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滿百歲,大江大河出將入相: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郝柏村100歲了。

8月8號,一個特殊的紀念日,台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

郝伯村有寫日記的習慣,這本回憶錄便是他自己根據日記,加上個人觀察歷史與時事的心得,親手一字一字,歷時十餘年才完成。全書25萬字,收錄了64張家庭與從軍、從政的珍貴歷史照片。

郝伯村的一生見證了許多中華民族過去100年發展的重要關鍵時刻。

讀這本書,就像閱讀了一個大時代的歷史長河。

郝柏村17歲從軍,參與抗日戰爭,隨國民黨撤退台灣,歷經金門炮戰,擔任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的侍衛長,之後被任命為台灣軍事部門首長,行政院長。

只可惜,郝柏村在當天因為身體微恙,無法出席記者會,改由長子、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代為致詞。

郝龍斌說,「今天能出版郝柏村的回憶錄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也是郝柏村一生的心愿」。

郝龍斌說,「整個回憶錄的核心就是振興中華,保台反獨,我相信他最希望跟大家講的一句話也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郝龍斌說,家父是他心中真正英雄,永遠的學習榜樣。

郝柏村晚年致力於記錄歷史,尤其是中華民族的對日抗戰史。

他曾多次前往大陸,勘查抗戰遺迹,對於兩岸關係發展也十分關注。

應邀出席的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就稱讚郝柏村的回憶錄,能讓台灣撥亂反正。

馬英九說,「郝院長在序裏面,把陸遊當年著名的詩《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把它修改一下,變成『保台反獨絕非空,但悲不見中華同,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我相信,他這個精神,他的期待一定可以實現」。

郝柏村的一生,映照出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的部份光影,他堅決反對台獨,期盼年輕的一代,能夠藉由閱讀歷史,看清兩岸的過去和未來,再次振興中華。

郝柏村來自江蘇鹽城,19歲那年,郝柏村少尉帶着爸媽和弟妹到縣城的照相館,拍了生平第一張全家福照片。

兵荒馬亂的年代,郝伯村當時心想,就算自己戰死,至少家人能有張合照,作為永久紀念。

結果,郝柏村真的沒再能見到父母。

他很幸運,在戰爭中生還,後來甚至出將入相,位極人臣。

但雙親卻在抗戰勝利之前先後病逝。也因此,郝伯村一直把這張照片帶在身邊,後來還請人繪成油畫,至今掛在家中。

郝柏村曾是炮兵,經常南北調動支援各地戰場。相比於在直接與敵搏殺的步兵,擔任火力支援的炮兵,多數時候不在第一線,或許也是他能從戰爭中得以生還的原因之一。

回憶錄中記述,1938年底,日軍攻陷廣州,郝柏村先前奉派支援防禦,但他沒有收到撤退的通知。部隊緊急撤退時,車隊還遭到日軍戰機掃射。

郝柏村身旁的駕駛員當場身亡,他也負傷滿頭是血。

傷愈之後,他也沒再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直到75年後,他在醫院健康檢查,頭部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有金屬反應,顯示頭骨上嵌了一片細小的彈片。他才知道,原來戰爭曾在自己身上留下「紀念品」

在郝柏村在回憶錄中半開玩笑地說:「自己到了老年都沒有失智的問題,或許要感謝這塊碎彈片」。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並非浙江人的郝伯村後接任老蔣侍衛長,他當時喜憂參半。一方面代表老蔣肯定自己過去表現,但「伴君如伴虎」,稍有差池,前途就地止步。

結果,郝伯村表現深獲兩蔣肯定,侍衛長一干4年多,為他後來的軍中發展鋪下坦途。

郝柏村先前一直以身體硬朗,還能定期打高球、游泳。

不過,去年9月,夫人郭菀華去世,對他打擊不小。

今年4月,他突然中風,一度病情危急,經過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才逐漸康復。但中風後的身體已不如前,也導致他今天無法親自出席新書發表會。

郝伯村一生工作,以領導為主,從領導40人的排長,到領導2300萬人的行政院長

他在回憶錄中感悟:「領導者無論職務高低,其時空觀念雖不同,但面臨的難題與難關是必然的,如何處理難題?如何突破難關?全看領導者的領導藝術。領導的本質就是藝術,我處理難題、突破難關的手段,是堅持大是大非的原則,自然就難題不難,而難關無關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