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式營銷! 你中招了沒?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買到《地球最後的夜晚》跨年點的電影票,然後跟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去看,在電影最後結束時刻,相擁接吻到第二年。」這段充滿浪漫色彩的錄屏被大量轉發。2018年的最後一個夜晚,文藝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憑藉「一吻跨年」這個致命的儀式感,斬獲了上映首日2.396億的票房。

但一個頗為尷尬的現實是,那些抱着和情侶「一吻跨年」幻想的小鎮青年,卻多在一小時的3D長鏡頭中「一睡跨年」。豆瓣、貓眼上充斥了「看不懂」、「看睡着」的評論,甚至有網友專門製作了短視頻進行吐槽。在宣發方堪稱「精明」的包裝下,《地球最後的夜晚》在正式上映前5天,就拿下破億成績。這是個什麼水平呢?它已排到影史華語電影單日預售票房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去年春節檔的 《捉妖記2》。 不用說在文藝片中絕無僅有,就是在商業片中也非常罕見。但可惜的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絢爛票房只在首日綻放,而後,迅速灰飛煙滅。

直擊「儀式感」的一吻跨年,還利用了越來越時髦的短視頻平台,在抖音上利用UGC內容為影片造勢。「你打算什麼時候,去見那個超級超級想見的人啊」,「地球最後的夜晚你會做什麼」,「其實看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身邊坐的是你」等熱門話題,早已脫離了電影本身的範疇,成為一場與跨年相關的情感狂歡。除了擁有廣泛三四線城市用戶的抖音,《地球最後的夜晚》還通過微博、綜藝等進行全方位「轟炸」。一時之間,貓眼、淘票票上影片的「想看」人數出現暴漲,預售票房水漲船高,以助推高票房為終極目的的商業營銷,無疑取得巨大成功。

與其他文藝片不同的是,獨闢蹊徑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沒有從口碑入手——這部曾閃耀戛納,並在金馬獎上獲得三項大獎的電影節影片,不再主打獎項光環。而是提取愛情元素,並將其與跨年進行結合。一吻跨年的超強儀式感背後,《地球最後的夜晚》購票行為似乎理所應當發行方始料未及的是,通過抖音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找錯了屬於自己的觀眾。燈塔監測數據顯示,《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購票用戶中,24歲以下人群佔比80%、三四線觀眾佔比近50%。而在此之前,與之相近的文藝片,主要戰場集中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而並非「小鎮青年」。簡而言之,支撐起電影預售的購買主力,並非目標受眾。

營銷與內容的巨大鴻溝,讓抱着再看一部《前任3:再見前任》的「小鎮青年」們憤怒無比。他們本想在電影院來一場以愛情為名的跨年儀式,卻沒想到《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催眠效果極佳的神片。乘興而來的觀眾,不僅沒有看到一部文藝版的浪漫愛情片,反倒在「裝神弄鬼」的夢囈中感到智商被侮辱。

報復性的差評,幾乎在貓眼、淘票票甚至豆瓣上湧現。觀眾有多麼期望在跨年夜裡,上演與電影同步的浪漫約會;就有多憤懣,來吐槽《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年度爛片」。在貓眼上,「劇情混亂」、「鏡頭混亂」、「影片無聊」、「導演差勁」成的關鍵詞,好於1%的劇情片與懸疑片,無疑已經將《地球最後的夜晚》打入地獄。

一片呼嚕聲中,《地球最後的夜晚》票房超過了2.5億。文藝迷稱讚它是畢贛一次詩意的哲學表達;而憤憤不平的普通觀眾,卻要經歷「如何不睡着」的最大考驗。有評論說的好,觀眾以為是一部文藝版的《前任3:再見前任》,卻發現是一部愛情版的《刺客聶隱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