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蕭定權最終失敗的根源在於他本身不適合當太子

在觀看《鶴唳華亭》的時候,可能很多人會對於蕭定權不幸的命運感到悲嘆,還有可能對於皇帝的無情,政敵的兇狠而憤憤不平。其實,更多時候我們應該想想,為何太子蕭定權會遭受到如此的不幸。究其根源在於他並不適合當太子。具體情況,且看書法家趙富忠先生詳細說明。

首先,蕭定權為人處事,疏於謀略。

儘管身為太子的蕭定權,身份尊貴,干係重大,但是他並不明白自己該如何處理各種危機,顯得不合時宜。這一切皆源於他是一個比較婉約、多情的人。比如說,盧尚書等眾多朝臣冒着寒雪,為太子的冠禮向皇帝進諫,他得知此事便派人送來暖爐,這樣本身就非常不妥。此外,對於自己和陸英之女陸文昔的感情糾纏,貌似悲春傷秋,實際上作為儲君,並不太適合留戀於兒女私情。如此之類的事情很多,都在表明他太過於仁厚多情,疏於謀略,並不適合擔任儲君這一重要職位。

其次,當斷不斷,最終失敗。

我們可以看到在電視劇中,太子蕭定權面對齊王、皇帝這一對父兄的緊緊逼迫,很多時候是一再忍讓,舉止失措。尤其最為要命的便是,他這個人太過於兒女私情,寬厚懦弱,總是在緊要關頭,不能殺伐決斷,做出英明的選擇。比如說,自己原本可以通過政變或者兵變,都可以奪取政權,但是他沒有,因為他顧念的東西太多,尤其是父子人倫,君臣大義,不忍心與過去決裂和戰鬥。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李柏舟的步步緊逼,以及皇帝對於他各種行為的批評,都可以看出太子蕭定權身上的毛病太多,並不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領導者。這才使得許多政敵,肆無忌憚向他發起攻擊。

最終,恰恰就是因為蕭定權這種性格上的缺陷,一方面過於顧及情義,不能有效決斷;另一方面在政治上缺乏進取心和擔當意識,這才最終失去很多先機。同時,一系列政治資本的流失,最終也導致自己的生命危機。故而,可以說蕭定權最終失敗的根源在於他本身不適合當太子!

趙富忠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