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百味唯甜不破,《風味人間》第二季「狂撒糖」

「喜瑪拉雅南麓,兩百米的高空,沒有任何防護,以最原始的方式,置身兇險之境,只為獲取一種甜蜜食材。」熟悉的聲音,熟悉的音樂,由陳曉卿團隊出品的《風味人間》第二季昨晚準時上線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一開篇就先聲奪人。50分鐘不知不覺過去,這一季到底香不香?香。

圖說:《風味人間》第二季昨晚剛上線就在豆瓣斬獲9.5的高分

美食更具象

如果說尼泊爾的「蜂蜜獵人」遵循最原始的獵蜜手法,幾乎毫無防護地在陡峭的懸崖上與危險的蜜蜂搏鬥,以獲取「崖蜜」這一珍貴食材置於開篇,是順從獲取、加工、烹飪的講述邏輯,那麼《風味人間》這一季的第一集,選擇的也正是帶給人類美味初始體驗的——「甜」。不僅有蜂蜜的甜、蔗糖的甜、食物原有的甜,還有由甜作用出的複合味道。節目不僅表現了不同地區對於「甜」的運用和程度把控,還展現了苦與甜兩種相反味道的關係:比如揚州的翡翠燒麥,放鹽提鮮以襯甜,糖無從找尋,而甜無處不在;比如鏡頭最後落在的那道苦瓜湯上,李立宏的聲音傳來,「苦味的最後便是甘甜」。

圖說:苦瓜排骨湯 網絡圖

節目製片人張平介紹說,在設計這一季內容的時候,設想的是能產生對比的有趣效果,所以每一集都劃定了一個相對具象的內容,比如:《甜蜜縹緲錄》《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 《雜碎逆襲史》《顆粒蒼穹傳》 《雞肉風情說》,然後在同類食物中「連連看、找不同」。

圖說:蘸着蜂蜜的饢 網絡圖

誠意看得見

從預告片中,我們就早早得知第二季拍攝了超過300種美食,尋遍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但拍得到底好不好,還等昨晚揭開鍋蓋。其實,觀眾很熟悉的「甜」並不好拍,第一集放完確實也沒有什麼食物一下子堵塞了線上銷售通道,但騰訊上短短兩小時超過3000萬次的點擊數,足見團隊的誠意沒有被辜負。

圖說:第二季拍攝了超過300種美食 網絡圖

一方面,《風味人間》雖然目標為「自然地理人文類」紀錄片,但大量的學術積累、細緻的田野調查,以及更深層次的人文思考都被隱於其後,主創們努力將最好看、最有趣、最少說教的東西呈現在前端。比如,翡翠燒麥和千層油糕這兩道揚州早茶名點在片中總共出現了4分鐘多,但你可能想像不到,這兩道點心製作拍攝了足足4天,每天拍十幾個小時。被拍攝的白案王猛說,等待邂逅美食,花了很多時間。

另一方面,這又的確是一部扎紮實實的「自然地理人文類「紀錄片,一個個生動的人間故事,裹藏在風味的甜酸苦辣里。第一集里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道蘇州人最愛的桂花糖水雞頭米,質地嬌柔,吹彈可破,鏡頭不僅完整呈現了雞頭米的採摘和製作過程,更合著農民收工的畫面,配上汪曾祺的文字,「雞頭米老了,夏天就過去了」,詩意流淌,又絲毫不顯造作生硬。(新民晚報首席記者孫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