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 一部超級虐心的電影, 看完讓你的怒氣值瞬間爆滿!

《贖罪》是由環球影業製作發行的123分鐘愛情影片。該片由喬·懷特執導,詹姆斯·麥卡沃伊、凱拉·奈特莉等主演,於2007年9月7日在英國上映。該片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一個英國莊園里發生的一場改變3名年輕人命運的故事。

首先讓我們走進電影,1935年,寧靜悠閑的英國鄉村農莊里。生活富足且地位顯赫的泰麗思一家正在這裡躲避着近年來英國少有的酷暑。這天,家裡十三歲的小姑娘布里奧妮·泰麗思(西爾莎·羅南飾)在農莊樓上房間里打字寫劇本時偶然透過窗戶看到不遠處花園裡,姐姐塞西莉亞·泰麗思(凱拉·奈特利飾)脫掉襯衫,此時恰好童年玩伴也是莊園管家的兒子羅賓·特納(詹姆斯·麥卡沃伊飾)站在跟前看着。羅賓剛剛從劍橋來到莊園,他驚在原地,寸步不能移動。年幼無知的小姑娘以為羅賓要對美麗的姐姐欲行不軌。

接下來的劇情,我們知道布里奧妮誤會了,抑或是故意誤會。她因為少女的害羞從窗口別過頭來,沒看到姐姐脫了衣服,接着就是跳進自家花園的噴泉池,撿先前被羅賓失手打落到水池裡的花瓶耳朵。恰巧在同一天夜裡,布里奧妮的表姐勞拉·昆西(朱諾·坦普爾飾)又被人強暴,這一切更讓布里奧妮認定羅賓就是那個無惡不作的罪犯。

事實上,受過良好教育的羅賓·特納早就對性格堅毅的塞西莉亞情有獨鍾,而塞西莉亞同時對志向遠大的小夥子頗為看重。此時的兩人已然處在了戀情當中。但表姐勞拉不開口,還有小布里奧尼對羅比堪稱致命的誤會加上有罪指證,最終斷送了塞西莉亞與羅比青梅竹馬的愛情。倒霉的羅賓蒙冤入獄。只留下傷心欲絕的塞西莉亞獨自一人承受失去愛人的痛苦與內心愧疚的折磨。而貪慕虛榮的表姐勞拉竟然「一蹴而就」地嫁給了那個當年強暴自己的有錢人保羅·馬歇爾(本尼迪特·坎貝巴徹飾)。

多年後,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如同這場致命的誤會一般襲擊並蹂躪着帶給姐姐無盡痛苦的布里奧妮的生活和內心。自我救贖成了她此生最大的心愿。然而,無情的戰火最終將一對未成眷屬的有情人相繼吞沒。而心結難開的布里奧尼則花費了她畢生的經歷將這場致命誤會寫成情真意切的小說,還羅賓清白,在書里成全這對有情人。

其次不得不討論的是主人公布里奧妮的贖罪是否如願以償?到底誰有罪?我想是人性的自私和巨大的階級鴻溝造成了這場悲劇,尤其是上層階級對社會底層的無情踐踏。

影片的閃回中一幕,布里奧妮有一次故意失足落水,被羅賓救起,羅賓數落她把自己置於危險中的時候,她卻滿臉幸福的笑容。從這一幕我們知道原來布里奧妮喜歡上了羅賓。布里奧妮自己心裏傾向於相信花園水池那一幕是姐姐主動脫衣服,卻因為她因愛生恨的嫉妒和年少無知的衝動任性,刻意扭曲事實,認為是羅賓強迫姐姐的,完全把錯歸咎於羅賓;她私自拆羅賓給姐姐的信,也是她想知道羅賓是不愛姐姐的,結果正如她所料,心裏露骨的字眼,她覺得羅賓是可惡、噁心的;書房裡撞見姐姐跟羅賓親吻,她認為是羅賓主動的,是羅賓勾引姐姐。

她為什麼不懷疑姐姐?因為相對於姐姐,她處於弱勢,姐姐年齡大,個性堅毅。所以當愈發明確羅賓愛姐姐時她對姐姐也愈發嫉妒,甚至扭曲為姐姐得到的羅賓是下流、不堪的,她甚至忘了她心裏也愛慕羅賓的。她渴望羅賓的愛卻未曾得到,由此造成了本片的悲劇。

但是有罪的不止是因愛生恨的布里奧妮,剩下的人物才是更應該贖罪的,首要罪人是道貌岸然的有錢人保羅·馬歇爾和引這位有錢人來莊園的引狼入室的哥哥,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錢人保羅·馬歇爾是個強暴表姐勞拉的紈絝子弟,布里奧妮的哥哥又能好到哪裡去?

