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老虎》: 我和我的焦慮已成摯友

葛優長頭髮了!

這是《兩隻老虎》電影剛剛開場的時候收穫的最多的讚歎,甚至有觀眾在 影廳里發出了驚呼。

毛髮如此濃密的葛大爺,成熟中透着稚嫩,乖巧中透着頑皮,令人不得不唏噓,在葛大爺青蔥的歲月里,頭髮成為了了他跨入奶油小生行列的絆腳石。

本片由趙薇監製,李非導演,葛優和喬杉領銜,宣傳的口號是「領跑賀歲檔」。從電影的表現來看,本片的確預兆着從此時開始直到賀歲檔結束,國內電影市場將會越跑越快。

目前本片在豆瓣的評分較低,只有6.2分,觀眾觀影之前對本片的期待是看到又一部葛大爺主演的爆笑喜劇片,觀影之後的失落來源於沒有感受到那麼多的段子和梗。

笑點不足是很多人打低分的原因,公平來說觀眾的這個評價是正常的,一部擁有了葛優和喬杉的喜劇電影,在影迷眼中猶如國產喜劇屆的大殺器,最後影片營造出來的喜劇氛圍卻讓人覺得這簡直是殺雞用了牛刀。

導演李非是個對敘事結構很痴迷的導演,他的故事往往總會將一些很沉重很喪氣的道理隱藏在一個與道理氣質相悖的情景中。比如他之前的作品《邪不壓正》和《命運速遞》。

李非在成為導演之前有過很多頭銜,他是個作家、畫過畫、做過設計、當過演員、開過廣告公司……每一個頭銜每一個職業經歷都將他導引向下一個職業,直到他成為導演。

這似乎是命運的玩笑,也是命運的無常。

對命運的理解讓李非在自己的故事裏總是非常真摯,他曾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拍電影就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於世界的看法,因此一定要認真以待。

「明智虛妄,全力以赴」這是李非對於人生的看法,這種觀點也充斥在他的鏡頭語言之中。

所以人生和世界,凝練在李非的鏡頭下總能得出黑色幽默的果實。

《兩隻老虎》里頻頻出現的台詞「人生在世就一個字:能過則過。」就是本片的中心思想,從這句話也能深切的感受到本片喜劇外表下悲劇的氣質,畢竟喜劇總是於苦中作樂。

本片並非單純的喜劇,而是將現代人的焦慮戲劇化放大,令焦慮與焦慮在銀幕上碰撞,展現出來的是現代人最大的痛苦——當我們無力解決焦慮的源頭,我們只好和焦慮成為摯友。

片中兩位主人公張成功、余凱旋,從他們的名字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成功學焦慮。張成功很成功,有錢有面有地位,余凱旋很失敗,沒錢沒愛人沒有未來。

兩種完全不同的形象,一個是高精上層,一個是頹喪的底層,當余凱旋揮舞着昂貴的高爾夫球杆闖入張成功的世界,他們之間的碰撞要比張成功腦袋上挨的那一下重多了。

故事以張成功要求余凱旋幫他辦三件事展開,從愛情、友情、親情三個角度一層一層慢慢深入了張成功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也一點一點將余凱旋的情感世界展開。

無論身處任何一個階級,無論彼此焦慮的是負債幾個億還是買不起房子還不上卡賬,焦慮本身落實入人的精神世界,都與各種層面的情感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愛情剝去金錢地位的濾鏡,最終是兩顆彼此信任的心的靠近,若是脫離的信任,再多外部力量加持,也無法維持愛情的溫度。

余凱旋的焦慮體現在愛情上,他窮困潦倒,留不住心愛的姑娘,在他看來若是有了一百萬,自己就不比那個橫刀奪愛的情敵差了。於是一百萬成了余凱旋的焦慮表現,金錢焦慮掩蓋了他本身的事業焦慮和愛情焦慮。

在他為張成功解決愛情焦慮的過程中,他一邊朗誦一邊落淚,以他人的台詞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愛情是人情感的最外層,是提到情感時最容易聯想到的一環。無論愛情如何令人受傷,人們總是不知疲倦的追逐愛情,當人們在愛情里受了傷,人們總會將許多與愛情無關的元素牽扯進傷痛之中,比如金錢、地位。

張成功愛情的失敗,在於他的貪婪和多疑。趙薇在這一段中奉獻了非常精彩的一段獨白,她那雙眼睛盯着攝像頭,心灰意冷的說出自己對張成功的感受,令人深切的理解了他們在愛情里受到的巨大傷害。

