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何以為家》, 不管生活如何, 請守住自己的底線

在影片《何以為家》中贊恩是除了艱苦工作、備受欺辱外沒有任何正經身份的男孩子,贊恩家庭很差。對於贊恩的家庭來說,家庭就是沒有身份的,生存立足已經是最嚴峻是事情,更別談教育養育孩子,即使只是給孩子辦一個身份證明。一個沒有足夠經濟基礎,缺乏文化意識的家庭中,生存需求成為最迫切的需求,父母對孩子的定位是家庭的勞動力或者是商品,只是維持他們病態生活的一個易產廉價物,只生不養,只索不予。

就如同贊恩的母親在法庭上對律師說:「我這一輩子都像奴隸一樣努力工作……你經歷過我的難處嗎?你憑什麼批判我,你要是經歷你早就自殺,一了百了了」也許她是一個可憐人,是倖存下來的薩哈,贊恩的妹妹,但她終究還是無力的被這個萬惡的社會掩埋,她無知,她貪慾,她墮落,她放縱這扭曲的悲劇發生在自己的骨肉身上,痛苦一代延續一代。

影片中黑人泰格斯特的結局與她形成鮮明的對比,贊恩的母親製藥販葯女兒,泰格斯特則是努力工作,再苦也守護着她的孩子。也許生活確實可惡,但當你放棄某些該保有的底線的那一刻,你的人生當真只會是悲劇。

不知看過影片的觀眾可曾在意哪些對戰爭的側面描寫,如,在影片的片頭,短短几十秒的破亂街區,少年打架鬥毆、吸煙比狠的畫面,不需言語,也見社會的迷亂與貧窮。贊恩的世界從在那裡開始,一個錯亂的生存環境,一段段錯亂的社會認知,讓父母生而不養,讓貧困生來可踐。

因為那是一個戰爭的世界,戰爭帶來的社會的動蕩,帶來的民眾的不安穩,大量的難民過着如老鼠般的日子。那是一個文化不發達的世界,文化的斷層,文化的落後,讓一個有一個像薩哈一樣的女孩悲慘一生。贊恩是幸運兒,他在這樣一個不可為「家「社會努力的尋求着自己堅守的世界,而不是變成另一個商販或父親。但這個社會,贊恩只是其中幸運而又清醒的一個,還有成千上萬個同樣的家庭,國該拿什麼來拯救他們?

影片中男孩的不幸是來自於生於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我們看來贊恩所處的社會是一種畸形,是一種可悲,是一種落後,細思卻也可見一點相似。在遙遠的山區,惡俗的婚嫁習俗還在延續;在潮流的都市,每天早出晚歸卻依舊碌碌無為,甘於混日子的也不在少數。當國可為家的時候,人力更勝天命,有些悲劇是自己的選擇,有些純真與你的成熟無關,當可以避免悲劇時,何不努力去拼一下呢,儘管過程有點苦澀。

最後,講講這部影片的拍攝與演員演技,這是一篇由真實的敘利亞戰爭故事改編而來的,對戰爭背景下社會百態的描寫整體而言較為細緻,可窺戰爭時代的破壞,人性的泯滅。情節一環扣一環,清晰多線由贊恩完美貫穿,敘事清晰深刻,以小見大。邀請贊恩本色上演,這就是他的生活,而不是在演習,為影片增色不少,此外,很喜歡贊恩的結局,雖然這樣的結局細想還是很倉促的,贊恩的故事可以像影片一樣圓滿,而社會中,大多數則不能,希望幸運可以發生在更多「贊恩」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