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過這樣一段台詞:
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又離不開它,這就叫體制化。
在很多人的眼中,職場又何嘗不是自己的「肖申克監獄」呢?
初入職場,我們會有各種的不習慣,陌生的工作環境,繁瑣的工作任務,複雜的人際交往,沒有多少人會喜歡這樣的一個新環境。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會逐漸的適應職場的條條框框,並且開始融入到一個新的環境,這個時候的我們,又會覺得這樣的生活狀態,好像還不錯。
可是,等到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過去,我們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待久了,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某個地方,甚至對於很多人來說,離開那裡,就等於失去所有,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職場體制化。
等到我們被體制化之後,你會發現,再談年輕時的夢想,自己好像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來自生活的壓力,來自身體的負擔,重重原因都會成為你實現夢想的阻礙。你不敢再折騰了,因為你會害怕失去。
那究竟是什麼讓我們變成了這樣?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個叫老布的人,他在肖申克監獄生活了50年,臨近終老的時候,才獲得了離開監獄的機會,可是在他接到「允許離開」的消息之後,他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卻不是重獲自由的開心,而是發自內心的恐慌,甚至還做出了危害他人的極端行為。其目的只是想繼續留在「肖申克」這個牢籠裏面。
重獲自由,多麼讓人開心的一件事情,可老布為什麼接受不了呢?
影片中的另外一個人物瑞德告訴了我們答案:老布念過書,在肖申克還有點地位,可是他在肖申克待了50年,已經成為了井底之蛙,只要離開了肖申克,他就會變成一個廢物。
老布是不是像極了我們很多在一個單位待了幾十年的人?自己在單位,混了很多年,雖然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但至少日子還過的去,和同事之間的關係處的還不錯,自己分內的工作也做的也還行,可是突然要讓自己離開,並且還得換一個新的環境去生活,這種感覺能瞬間讓自己崩潰。
因為自己的年紀上來了,工作方面的專業技能落後了,對口的工作也不好找了,離開了原來的單位,自己就真的成廢人了。
是肖申克的環境讓老布變的不想離開的嗎?可安迪也同樣在肖申克待了快二十年的人,為什麼他從進來開始,就是想着要怎樣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去呢?他最後不是做到了嗎?
有的時候,你不是在混日子,而是日子把你給混了。
肖申克的生活對於混熟了的老布來說,那是多麼安逸的一個環境,一日三餐有人管,自己每天只要整理整理圖書館,再推着小書車在監獄裏轉一轉,一天就算舒服的過去了。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安逸日子,是年老體弱的老布在肖申克以外的環境里,得不到的東西。他怎麼捨得離開肖申克?他怎麼敢離開肖申克?
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是原來的單位讓我們變成廢物的嗎?可在單位混的風生水起的大有人在,同樣也有離開了單位,把自己活的很精彩的人也不少,為什麼單單只有我們變成了廢物呢?
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狀態,上班打卡,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每個月的工資就會準時打到自己卡里,雖然工資不高,但是養家糊口還是可以的。老婆孩子熱炕頭,生活過得一平如水,不出意外,自己等着養老就行了,這樣舒服的日子過久了,誰會思考突如其來被辭退呢?所以除了頓時的恐慌和不知所措,我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詞了。
究其根本,這是因為肖申克的環境問題嗎?肖申克從未出現過大的變動,是你自己把自己陷入了肖申克這個安逸的牢籠而已。所以說,我們不要抱怨是環境改變了自己,只怪自己過的太安逸,忘了居安思危而已。
安迪的做法給了我們擺脫職場肖申克的啟示
如果《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在接受審判之後,接受了往後的牢籠生活,也就不會有這部偉大的電影誕生了。
安迪在進入肖申克的時候,就像剛剛大學畢業的優等生一樣,在自己的想像中,按照自己的條件,只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終有一天自己一定會成大事,可還在自己處於懵懂階段的時候,就把自己丟到了一個很陌生的環境里,要自己重新開始,並且前途一片渺茫,根本不用談什麼人生夢想之類的東西。這樣的人生也是很彷徨的。
但是他們並沒有就此接受現狀,而是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才能充分的展示出來,謀取一切能成就自己的機會。他們堅信,只要自己夠努力不放棄,肖申克這個牢籠是困不住自己的。現在的努力和付出,為了是自己以後能在更廣闊的天地自由的翱翔。
同樣是生活在肖申克裏面的人,可表現出來的東西,卻是完全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的努力和奮鬥。與其讓環境同化了自己,還不如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離開那個套住自己的牢籠。
說到底,不論自己生活的環境如何,只要時刻保持改變自己的心態,升華自己的生活狀態,我們都不會迷失自我,甚至被淘汰出局。
很多時候,我們是無力去改變一個大環境的,但是我們卻有足夠的能力,來改變自己。想要離開「肖申克」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等着它把你踢出去,另外一種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去。
雖然在這個走出去的過程中,會有諸多的困難,但只要能重獲新生,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