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陽》影評: 李滄東對人性的終極關懷錶露無遺

相對於以犯罪類型和社會題材取勝的眾多韓國電影導演,李滄東是個較為特殊的存在。他的電影不賣弄、不炫技,以描寫刻畫角色的心理狀態見長,喜用意象及隱喻手法,擅於講述角色自身的生命故事,並以其特殊的鏡頭語言及藝術美學獨步韓國及全球影壇。這顯示出他電影風格的與眾不同,以及其作品為何能成為大師典範。國內觀眾較熟悉他去年轟動坎城的《燃燒》,此次我則會介紹另一部經典之作《密陽》。

《密陽》故事描述一位寡婦帶著兒子前往亡夫的故鄉「密陽」定居。面對初來乍到的陌生環境,李信愛(全度妍飾)極力與當地婦女打成一片,以開設鋼琴教室維生,並給予兒子俊無限的關愛與照護。孰料,某日無意間的疏忽,使得俊遭到綁架撕票,而兇手竟是那平日看似和藹可親的安親班老師。

其後,萬念俱灰的信愛偶然間接觸了基督信仰,與當地的教友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維持緊密的聯繫。就在某次的生日當天,她決定前往探監,想帶着基督的愛感化並原諒自己的仇人。但在與嫌犯面會後受到極大的精神打擊,心理陷入了極度不穩定的狀態,而在一次恍惚間持刀自戕。片末,長期痴心單戀信愛的單身漢金宗燦(宋康昊飾),陪伴着她走出精神病院,並剪去了這段期間所留存的長髮。

角色的塑造與其行動細節

首先注意到的是角色的塑造。片頭短短几分鐘就將本片中重要的角色奠定了基調:天真無邪的孩童俊,只知道爸爸「不在了」,除了稍有落寞之情,在他身上看不到太多的哀傷難過,唯有一顆童稚調皮的心;失去丈夫的李信愛,獨自帶著兒子俊前往亡夫故鄉展開新生活,而幾幕與兒子互動的戲,舐犢情深表露無遺,這除了導演李滄東的功力之外,藉由此片榮獲坎城影后的全度妍更是展現了精湛演技,成功地詮釋了這位母親;而引導母子倆人前往新宅的金宗燦,對信愛可說是一見鍾情,得知俊的喜好便記了下來,其後取了一串口香糖博取俊的歡心,並協助信愛打理剛開設的鋼琴教室,其痴心一片可見一斑。

母子倆人的思念之情更是令人動容。俊對於父親的思念,要怎麼「演」出來呢?原來父親有打呼的習慣,俊就時常模仿父親打呼以解思念之情;俊過世之後,信愛也跟着模仿俊打呼,除了對亡夫的思念,更多的是對俊的懷想與哀思。加上那一滴潸然垂下的淚珠,真是令人不舍。使用錄音機重複播放俊在安親班慷慨激昂的演講段落,隨後前往教會拍打桌面,更顯失親之心痛欲絕,以及對上帝的無言控訴。以上橋段,李滄東藉由滿滿的行動細節,表達角色心中所飽含的情感,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純真與瘋癲只有一線之隔

「太過純真的人,在凡人眼中等同古怪的瘋子。」這樣的題材在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的許多作品中都被闡述地淋漓盡致,而去年愛麗絲·洛瓦赫(Alice Rohrwacher)的新作《幸福的拉扎羅》當中也表達了類似的概念。《密陽》中的女主角李信愛就是這樣純真過了頭的人。

初到密陽,李信愛就表現出極度的親和力。她辛勤地拜訪左鄰右舍,想與鄰近的婦女們打好關係。她見到鄰居店面有些陰沉晦暗,便建議改采淺色系的裝潢。這樣完全出於善意的舉止,在有些城府的大嬸眼中卻被有色眼鏡給檢視;原本滿懷希望前來丈夫口中的美好故鄉,欲在互不相識的人際網絡中展開全新的生活,單純的想法卻被解讀為奇怪的動機,她就這樣成了鄰居口中「看起來好好的,實際上卻很古怪的女人」。更令人尷尬的是,兩人剛好在理髮廳里撞個正着,這位鄰居大嬸隨意脫口而出的傷人言語,李信愛不想聽也不行。

裝潢與理髮,自然意在言外。來到了「密陽」,心中總是期盼着和煦的陽光能照亮心懷,因此,建議鄰居改采明亮的裝潢,完全出自於心中的想望,同時也極為合理;換了個新環境,總得給人好印象,正所謂剪去「三千煩惱絲」,原想拋開過去的一切重新生活,卻被重重賞了一巴掌。影片似乎在前段就已預埋伏筆,李信愛的重生之路註定是要坎坷的。而她過度的純真,在之後遭遇了極大的打擊之後,很遺憾地化為了真正的瘋癲:李信愛的精神狀態將完全崩潰。

