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神仙」科學家,靠「吃」上央視!白岩松點評:請繼續多吃點

美好的事物永不消散,有人靠吃長胖幾十斤,但有些人靠「吃」卻上了央視

這不,長期深居實驗室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玩骨頭的盧老師,ID:paleofish),因為在抖音靠着吃喝、玩骨頭,火了!近日,央視《新聞周刊》節目就對盧靜的故事進行了報道,央視名嘴白岩松在節目里都說了:「真希望盧靜不要管住嘴,而且絕對不能吃素,吃得越豐富越好……」

盧靜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周刊》採訪

視頻里,一桌子人圍着一盆盆黃燜雞、魚頭泡餅、甲魚湯,辦公室里大家吃得有滋有味。當你以為這只是個無聊的吃播Vlog時,劇情突然急速反轉:視頻中的人一頓大快朵頤後,居然開始穿上白大褂,把食物殘骸剔骨、洗凈、吹乾、拼接,直到散落的碎骨變成一副完整的骨架教具。

央視《新聞周刊》報道盧靜

「吃貨」也科普,骨頭殘渣拼出100萬點贊

吃貨常有,通過吃播能科普深奧的生物學知識的卻難得。作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盧靜老師和她的小夥伴,就是這種不同尋常的吃貨。他們吃黃燜雞,拼出了始祖鳥模型;他們吃魚頭泡餅,拼出了胖頭魚腦顱模型;他們喝甲魚湯拼出了甲魚的骨骼模型…

資深吃貨的修鍊秘籍,就是吃出與眾不同的花樣來。去年5月,主攻魚類古生物學的盧靜,和她的小夥伴把吃完魚頭泡饃的骨頭殘渣,經過大半天時間的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硬生生給拼接成一份完成的胖頭魚骨骼模型。現在回想起來,盧靜都還覺得很好笑,盧靜說:「因為我們給自己選了一個超難的開頭,魚的骨頭在常見動物中是最多、最複雜的,而且剛吃完的魚骨頭油乎乎的一點都不好搭、不好粘,第一個視頻花了整整七八個小時。」

最後,把將近7個小時的視頻素材,濃縮到一分鐘的抖音短視頻里。這條在去年5月23日發佈的第一條短視頻,成為@玩骨頭的盧老師 的抖音處女作。在視頻發出一小時後,當盧靜打開抖音賬號後台,頓時驚住了。100萬,超過100萬的流量,粉絲數還在不停地跳動。盧靜說,「當時整個人就跟跟做夢似的」。而就是那一個晚上,胖頭魚那條抖音短視頻,播放量達到了400多萬,收到了十幾萬的點贊。

雖然這驚喜出人意料,但盧靜在抖音玩骨頭卻是「預謀已久」。去年5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四家權威機構,與位元組跳動聯合發起了全民短視頻科普行動「DOU知計劃」,盧靜就受邀作為科普內容的評委。原本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隨着對抖音的接觸逐步加深,身為科研人員的盧靜,也開始產生了用短視頻做古生物學科普的想法。

如何讓大眾對冷門學科產生興趣,這確實是個難題。@玩骨頭的盧老師 第1期關於魚骨骼模型的知識,如果直接講這些骨頭的構造,很多背景知識會讓人望而生畏。「我們就想到通過大家熟悉的角度切入。」盧靜說,「大家日常最多接觸到骨頭的機會當然就是在餐桌上,就想通過拼裝常見食物的骨頭,引起大家的興趣。」

緊接着的6月,盧靜和她的小夥伴們,把吃黃燜雞剩下的雞骨頭拼接還原,並做成小視頻在抖音上發佈。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條抖音短視頻獲得了超100萬點贊,有1.8萬條評論和近4000次轉發。去年9月,盧靜的抖音又迎來一條超100萬點贊的抖音爆款,他們喝完甲魚湯後拼出了的甲魚骨骼模型,而這條視頻正是#甲魚的祖先是誰呢? 系列短視頻的第一條。

科普知識短視頻,是興趣也是一種責任

公眾不僅可以為科研貢獻力量,也可以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這也是盧靜願意放下身段去「出鏡」做科普的原因。在她看來,用科研的精神來做科普的事,才能給大眾以嚴謹、確切的指引。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盧靜說:「我希望有一些真正做研究的人來做科普,用一種科研的態度來做科普。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做出最好科研的同時,也能做出很好的科普。希望未來我們的下一代,會被好的科普內容吸引進來。」因為在抖音平台,成為大眾領域的知識網紅,盧靜現在還成了幼兒園孩子最喜歡的家長。

盧靜用雞骨頭拼出的始祖鳥骨骼模型

作為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盧靜現在主要研究4.2億年前至3.6億年前的古魚類演化。盧靜最喜歡的是珍稀的古老魚類——拉蒂邁魚。她在書架上貼了一張動漫《龍珠》的內頁,畫面是悟空和一條大魚。盧靜說,「小時候讀這本漫畫時,我就對這條魚印象很深,幾十年後才知道原來這就是拉蒂邁魚。」

人類的祖先曾是魚,但許多人不了解這段歷史。「知道我們從何而來,將有益於了解我們未來向何處去。」盧靜說,「在脊椎動物演化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環,我們不是萬物主宰,而是大自然中的一員。」

盧靜之所以對科普抱有熱情,其實主要還是出於責任感,盧靜說:「我覺得科學家有責任做科普。如果科學家遇到謠言,就該站出來說話;如果想把好東西帶給公眾,就要付出精力和時間。實際上,我國的古生物研究如今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在公眾科普領域,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們還落後很多,有不少功課要補。」

「玩骨頭的盧老師」抖音主頁

經過在抖音平台的大半年摸索嘗試,作為小眾學科領域的研究者,@玩骨頭的盧老師 目前已經擁有了將近40萬粉絲,有2條超過百萬點贊的爆款。這對盧靜來說,着實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今天,在抖音平台上聚集了一大批像盧靜一樣的知識創作者,他們中有「萬物皆化學」的四川省廣元中學老師@向波老師,講文學知識的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有6410萬人聽過@只露聲音的宮殿君 的古建築學課,有4118萬人聽了@玩骨頭的盧老師 的生物課。

截至12月2日,抖音上粉絲過萬的知識內容創作者數量已超過7.4萬名,這些優質知識內容創作者累計創作了1985萬條優質知識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了1.9萬億;他們創作的知識內容在抖音的日均播放量超過了52.1億次,日均點贊量超過1.6億次,他們創作的每一條知識短視頻,觸達了近10萬人次。

在2019年12月18日舉行的「2019DOU知創作者大會」上,位元組跳動副總裁張羽指出,抖音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知識普惠平台,正在形成一個學科日趨全面、創作者類型多樣的立體化知識內容生態。

位元組跳動副總裁張羽為2019抖音年度知識內容創作者頒獎

對於2020年的科普規劃,盧靜坦言,平時工作非常忙碌,也曾經擔憂過是能否長期堅持拍攝。但廣大抖音用戶對於科普知識的熱忱、那一顆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成為了盧靜堅持下去的動力。

「我喜歡古代的東西。我除了看《奪寶奇兵》,看電影,我還看漫畫,看《尼羅河女兒》,我喜歡這些東西是因為我接受到了這些文化的熏陶。但是我們如果有好的作品、有好的東西呈現出來給大家、給孩子們,不管從不從事這個專業,但是會對他一些早期的世界觀、人生觀會有一定的影響。我也一直在思考,我的視頻應該有怎樣的定位,不過網友對於我們的科普視頻很熱情,很感興趣,我還是會努力繼續拍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