質疑、猜忌、拒絕、貪婪。張成功反反覆復,在愛情里將對方拉扯到了筋疲力盡的地步,最終收穫的就是對方痛徹心扉的評價:「誰都不想長大。」

尚未成熟的時候,愛情會讓人魂牽夢繞,因為愛得深便要計較彼此到底是不是真誠?到底愛得是不是一樣深刻?猜疑和不自信源自不成熟,等到真的成熟了,愛情焦慮與人和解,才會真的明白只要愛還在,很多東西「能過則過」才能過得下去。

友情要比愛情更深入一層,伴隨着人與人長期的交往,留存與人與人共同深切的回憶里,因積累而心心相映。

張成功和余凱旋互稱彼此是朋友就是在二人因為打架進入警察局的時候。窩囊的余凱旋感慨了自己遭遇校園暴力的過去,一段令人爆笑的校園暴力橋段,打碎了一個文學青年的夢想。

張成功為余凱旋出頭打人的橋段,大約是葛優人生第一次出演一段這麼暴力的鏡頭吧?被抽打的潘斌龍應該覺得榮幸,他成為了葛大爺在銀幕上毆打次數最多的喜劇演員。

余凱旋關於過去同學的回憶,牽引出了張成功曾經辜負摯友的記憶。當張成功問出:「你有沒有特別想揍一頓的人。」的時候,想來張成功這輩子最想要揍一頓的人是自己。

友情鮮少能帶來焦慮,看上去在這個片段中金錢依舊攪和進了友情裏面,但是錢的外表下,是一個人面臨友情的選擇。

稚嫩的時候總覺得朋友雖然很珍貴,但是人生路漫漫,總會在下一個階段遇到更多的朋友。

為了五萬塊放棄了友誼的張成功很後悔,後悔了很多年,這一份焦慮一直在他的腦海里輾轉反側。當他拜託余凱旋去了結自己的心結的時候,才終於感受到了這份心結其實無關金錢,只是曾經稚嫩看不懂友誼的珍貴。

友情的焦慮想來每個人都會有,一起相伴的朋友分別許久再見面,卻發現已經沒有了共同的話題;曾經志同道合的友人多年後因為種種原因反目,偶然回想曾經,還是會唏噓往日的情真意切。

友情在人的生命里至關重要,這是人處在社會中生存的力量,面對友情抉擇和焦慮,成熟的人也只能和這份焦慮握手言和,道一句:「能過則過。」若是能夠預見到未來的後悔,就不要做會讓自己陷入焦慮的選擇,若是無法預見,那就接受這份焦慮吧,人生可不就是如此。

最深切的,就是親情。從人出生到離開這個世間,親情一直伴隨着,親情也是一個人成為人的根本。

親情帶來的焦慮也是多種多樣,張成功讓余凱旋做的最後一件事便是與之相關,這種安排代表着張成功終於深刻的回顧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也代表着余凱旋終於到達了張成功內心最深刻的地方。

幼年父親的絕望帶給張成功的是永恆的傷害,令他的童年倍感快樂和親切的家鄉,變成了痛苦回憶的地方。於是張成功捨棄了家鄉的一切,離開後再也沒有回去。

他舍掉了父親留給自己的慘痛回憶,也舍掉了童年夥伴的情感,舍掉了親情留下的一切溫馨。

這代表着親情和人的割裂,這種割裂就是張成功關於親情的焦慮。

父輩總會先於我們離去,親情溫馨的回憶背後總會潛藏着未來失去親人的痛苦,這種情感令人最痛苦的地方就在於,終有一日要面臨親情的割裂。

現代人的親情世界已經不及從前那麼豐富,親戚圈變得越來越小,能夠寄託親情的人也越來越少。所以當現代人遭遇親情焦慮,恐懼失去和面臨失去成為了終極折磨。

張成功因為憎惡失去繼而選擇了全面放棄,最終沒有了可以回去的地方。無論離開了多久,他依舊念念不忘的是還沒有好好的和父親道別。

年輕的時候只要想到親人可能會離開我們,就會在心中升起濃濃的焦慮,只恨生老病死這人生規律真是太過於殘忍和真實。當我們成熟了,人間的各種悲歡離合都一一經歷,也就終於明白無論多麼深愛的親人,最終我們都要無奈的接受他們的離去。

成熟了,親情焦慮也會變成那一句:「能過則過。」

作為一部喜劇來看,似乎本片的笑點含量略低,但是本片作為一個故事來看,完完整整的呈現了人生一個最最無奈和沉重的階段,那就是我們無論掙扎搏鬥了多久,最終我們都會和命運旅程給我們的所有焦慮握手言和。

誰都不想長大,但是誰都會長大,長大了,就會不再畏懼焦慮,而是和焦慮變成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