「密陽」所隱含的意義

「密陽」作為片名,也是韓國實際存在的都市名,於本片中實有非常重要的意涵。在宗燦載着母女兩人前往新宅的路上,他曾被信愛如此問到:「密陽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宗燦回答:「景氣不好……人口正在減少當中……。 」信愛接着問:「你知道為什麼叫『密陽』嗎?」她則自答:「秘密的陽光,很不錯吧!」在當地人眼中是個沒落的城市,但純真的信愛卻認為是個充滿陽光之地,這說明此時的信愛對生活仍充滿着希望,她並不覺得自己是個不幸之人。而信愛和身為虔誠基督徒的藥劑師在藥房中的兩次聊天,則對於上帝的存在展開了論辯。

得知信愛喪夫的藥劑師打算向她傳福音,認為像信愛這樣的不幸之人正好需要認識上帝,更說到「不認識上帝,就等於看不到另一半的世界」。但信愛卻不認為自己不幸,狀況近似對牛彈琴。就在此時,信愛發現俊不見了,回家則見到俊就躲在庭院角落,母子倆於是開始玩起了捉迷藏。然而再次消失的俊就沒有這麼甜蜜完滿的結局了,信愛再度前往藥房時,藥劑師如此回應俊的悲劇:「世上的一切都有神的旨意,就連一絲陽光也有神的旨意」。「密陽」與「上帝的旨意」顯然有着聯繫。

根據聖經記載,上帝創造世界時說:「要有光」,於是人間就有了光。因此在文藝的隱喻系統中,陽光就等同於上帝。但是對於「連眼前的事物都不見得全部相信」的信愛而言,這樣的對話似乎是無稽之談。面對着藥罐柜上的一縷光線,信愛用手探了探,說:「這裡什麼都沒有啊!」

李滄東藉由劇情前後的安排,似乎刻意將俊的命運符合藥劑師所言:是上帝的安排。當然我們知道,事情可沒這麼單純,但大師的巧手在此不着痕迹地施展魔術,令人嘆服!

而在其後,喪夫又失子的信愛在偶然的巧合也認識了上帝,於是也認識了藥劑師口中「充滿喜樂與感恩之心」的另一個世界。然而,幸或不幸,究竟由誰定義?而神的旨意,是凡人可以妄加揣測的嗎?

想像出來的「另一個世界」

失去俊之後,信愛在偶然間見到了藥劑師所說的,專為受傷的靈魂所舉辦的祈禱會,信愛在牧師的禱告之下獲得了撫慰和救贖,從此展開基督徒的生涯,而與藥劑師夫婦和其他教友建立了緊密的情感,並定期舉辦團體聚會。在信愛的生日當天,她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去監獄探望殺害俊的安親班老師,希望用上帝的愛來感化他,並寬恕他。

面會的過程十分順利,就連陪同探監的宗燦也沒有察覺到信愛驟變的心理狀態。原來,老師入獄後也信了主,受到了上帝的感化,並聲稱上帝已原諒了他的罪,心靈也感到無比平靜。事後,信愛還沒坐上車,就當場昏厥過去。她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打擊,團體的兄弟姊妹們擔心她,還特地前往家中探望,結果信愛說出了驚人之語:上帝都已經原諒了他,我怎麼能再原諒他呢……我都還沒原諒,上帝怎麼可以原諒他?

這樣複雜的心理變化,怎麼可能像牧師口中的一句「要實踐上帝的話語(寬恕仇人)真的很難」如此簡單?之前信愛曾向鄰居們解釋,信主就如同和上帝談戀愛一樣,是一種感覺。信愛此刻則感覺到,之前與上帝談的戀愛,原來一切都是虛假的!於是到了唱片行偷盜了CD,在祈禱會現場播放着,歌詞中寫道:「都是假的,都是假的……愛情是假的,笑容也是假的,都是假的……」這樣誇張的行徑,與之前虔誠信仰基督,充滿喜樂的她判若兩人。

李滄東在此沒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他甚至還肯定了宗教感化人心的力量,但他提出了一個極為有力的大哉問:當一個單純的人,發現他眼前的景象逐漸崩潰之時,將會有多麼具毀滅性的災難降臨?寬恕由誰來執行?怎樣才能寬恕?原來一片喜樂的世界,竟是建構在他人與自己所想像的世界中!上帝不語,人心自言:我心中的上帝還沒說話,你們怎可替祂代為發言?虔誠的藥劑師安慰信愛:既然上帝都原諒他了,妳也就原諒他吧!罪惡與寬恕的千絲萬縷,竟可如此簡單了結?面對虛假的人心與社會,信愛的精神徹底崩潰。

