屬全是有情人」。各國的定檔海報,只有中國大陸版最丑,被網友吐槽像是20年前的土味審美。一位豆瓣網友甚至評價說:「讓外國人拍我國的歷史真的是中國電影歷史上最愚昧的決定。」

背後的對聯 上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下聯:願世間眷屬全是有情人

說來有點心酸,《花木蘭》是迄今為止製作成本最高的女性導演電影,估算成本高達2億美金,和正在上映的大片《信條》差不多一樣貴。在這種題材和製作規模的影片中,這也是唯一一部完全由女性主導的電影,按說與花木蘭這樣一個女性題材也非常契合。

然而,還未正式上映,已經罵聲一片,《花木蘭》到底冤不冤?

選角其實不是問題

接受一條採訪的時候,劉亦菲扎着半丸子頭,穿着牛仔外套,看起來青春活力。在《花木蘭》電影中,她大多數時間都披散長發,身穿盔甲,手持長槍。

和現在的一片罵聲不同,迪士尼剛剛官宣由劉亦菲來出演花木蘭時,幾乎收穫了中國觀眾清一色的肯定。甚至有人在官宣微博下回復說:「幾乎可以說這是唯一一個評論一片大好,而我相信不是控評的消息。」

以往,西方認可的中國面孔,往往不受到國人待見。但這次,中西方達成了一致意見。極具東方美的面容,略顯清冷和瀟洒的氣質,加上豐富的古裝武打戲經驗,讓劉亦菲成了花木蘭的不二人選。

其實,花木蘭的選角在全世界整整選了一年,導演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演員。於是,他們找回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第一輪選角的演員,劉亦菲就是其中之一。

導演妮基·卡羅用「殘酷」這個詞來形容試鏡過程。

劉亦菲在頭一天晚上乘坐飛機從北京到洛杉磯,14個小時的行程,她整晚沒有睡覺。幾乎是一下飛機,劉亦菲就徑直去了試鏡現場,開始了2個小時緊張的面試和試鏡。基本的台詞試鏡之後,導演找來了體能教練,又讓劉亦菲進行了90分鐘的體能測試。

劉亦菲在開拍前進行了三個月的體能訓練

妮基有點內疚地說,她看得出來劉亦菲已經很累了,但在整個過程之中,她都沒有抱怨過一次,也沒有喊過一次累,這更讓妮基堅信,這就是她想找的「花木蘭」——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演員,還是一位可以和她並肩作戰的戰士。

然而,選角之後,更大的難題是如何用西方的敘事方式,來講述一個中國的傳統故事。

劉亦菲和導演妮基·卡羅

到底是迪士尼公主,還是中國的公主?

1998年,迪士尼以動畫的形式將花木蘭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這可能是中國古典文化在西方大銀幕上最早的一次文化輸出。迪士尼公主譜系裡從此有了一位屬於中國的公主。

然而,現在看來,其實這位中國的公主並不「中國」。

就像迪士尼自嘲的那樣,所有迪士尼公主都有共同之處,花木蘭也不例外。她有一隻幸運的蛐蛐,一條會吐火的魔法小龍,最後還和自己的將軍談起了戀愛。

動畫版《花木蘭》 1998

除了人物設定之外,動畫版《花木蘭》還有很多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劇情橋段:女子要經過淑女考試媒婆才願意做媒,男人說話沒有女人插嘴的份,歌詞中唱着「嫁個好人讓我的家族得到榮耀」,木蘭最後邀請李將軍「你願意留下來吃晚飯嗎?」……完全是西方約會文化的表達方式。

然而,動畫中的卡通畫面掩蓋掉了這些不和諧的要素:我們把這部電影當一部動畫片看,而不是中國古代傳奇題材的歷史大片看。因此,我們順利接受了中國角色說英語,花木蘭在關鍵時刻受到魔法幫助。

從動畫版到真人版的改編,迪士尼的拿手好戲就是「盡量忠實於原版」,《灰姑娘》《獅子王》都是如此。《花木蘭》當然也不例外。

結果就出大問題了。

看動畫片,我們允許適度的誇張與抽象化提煉,但是看真人,尤其是花木蘭這種歷史傳奇題材,中國觀眾會不自覺地用「符合史實」的標準去衡量。

比如花木蘭的妝容。其實是對動畫造型的還原,然而放在真人身上就格外違和。

動畫片的妝容造型移植到真人臉上之後格外違和

再比如魔法。因為離題太遠,迪士尼刪掉了魔法小龍的角色,但是魔法元素還是被保留下來了,因為「沒有奇蹟和魔法,怎麼還能算迪士尼電影?」

但是在中國觀眾看來,有魔法的真人花木蘭,怎麼還能算「花木蘭」?

