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檔和春節檔到底有什麼區別? 我發現很多人搞不太清楚

聖誕節和元旦新年馬上就要到了,今年賀歲檔最後的票房大戰高潮馬上就要來了,各種類型的幾部新片虎視眈眈,國產片方面有馮小剛最先文藝片《只有芸知道》,也有甄子丹的動作片《葉問4》,還有丁晟最新警匪題材《特警隊》等等,好萊塢大片那裡《星戰9》也終於實現中美同步上映了。

這邊廂賀歲檔的票房大戰硝煙正濃,馬上春節檔的票房大戰也呼之欲出,由於今年過年比較早,1月25號就是大年初一了,和元旦假期只隔了3個星期,基本上是無縫對接。

所以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賀歲檔啊,春節檔啊,各種賀歲片會讓電影院變得非常熱鬧。

不過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人搞不清楚賀歲片這個概念。賀歲賀歲,賀的是哪個歲?有人說賀歲片是春節賀歲,所以春節上映的電影才叫賀歲片;有的人說賀歲是公曆新年,元旦上映的才是賀歲片......還有的人也分不清賀歲檔和春節檔有什麼區別。

那麼,賀歲片到底是什麼概念?賀歲檔和春節檔是如何起源,又怎麼演變成今天的格局呢?且聽我一一說來。

1、賀歲片初起:成龍和香港電影創造的概念

要說起賀歲片,以及最初的春節檔,還是離不開香港電影。

當然,香港電影一開始也很少在春節期間上映,因為大家印象里春節大家都忙着互相拜年,基本上沒有電影上映。港片早期最賣座的電影,基本上以李小龍和許氏兄弟最著名,那個時候香港電影都是學美國片,香港本來也是一個西化城市,很多人都過聖誕節,所以那個時候最矚目的港片,都選擇在聖誕節到元旦期間上映。

比如李小龍破票房紀錄的《猛龍過江》和許冠文最著名的《半斤八兩》,都是陽曆年底聖誕節期間上映。那個時候還沒有賀歲片這個概念。

最早開啟賀歲片概念的,是成龍的《師弟出馬》,這部電影於1980年2月9日上映,距離大年初一2月16日一個星期。為了呼應過年氣氛,該片海報特意選擇了舞獅背景。

該片最終取得了1000萬港幣票房,是香港影史上第一部破千萬的電影,也讓電影界第一次認識到春節檔的威力。

1981年許冠文不甘示弱,主演的《摩登保鏢》也選擇在春節前一周上映,並首次提出了「賀歲片」的宣傳口號;1982年許冠文再接再厲,《最佳拍檔》繼續如期上映。這兩部電影都是當年票房冠軍,並連續打破港片1500萬線和2000萬線。

票房就是硬道理。連續3年,香港電影的年度票房冠軍都歸屬於春節檔的「賀歲片」。賀歲片的概念由此在香港正式確立,成為人們心目中每年最值得去看的電影。

而香港的賀歲片傳統也就此開啟,一直延續了下來。

一般選擇在春節期間上映的賀歲片,題材不外乎動作和喜劇,娛樂性十足。而成龍和許冠文的電影恰好是這個類型。

後來香港電影的賀歲片湧現了很多經典,比如董驃的《富貴逼人》系列,再比如周星馳的一系列喜劇片。

不過觀眾最熟悉的賀歲片,一定是1992年《家有喜事》開啟的「喜事」系列,簡直拍成了連續劇。

這是賀歲片1.0版,特指港片的賀歲片。

注意了,劃重點,賀歲片1.0版確實是指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

2、內地賀歲檔演變:馮氏喜劇應運而生

香港電影在1990年代前後進入內地市場,但早期的發行機制不夠完善。到1994年中國正式引進好萊塢分賬大片,港片也參照好萊塢大片的分賬模式進入。

1995年-1997年,成龍電影《紅番區》、《警察故事4》和《一個好人》在香港實現年度票房冠軍三連莊。這幾部電影作為賀歲片在春節前登錄熒幕,內地基本是同步上映,因此給內地觀眾第一次留下了「看成龍電影過年」的印象。

因為春節大家都忙着過年,尤其是農村地區,所以當時主要是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大城市有一定的電影票房。

所以最初那一批觀眾心目中的賀歲片,和香港的賀歲片概念一樣,說的就是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但是我要強調一下,這個賀歲片的概念因為時間太早,後來基本沒有人提了。

內地的賀歲片,後來是被馮小剛發揚光大。

1997年,改變內地商業電影格局的《甲方乙方》出現了。這是內地第一部打出「賀歲片」口號的電影。馮小剛的這一宣傳思路,極有可能是借鑒了成龍的賀歲片概念。但是馮小剛不敢和成龍即將於1998年1月17日上映的《我是誰》正面抗衡,所以《甲方乙方》提前到1997年12月24日上映。也因此,當人們在電影院聽到那句著名台詞「1997年過去了,我很想念它」的時候,其實1997年還沒結束呢。

《甲方乙方》的一炮而紅,拯救了馮小剛的電影生涯,也給中國電影帶來了全新的賀歲片概念。

1998年以後,成龍去好萊塢發展,此後他在好萊塢的電影都是暑期上映,引進中國也都沒有放在春節期間。

與此同時,馮小剛之後推出的《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和《大腕》都獲得了票房成功,還拿到2次國產片年度票房冠軍。這些電影都是在聖誕節和元旦期間上映。

當時馮小剛這些電影上映之前,宣傳海報都是打出了「喜劇賀歲」的口號。

當時網絡時代已經來臨,網絡上關於馮氏喜劇賀歲片的討論,讓賀歲片這個概念深入人心。也開啟了內地第一個重要的電影檔期賀歲檔。

因此,最早帶來賀歲片概念的成龍後來不玩賀歲片了,接棒賀歲片的馮氏喜劇則打響了品牌。所以內地的賀歲片概念的內涵就此發生了改變,從最早針對春節,變成了針對聖誕節和元旦。

