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故事新表達 主流文學 電影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北京一未文化公司有勇氣、有熱情,想把這部作品做大,想用影視劇、舞台劇的各種辦法,使它活躍起來、火熱起來,是我所希望的,也是我感到幸運的。」前不久,在「好故事·向未來」內容趨勢大會上,說起自己的小說要影視化了,著名作家王蒙難掩興奮。

大會上,北京一未文化創始人吳鳳未宣布,著名作家王蒙的小說《這邊風景》電影、電視劇、舞台劇、主題公園系列版權獨家8年的運營開發權授予了北京一未文化。

《這邊風景》是王蒙上世紀70年代寫的一部小說,並於2013年正式出版。王蒙曾經在新疆生活了整整16年,可以說,將人生中最燦爛的時光都獻給了新疆。《這邊風景》正是基於這段難忘經歷而創作的,以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為主題,描繪了一幅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畫卷,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和夢想的熱情禮讚。

在當天的大會上,圍繞「好故事·向未來」這一主題,來自影視界等相關行業的專家學者就如何發現好故事和主流文學賦能影視業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讓主流回歸主流

王蒙1953年創作,1983年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的《青春萬歲》,記錄了新中國第一批知識青年投入祖國建設洪流、樹立遠大人生理想的作品,深深感染和影響了幾代青年人。

「時隔36年,王蒙的小說再度迎來影視化改編,主流文學再次反哺影視業。」在吳鳳未看來,主流文學不僅僅承載着一個時代人們的共同記憶,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能量,讓我們感覺到大眾情感投射。「讓主流回歸主流,不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同時,也是我們為之努力的方向。」吳鳳未說,2018年,她憑藉對內容獨到而專業的眼光,花費近千萬元與梁曉聲實現了全版權簽約。「今年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項評選中,梁曉聲的作品《人世間》拔得頭籌。目前,《人世間》電視劇版已經聯合騰訊影業共同開發中。」

文學評論家王干認為,《這邊風景》在敘事上十分獨特,融合了紅色經典和改革開放兩種敘事。小說是在上世紀70年代所寫,出版的時候又重新進行了修改和整理,並且加了很多今天的感慨,這是一部跨時代的作品。「希望《這邊風景》可以拍成《海上鋼琴師》那種風格的電影。」

王蒙則坦言,自己的小說在抒情、思索、文字等方面下功夫較深,卻很少刻意安排戲劇化的情節,這讓其影視化面臨一些困難,但「正是這樣一個挑戰,可能會出現比一般影視作品更有特色的作品」。

好故事是有靈魂的

「萬變不離其宗,精彩的故事都是講述人的,我們把人敘述好了,每一個段落都會說明主人公是什麼人,不是經歷了什麼事,這才是好故事。」著名編劇於正認為,無論發生了什麼,人們對故事的渴求是一直存在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故事要更加精彩,更加快節奏,更加頻率短,表達得更加清楚。」

王干坦言,一個好的故事,是有靈魂的。「一個沒有故事的影視,沒有故事的作品,是走不遠的。」王干認為,好的故事一要有靈魂,二要有文化,三要講好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只有在靈魂、文化、語言這個層次上,把它充分的影視化,充分的表達好中國的經驗,才可以講好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北京一未文化在文娛共生領域開創了特色之路,全版權簽約了許多國內頂尖的內容創作者,孵化出都市傳奇向的《熱血追蹤》、懸疑動作向的《暗夜之奔》、女性創業向的《親愛的圖靈》、美食商戰向的《最後的御廚》等一大批類型鮮明的作品。

「好的作品和好的影片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助力的。」厚德前海基金董事總經理史可新說道。他曾投資了寧浩、烏爾善、郭帆等多位中國一線導演,他認為,好的電影和好的故事是互相成就的。

《熱血追蹤》電影合作方、西安曲江華明悅眾總經理曹璐說,拿到《熱血追蹤》這本書的時候非常激動,「在《熱血追蹤》這個故事裏面,大家可以了解更深層次的我們的文化。」曹璐說,已經開啟了《熱血追蹤》劇本的創作,「希望能用我們西安的表達方式,講一個西安作者寫的西安市井江湖。」

析微影視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金娜花了三天三夜的時間,一口氣把78萬字的、講述上海本幫菜誕生歷程的歷史傳奇作品《最後的御廚》看完後,便決定簽約,現在不但有了劇集,還將會打造出線下沉浸式娛樂形式,為人們提供更豐富的感觀體驗。

在吳鳳未眼裡,故事是「從0到1」的過程,「N」意味着更多可能和變量,好內容不僅要靠創作者,也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共同為行業創造無限可能性。她說,北京一未文化專門啟動了「1 N」故事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投入3000萬元資金全力扶植內容創作,扶持更多優秀內容創作者。「『1 N』計劃是個開放的內容池。每年,北京一未文化將尋找兩位優質創作者加入,全資為其成立工作室,全力扶植其內容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