其實,為了「貼近歷史」,迪士尼的團隊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花木蘭》的藝術指導格蘭特·梅傑,是電影《龍之谷》《金剛》《指環王》三部曲的藝術指導,曾獲得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為了這部片子,他不遺餘力地研究了中國曆朝歷代的設計特點,並特別參考了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的唐代元素。

都城

軍營,從公元700年一處真實的營地改造而成

電影的服裝設計佩納·戴格勒和造型設計丹尼斯·金都是第一次參與中國元素的電影製作。為了儘可能貼近中國古代服裝,戴格勒專門來中國進行調研,和專家交流、去博物館、借鑒參考書,造型設計師丹尼斯·金則通過當時的繪畫、織錦和雕塑作品,仔細研究了中國曆朝歷代的造型。

戴格勒最喜歡的是電影開始時,木蘭穿的一套女裝——淡紫色的絲綢裙上點綴着明麗的粉色,腰帶上綉着鳳凰的圖案,象徵女性的力量。內襯上縫製着一朵木蘭花,作為木蘭標誌性的圖案,反覆出現在設計中。

「亦菲非常適合這條裙子的線條,這條裙子凸顯出了木蘭的女性美。這很重要,因為影片中接下來她都會穿着男裝,這樣的設計會增強兩個形象之間的對比。」戴格勒解釋說。

可惜的是,如此大費周章的設計,並不對國內觀眾的胃口:格蘭特引以為豪的布景,被批評為是對史實元素的胡亂混搭。戴格勒最喜歡的服裝,被批評顏色太俗了。丹尼斯費盡心機設計的妝容,被批評太土了。就連一開始眾望所歸的女主演劉亦菲,也只剩下「美貌」這一個可誇之處。

被吐槽五顏六色的古裝造型

好萊塢對中國的想像還停留在「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時代。而我們觀眾的審美取向已經進化到了《延禧攻略》《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的水平。也許這才是《花木蘭》下了功夫和血本、卻在國內遭到群嘲的根本原因。

迪士尼在做討好廣大觀眾的事情?

《花木蘭》的命運讓人聯想到2018年上映的《摘金奇緣》,同樣是拍亞洲題材,也是在美國市場叫好又叫座,在國內市場卻口碑票房雙雙撲街。

在《今日影評》節目中,影評人周黎明評述了《花木蘭》的營銷策略,其中就包括被吐槽「丑到爆」的定檔海報。周黎明認為,海報是一種宣傳手段,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看到演員里的熟面孔,「有好多大明星我認識,我就去看了,這是行之有效、簡單粗暴的一件事情。」

《花木蘭》故事最大的賣點並不是一線城市的影迷、文青,而是三、四線城市裡一年只看幾部大片的人。「一部影片如果買到10億、20億以上,主要不是靠文青,不是靠一線城市,而是靠廣大的觀眾。」

周黎明進一步解釋說,《花木蘭》是想做一個中國故事的國際講述。「如果你希望看到一個中國故事的中國講述,那本身它的定位就已經對你不符合了。」

對此,有網友認為,大家應該修正自己的觀影期待:「千萬不要抱着美國人能拍好中國歷史的期望,還有服化道能一直符合中國人審美的期望,就當做中國風架空神話故事就好。」

其實,與動畫版相比,真人版《花木蘭》在立意上做出了創新。無論是動畫版還是《木蘭詩》,落腳點還是在傳統的忠孝價值觀上。然而,真人版電影則更加直接地拋出了「女性身份覺醒」的話題。這顯然更符合當下現代社會的價值取向。

花木蘭和李翔

為了規避「METOO」風潮,動畫片里花木蘭的男朋友的角色在真人版里被刪掉了:因為他同時也是花木蘭的領導,20年後再看這段戀愛戲,不免覺得有職場PUA的嫌疑。

這也是為什麼,在國外普通觀眾看來,《花木蘭》至少是一部合格的大片。

《花木蘭》上映後,在國外的社交網絡上,木蘭的妝容引得網友競相模仿,還有小孩畫上了被國內觀眾吐槽的大濃妝,穿着木蘭的衣服,擺出了海報上的經典姿勢。

一位西方觀眾評價說,大部分好萊塢大片的基礎是騎士文化、北歐神話等西方世界觀,而《花木蘭》則是建立在東方世界觀之上的。

「(這部電影)讓我們能接觸到其他文化的千年神話和故事,真的很酷。在這一點上,為迪士尼點贊。」

部分素材提供:迪士尼、導演妮基·卡羅的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