於是,後來中國電影的賀歲片概念,特指馮氏喜劇引領的賀歲片。賀歲檔的這個賀歲也指的是公曆新年。整個2000年代,一年當中最重要的電影,最有票房冠軍相的電影都是選擇在賀歲檔上映,包括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陳凱歌的《無極》等等,莫不如此。就連從香港過來的周星馳,也不得不入鄉隨俗,把《功夫》的上映時間也選擇在了2004年年底。

咱們看當時《功夫》上映前的宣傳海報打出了「爆笑賀歲」的口號,這說明當時就連周星馳也認同了賀歲片是賀的元旦新年這個歲。

這是賀歲片2.0版。

2.1、賀歲片的加長版

好了,故事說到這裡,賀歲片的概念和內涵發生了小小的改變,本來賀歲片和賀歲檔的概念搞清楚了。

但是後來又發生了一點插曲。

大家知道,2000年代那個時候電影上映時間比現在長得多。

在互聯網還不像現在這般普及的2000年前後,一部電影公映並非是全國各地同步上映,原因之一是沒法一下子準備那麼多電影拷貝。所以都是第一輪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上映,第二輪到各省省會和經濟發達城市,第三輪再下沉到各省其它城市。

當時像《英雄》、《無極》這樣的國產大片,一般都是從當年年底12月,一直持續到第二年2月春節期間。

前面咱們也說了,香港那邊賀歲片還是針對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啊。像《家有喜事》系列電影引進內地,他們也說這是賀歲片,所以賀歲片的概念就有點繞了,到底哪個才是正統賀歲片?

這還真不好區分,最後大家和稀泥吧,於是從元旦一直到春節這段時間上映的電影統統都叫做賀歲片好了。賀歲檔的檔期也就擴大到了從聖誕元旦,一直持續到春節元宵這個漫長時期。

這是賀歲片2.1版,可以稱之為擴大化的賀歲檔。

注意,這個時候還沒有春節檔這個概念。

3、春節檔重啟:周星馳開啟的全新檔期

前面提到,中國電影的賀歲片在早期涵蓋的範圍比較寬泛。

也就是說,現在我們一般說的賀歲檔和春節檔,之前是籠統混為一談的。正如暑期檔一般也有2、3個月那麼久。

那是什麼時候,賀歲檔和春節檔開始區分開來呢?

事情要從《阿凡達》說起。

這部電影在美國是2009年12月16日上映,但在中國延後到2010年1月4日上映。當然這是慣例,每年賀歲檔都留給國產片,好萊塢聖誕節大片在中國都要延後上映,比如這兩年每年一部的星戰系列,都是如此。

《阿凡達》上映以後,票房非常火爆,而且票房後勁十足,成為當年一文化現象。尤其是當年上海和平影都外面排隊等着買IMAX巨幕電影票的觀眾,時隔多年再次吸引了黃牛黨出現。

《阿凡達》的票房一直火爆到了當年春節。而此前很長時間大家都覺得春節過大年,觀眾不會去看電影。

《阿凡達》讓業界再次認識到春節檔的潛力。

於是,周星馳出手了。2013年,時隔5年之後,周星馳電影再次重出江湖,並選擇了大年初一公映。當年2月10日上映的《西遊降魔篇》,一舉拿下年度票房冠軍。

票房就是硬道理。

和30年前成龍開啟賀歲片的相似一幕再次出現。第二年,又一部西遊題材電影《大鬧天宮》再次拿下國產片年度票房冠軍。

於是,春節檔再次火爆起來。

而經歷了2016年《美人魚》破30億的瘋狂以後,再也沒有人懷疑春節檔的票房魔力。春節檔正式成為了中國電影最重要的檔期,沒有之一。

而過去幾年春節檔的票房紀錄一再被打破,讓每年的春節檔都號稱史上競爭最激烈的檔期。

所以至此,春節檔和賀歲檔徹底分離。目前的網絡文化概念里,賀歲檔的概念固化成為聖誕元旦期間,而春節檔特指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的黃金周。

而隨着春節檔的越來越火爆,曾經被馮氏喜劇帶火的賀歲檔反而越來越沉寂,大家看這2年的賀歲檔,基本上連一個20億量級票房的電影都看不到,完全沒法和春節檔相提並論啊。所以如今賀歲片又專門指的是春節檔上映的電影,賀歲檔上映的電影反而失去了賀歲片的資格。

這就是賀歲片3.0版。

這不,今年春節檔還沒有開始,《唐探3》、《囧媽》、《中國女排》等重磅電影的宣傳已經開展了一輪又一輪,未映先熱。

4、春節檔興起背後蘊含的社會變遷

在人們的印象中,春節過年主要任務是走親訪友,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春節各種年俗活動比較豐富,看電影並不是一個必要選擇。

換句話說,春節檔的興起,其實反映了中國目前社會的某種變遷。

首先,這肯定是在大規模城市化背景下才會發生的變化。試想一下,如果我國人民群眾大多數還居住在農村地區,春節檔會不會這麼火爆?

第二,這也反映了人民群眾社會觀念的變遷。這應和城市化息息相關。

隨着時代的發展,大家普遍感慨年味越來越淡。尤其是現在很多大城市大部分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而城市化的居住環境,也不像以前農村地區,家家戶戶親朋好友住得非常近,走親訪友相對便利。

春節年俗正在發生變化,所以過年全家或者兩口子去看一場電影,娛樂一下身心,某種程度上來說,成為了新時代的一種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