罪惡與寬恕的千絲萬縷

在讀經團體的教友們前往探視信愛時,信愛在廚房見到一條蚯蚓,為此嚇一大跳。蚯蚓在此是個突兀的存在,但若將它想成「蛇」的變形,一切就迎刃而解。「蛇」在基督信仰中是引誘亞當和夏娃吃下禁果的罪魁禍首,因此也是邪惡、罪惡的象徵。幾近崩潰邊緣的信愛開始出現脫序的行徑,夜眠途中更夢見(或幻想)歹徒再度打來電話,便拿起話筒喃喃自語。不但偷盜,更色誘藥房的教會長老,後來更找上了她從頭到尾毫無興(性)趣的宗燦。

觀眾們可能覺得信愛的行徑是在作賤自己,但李滄東要傳達:這是信愛所發出的求救訊號。在進行這些行為的期間,信愛不停地隱隱作嘔,這在心理學上反映出一種特殊的狀態,顯然她有更多的話想要說,她有滿滿的思緒想要宣洩!但直到末尾我們才明白這點!她拿着刀削着蘋果,恍惚間不慎割腕,走在路上不停地喊着:救我!救我!信愛希望大家來拯救的不是手腕正在失血的她,而是心正在淌血的她。而蘋果又在此發揮了作用,信愛正是那吃下禁果的夏娃,她最大的罪孽在於,她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事:一切都是虛假的!她再也不是原初那純真的李信愛了,她懂得分辨了善惡,她更意圖揭穿假像!

這期間,鏡頭也屢屢從仰角照着信愛的臉,信愛直呼:「看得到嗎?」你看得到這惡貫滿盈的世界嗎?這條蛇從信愛好不容易建立好的世界中鑽洞而出,如今在這世上不停地逃竄。然而就信愛的角度而言,正如同在教會不停拍打桌面那幕,信愛正發出無言的抗議:俊慘遭殺害的悲劇,你看得到嗎?這世上的種種罪孽,你看得到嗎?

她定要揭穿這世間的虛像!在一場於長老夫婦家中為信愛祈禱的聚會中,落地窗突然遭到重擊而裂開。由於前一幕就是精神崩潰的信愛在屋外徘徊且望向屋內的場景,所以我們可以合理懷疑是信愛故意投擲物品砸破玻璃。這裡的玻璃落地窗,顯然隱喻着世間的虛像,尤其是教友妄自替上帝發言的虛像。

哲學家德希達在回應世人如何面對二戰的悲劇時,曾經提出類似這樣的疑問:如果一個人值得我們原諒,那我們還需要原諒他嗎?這話聽來有點玄,但他點出了人性最幽微的深處,也是最為詭譎的狀況。原諒,或稱寬恕,是在這人秉性良善時,我們所給予的恩惠;問題是,若人的秉性良善,又為何會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寬恕,談何容易?這個問題,與複雜的人性根深蒂固地糾結在一起,無論如何,絕非牧師所說的,「實踐上帝話語」的簡單面向而已。

但對信愛而言,或許最重要,也是最為關鍵之處,不是寬恕與否的問題,而是由誰寬恕,也就是自己是否擁有寬恕的主導權?

天地之間,你看見了嗎?

若說本片所埋下的最初伏筆,就在開場時的第一幕:鏡頭以俊的視角,從車內往天空望着。如此簡單的一個鏡頭,有着極強的概括能力。同樣一幕則出現在警方載着信愛前往棄屍現場,信愛同樣由車內往天上望的時刻。湛藍的天空飄着朵朵白雲,多麼乾淨明亮。但母子倆的心情是一樣的:無語問蒼天。這強烈的對比,如同向觀眾心裏刺了一刀,我們的心如同信愛的心一樣,在淌血。李滄東藉由美得如此無情的鏡頭,使我們對於母子倆能同情共感,能產生共鳴。

信愛由宗燦陪伴,從精神病院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去理容院剪髮。或許是只有在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巧合吧,遇到了從少年感化院出來,並習得理髮一技之長的安親班老師女兒。信愛憤怒地走出理容院,回到自家後院,並在宗燦協助持鏡下,獨自開始剪了發。

最後一幕與第一幕完全相反,鏡頭所捕捉的,是後院地上被風吹起的頭髮,以及雜蕪的蔓草和用罄的塑膠桶。這人世間的雜亂與惡貫滿盈,上帝看見了嗎?天上與人間,這天地間所有的一切事物,李滄東用兩顆頭尾鏡頭,完美地概括起來。