接着主要罪人是布里奧妮和他家族以及食品廠老闆等上層社會階級,包括警察廳。他們將一個小女孩的無端指控變成實證,圍觀者和執法者明知事有蹊蹺卻不深入調查。其實是他們心裏一開始就已經認定羅賓有罪,為什麼是羅賓?因為階級固化,即便羅賓同樣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他身上永遠流着下等人的血。沒有人相信他,大家一起將他送入監獄。除了塞西莉亞沒有人站了來為他說話,沒有人肯相信他是無辜的。又或者,布里奧妮的家族根本不在乎出身下層的羅賓是否清白,這一罪名會給羅賓的人生造成什麼樣影響,也不在乎羅賓的死活。就像布里奧妮的姐姐塞西莉亞一開始也認為兄長邀請羅賓吃飯是件荒唐的事情。根本不在意羅賓還不還她父親的錢,也不能明白羅賓為什麼要提還錢的事情。還錢這件事也可以看出羅賓身上優秀的品質,出身卑微的他沒有想依附有錢人的大小姐塞西莉亞,在塞西莉亞面前他也許自卑,可他有自尊。也是他身上的光環吸引泰麗思家姐妹倆。

除了司法判定的警察廳,還有當時「玩」戰爭遊戲的野心政治家,底層子弟因為政治家的野心喪生戰場。電影的前半部儘是絢爛華麗的色彩,無論布景設計及角色身穿的華衣美服都是耀眼的設計,揉合環境聲響的配樂。電影的後半段轉用素色及靡爛的造型,配樂與前半部有強烈的對比。後半部分有個長鏡頭:四分半鐘的敦刻爾克沙灘戰火的場面,落寞的士兵,羅賓懷裡的照片,戰爭將羅賓的悲劇命運渲染得更加凄然。二戰罪魁禍首是法西斯,而羅賓是英國的士兵,慕尼黑陰謀的無恥,英法綏靖政策縱容法西斯,英國資產階級與野心政治家的冷血可見一斑。既然開戰,當然是底層的人民先上,就是近代的伊拉克戰爭,據統計也是平民子弟上前線犧牲的占多數。電影《教父》里的老教父就非常不滿小兒子邁克參軍為美國賣命,側面反應出上層社會野心政治家的無情。所以羅賓死在英國的敦刻爾克撤退中,是上層的偏見,是司法不公。就是布里奧妮,也還是上層的一份子。他們每個人都應當為這場悲劇贖罪。

最後,布里奧妮其實很像她姐姐,她跟姐姐一樣愛慕羅賓。她也有對感情的敏感與執着,姐姐與羅賓互相愛慕卻遲遲不表白愛意,同一所學校互相不說話,布里奧妮的愛意也埋藏心底從未表露。姐姐因為羅賓跟家人決裂,想必布里奧妮放棄劍橋去姐姐曾去過的醫院也是跟家裡決裂。在她的文字里羅賓與姐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文字里的姐姐卻徒有姐姐的樣貌,卻有她的沉默寡言,她在成全姐姐和羅賓,也在彌補自己與羅賓的夢,戀人黃昏中繾綣本該溫暖,卻充滿驚心的紅色和大片冷色,滿目無奈與悲涼。她的才華應該也不輸姐姐,十三歲開始寫劇本,後來當作家。但是她自覺比不上姐姐,影片通過布里奧妮想像的去小公寓見姐姐,向在公寓里的羅賓道歉,被羅賓指責因為他的出身而草菅人命。因為她的錯,她永遠比不上姐姐了,她覺得在羅賓那裡沒有好感,只剩怨恨了。即使她付出一生的快樂,也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一切,羅賓和姐姐年輕的生命都逝去,他們的愛情只有開始沒有幸福的結局。布里奧妮帶着愧疚活到老年,而且還成為了一名作家,至少生活富足,名利雙收,卻有永遠的遺憾與罪惡感。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可是事已至此,我覺得布里奧妮也沒有必要為了這個無法挽回的錯誤賠上自己的一生。

布里奧妮她花了幾年的時間去體驗姐姐辛苦的工作,無數次期盼自己邁出那一步去求得姐姐原諒,在自己的文字幻想中成全了姐姐和羅賓,都可以看出她的良心未泯,否則不會自我懺悔、贖罪。可她從未鼓起勇氣去見姐姐,更沒有機會當面跟羅比道歉。也許我們會從布里奧妮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我們對人事的偏執。畢淑敏的文章《紫色的人形》,那對情侶結婚當天晚上被仇人燒了房子,二人被燒成重傷在醫院病房裡互相支持直到死去。我們身上人性的自私。我們犯錯卻沒有勇氣去改正,甚至連承認的勇氣都沒有。這裡也奉勸大家,尤其是陷入愛戀的人們請務必保持理性,真的,別拿「愛是盲目的」「愛是自私的」當借口,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己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