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出使俄國是坐馬車嗎,真實情況是什麼?

李鴻章出使俄國是在光緒二十二年三月十二日(1896年4月24日),為清朝甲午海戰失敗,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1895年)的次年,為了答謝「三國干涉還遼」,以及聯俄制日,更重要的是考察一下歐美列強的對華態度,學習一下治國之道,「師夷長技以制夷」。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應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儀式的邀請,朝廷派出了李鴻章出使俄國。

先不說當時的大清是不是已經窮到只能坐馬車出使各國,單就已經七十多歲的李鴻章而言,他能不能經得起馬車顛簸千里、爬山涉水去俄國都是個問題。李鴻章出使俄國是在沙皇加冕儀式的旗號下進行的,不止清朝、歐美列強,就連沙俄周圍的小國也齊聚一堂,這是有關國體的出使,大清就算真的窮到吃土,也得把這出使的經費給摳出來,再不濟,李鴻章自己難道不能自費出國,他也不是給不起這錢。

所以李鴻章坐馬車出使俄國是件沒影兒的事,連野史都不敢這樣寫。根據史料來看,李鴻章當時是帶着各國人員共45人,其中包括醫生、翻譯、嚮導,從上海坐法國郵輪「愛納斯脫西蒙」號出發的,當年三月先去俄國,再去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美國,然後回國,歷時半年。

李鴻章出使俄國

關於李鴻章出使俄國,最讓人詬病的莫過於簽訂了《中俄密約》,當時俄國正在修築橫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以便在遠東地區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優勢,由於涉及到鐵路要經過到清朝的遼東地區,李鴻章這次出使就是要解決這件事。這款項也寫在了《中俄密約》里,並最終簽訂。

據說當時李鴻章之所以願意簽訂這一賣國條約,是因為俄國財政大臣維特給了李鴻章三百萬盧布,外加兩個美女的條件,不過實際上李鴻章只得到了五十萬盧布,美女什麼的更是連影子都沒看見,搞得李鴻章回國後一直悶悶不樂的。不過這事都沒有得到李鴻章和維特的供認,密約上也沒有關於這款項的內容,只在當時一些外國人的回憶錄里有記載,但都只是捕風捉影,查無此據的。

《中俄密約》是否簽訂的決定權在於紫禁城裡的慈禧太后,李鴻章為此還多次打電報回去請示,要真有賄賂一事的話,李鴻章也瞞不過慈禧這隻千年老狐狸。再說了,以李鴻章當時的身份,區區三百萬盧布就能賄賂到他嗎?所以這事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中俄密約》簽訂的目的只有一個:要求俄國在保證大清領土完全的情況下,遏制日本在遠東地區的擴張,兩國同盟對付日本。從內容來看,密約是符合這個目的的,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分析,這不在今天問題的討論範圍,暫不贅言。

在密約簽訂後,李鴻章如約參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莫斯科霍登廣場上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可是因為組織不力造成了踩踏事件,兩千多人死於這場混亂中,這就是「霍登慘案」。對此,維特痛心疾首,並準備將此事報告沙皇,可李鴻章以「不要打擾這場盛會」的理由否決了維特,還自詡地以自己當年任直隸總督時,當地爆發了鼠疫,死了數萬人,可自己在寫奏摺給皇帝時還是把這事壓了下來,認為不必讓皇帝感到苦惱。

這話也讓本來對李鴻章敬仰非常的維特,第一次有了輕視的感覺,這種感覺是致命的,表面上只是輕視李鴻章一人,實際上卻是開始對李背後的大清帝國所謂的「官僚主義」產生了一連串的質疑。可以說,四年後的八國聯軍侵華,俄國的軍隊人數為第二多,僅次於日本,我認為和維特的這種輕視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