最後信愛獨自理髮,顯然意在言外。這次,她堅持自己的形象要由自己決定,就如同是否寬恕他人,她也要交由自己決定一樣。寬恕的決定權究竟在誰的手中?李滄東給的答案已呼之欲出。片尾響起了她初到密陽時的配樂,一切似乎如常照舊……卻又明顯地有所不同。

極其細膩的鏡頭語言

本片中有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也顯出大師之手的不凡。在得知俊已遇難之後,信愛的教學事業仍持續着,但上課地點已改在學生家中。別忘了,信愛的鋼琴教室可是以「俊」的名字命名的。這裡很細膩、婉轉地把信愛不願觸景傷情的心念表達出來,教學的同時留下的那一行淚,也可以看出她對俊的思念之深;而在信愛走出監獄昏厥之後,鏡頭隨即轉為夜中下着滂沱大雨的醫院場景,這裡不但成功地襯托出信愛劇烈的心理變化,也預示信愛往後可能很難再見到秘密的陽光──也就是「神的旨意」了,因為她驚覺到:想像出來的世界已然幻滅。

而最後在精神病院的場景亦然,此處台詞沒有一句提及信愛的精神狀態,只有恭喜她出院的信息,但透過院內病患的行為舉止,以及護士對病患的提醒叮嚀,即可得知這裡並非一般的醫療院所,應是專門的精神醫療機構,而這也暗示了距離上一幕信愛自殘之後,或許已有一段時日了。凡此種種,皆是大師細膩的鏡頭語言所達到的神奇之效,許多關鍵之事不言自明。這不是用演員說話,而是用鏡頭說話的境界,非常高明。

與本片融為一體的精彩配樂

本片的配樂不多,除了卡拉OK、教會的頌歌,以及偷盜的CD所播放的音樂之外,似乎就只有片頭與片尾曲了,而且還是同一首。這首曲子微妙之處在於,旋律的基調充滿着韓國傳統民謠的韻味,但卻是以電子混音的方式呈現,給人一種變幻莫測、難以捉摸的感覺,是個無法輕易定位的音樂調性。而這調性卻和片名「密陽」所要傳達的意旨不謀而合,可說是融為一體,且渾然天成,真可謂精彩絕倫。

而提到頭尾使用同一首樂曲的手法,當然,這在許多電影中已運用多時,但在《密陽》里卻還有另一層含義。片頭播放時乃宗燦載着母子倆首次前往密陽,片尾則是出現在信愛出院後剪髮之時。這樣的安排精妙之處有二:這兩次對信愛而言都是一個重新的開始,即初到密陽,以及在歷經浩劫後重回密陽;而雖是同一首象徵著「秘密的陽光」的曲調,但信愛對它的理解,已經有所不同。它不再是單純的、令人嚮往的陽光,而是那神秘莫測、不可言說的真義。

片頭曲搭配着車外的風景,襯托出面對前方未明之處的些微不安、茫茫然的心理狀態;而片尾曲所要探問的是:上帝最後真的看到了嗎?李滄東沒有給予明確的答案,相信他也是欲將解釋權交給觀眾,就如同他最終把寬恕他人的權利,交給了信愛一樣。

結論

從《密陽》我們可以猜想,李滄東的世界觀較接近於道家所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語出老子《道德經》)而他的宗教觀則近似「不可知論」的態度:無法得知上帝是否存在,因此暫不論斷。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對於世上「姑妄言之」與「姑妄信之」的亂象,可是很有意見的!若真有神的旨意,也是秘而不宣的,豈是凡俗之人可隨意妄言?然而比起神的旨意,真正複雜的恐怕還是人心。

可別將本片的旨趣曲解成反宗教,問題永遠在人本身,而不在神身上。正如李滄東本人曾於受訪中表示,與其說自己關注宗教,不如說自己更關注信教者,以及宗教與人之間的關係(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2018年10月15日)。宗教對於人們的影響、人性的複雜度,以及對於寬恕的疑問,才是李滄東在本片中試圖提出的議題。

李滄東電影的原片名皆極為簡短:《綠洲》、《密陽》、《詩》、《燃燒》……每一部片名的意象皆極為強烈,且與全片所要傳達的意旨完全切合,沒有極強的藝術概括力則無法達成如此高深的境界。他的電影總帶有一股神秘的氛圍,與觀眾之前似乎隔了一層紗,但在細細品味之後,總能嗅出大師不凡的美學韻味。《詩》中我們看到了一位老奶奶對於人生況味的體悟;《燃燒》里充分展現出年輕人對於真正自由的渴望與嚮往;而在《密陽》,李滄東對人性的終極關懷錶露無遺。每一部作品皆感人至深,且蘊含著內省式的理智與情感辯證。

極其有幸能欣賞這位當代大師的經典之作。再看一次吧!期待你也能喜歡上《密陽》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