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暑期檔票房再創新高,頭部效應凸顯,但深層次問題仍需解決

隨着2019年暑期檔的結束,今年暑期檔的電影票房也停在了176.44億元,與去年相比,電影票房同期增長2%。但是漂亮的數據卻掩蓋不了尷尬的電影市場現狀。

除了狂收46.79億元,躋身中國影史票房榜亞軍位置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今年的暑期檔電影在口碑與票房上幾乎沒有過硬的作品。

與往年相比,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走勢斷層明顯,頭部效應凸顯。《哪吒之魔童降臨》一家獨大,狂收票房46.79億,占整個暑期檔大盤的26.5%。而排名第二的《烈火英雄》則僅有16.32億元,兩者相差足有30多億元。

而去年票房第一的《我不是葯神》票房為31億元,票房第二的《西紅柿首富》則為25億元,兩者相差不大。

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排名前5票房過十億的電影,除了《哪吒之魔童降臨》《烈火英雄》,分別是14.14億的《蜘蛛俠:英雄遠征》、12.97億的《掃毒2:天地對決》、11.12億的《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20億-30億票房區間空白。

去年同期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分別是《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侏羅紀世界2》、《一出好戲》、《巨齒鯊》,票房分別為30.98億元、25.23億元、16.96億元、13.23億元、10.28億元,各票房電影區間分佈呈階梯狀。

相比較而言,去年頭部的電影票房分佈較為合理,而今年的頭部電影票房虹吸效應更加明顯。就票房分佈區間來看,結構性偏差也愈加明顯,據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暑期檔破億影片有24部,而今年這一數字就降到了20部。

分類型看,今年暑期檔電影各類型口碑質量參差不齊。喜劇片在今年的暑期檔中表現集體啞火,票房和口碑皆失。

喜劇片曾經是極為容易出爆款的類型,近幾年的《西紅柿首富》、《羞羞的鐵拳》、《煎餅俠》、《瘋狂的外星人》等喜劇片都有上佳的表現,暑期檔也曾經是喜劇片的競技場。

而在今年暑期檔,喜劇片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先後上映的《跳舞吧!大象》《鼠膽英雄》等喜劇電影全部撲街,豆瓣評分分別為5.1分、5.5分,票房分別為3924萬和1億,可謂口碑、票房全面沉沒。

港產動作犯罪片在今年「星光黯淡」的暑期檔里唯一閃爍着一絲光亮的類型片,先後上映《追龍2》、《掃毒2》、《使徒行者2》、《沉默的證人》等四部港片。其中,《掃毒2》票房破10億大關,《追龍2》和《沉默的證人》分別收穫3.06億和1.78億元的票房成績。但四部港片豆瓣評分未有過7分。

現實題材的電影歷來是出口碑爆款的類型,但是今年卻沒有出現令人滿意的作品。《烈火英雄》位列暑期檔票房亞軍,口碑卻不盡人意,聚焦教育問題的《銀河補習班》因為電影本身質量的問題也沒有翻起太大的浪花。

《送我上青雲》坦蕩地展現女性的慾望得到了業界的讚譽,但由於題材的原因註定了難以得到市場的認可。奇幻片成為了今年爛片的重災區,《上海堡壘》《龍牌之謎》幾乎敗光了觀眾對國產科幻片的期待。

今年暑期檔的狀況,一方面與《八佰》《少年的你》等幾部具有爆款潛質的電影先後撤檔有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國產電影發展中面臨的癥結。

喜劇片滿足於堆積廉價笑料和網絡段子,缺乏現實感的共鳴和思想深度的挖掘。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的探索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犯罪動作片仍然在固有的創作套路里徘徊等深層矛盾是當下亟需解決的難題。

最近幾年,暑期檔電影上映場次一直處於增長趨勢。有關研究報告指出,2017-2019年的暑期檔,暑期檔電影排片場次從2421萬場增加至2860萬場,隨後又進一步提升至今年暑期檔的3322萬場,這代表着電影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在電影供給上,低質的電影仍然佔有很大的比例,「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但可喜的是,最近幾年來,隨着一大批優秀影片的出現,觀眾的觀影習慣和審美層次已經大大改觀,這在客觀上為優秀影片的出現提供了條件。因此,電影從業者能否打破禁錮再出發,成為推動市場發展的動力。文/姜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