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女主、沒有愛情、沒有特效, 二十五年過去, 它還是影史第一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開始了。對我們這些觀眾而言,電影節不僅有機會看到雲集的大咖,更重要的是展映單元,絕對是大福利。

那些錯過的、過去無緣看到的、首映的國內國外好片,現在都有機會在大銀幕看到,能不激動嗎?

今年經典重現單元,就有一部名片重映。有生之年啊,沒想到能在大銀幕看到它——《肖申克的救贖》。

海報一出,立刻把人帶進回憶。

片子的江湖地位,毋庸置疑。大眾影迷眼裡,尤其國內它有無可比擬的地位。

雖然《肖申克的救贖》經歷了1995年和《阿甘正傳》爭奪奧斯卡最佳影片惜敗,但《肖申克的救贖》絕不是輸家。

國外評分平台IMBb、國內打分平台豆瓣,《肖申克的救贖》長期霸榜第一,可見它在影迷心中的王位。

沒有女主、沒有愛情戲碼、沒有特效大場面。但這部電影一直是各色「必看電影榜單「的榜首,是不朽的勵志經典。

儘管這部電影在影史沒有劃時代的作用,但以它在大眾心中的知名度,也多次被各種解構、致敬、戲仿。

《破壞之王》,模仿越獄後的安迪

其實《肖申克的救贖》要說故事情節,並不複雜。

安迪本是個年輕有為的銀行家,結果遇到老婆背叛、誣陷入獄。在名為肖申克的監獄中,安迪感到痛苦和絕望,但他沒有放棄希望。

他結識了老友瑞德,還給典獄長洗錢逃稅,逐漸靠自己的技能,在監獄內算是有了一席之地。最後安迪終於越獄成功,重獲自由。

商業電影的邏輯看,《肖申克的救贖》可能不是最通俗主流的一波,但它足夠動人。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兩位主演,也為電影增色不少。

原作者史蒂芬·金,雖被稱作「現代驚悚小說大師」,有《閃靈》《小丑回魂》等作品,但他並不只有恐怖懸疑這一面。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收錄在《四季奇譚》中,副標題就是「春天的希望」。

無疑,這是個有關希望的故事,是在絕望環境中不放棄,敢於直面慘淡並奮起鬥爭的故事,還帶有大仲馬《基督山伯爵》的氣質。

不過電影能夠名列影史經典,和成功塑造了安迪這個主角的人格魅力,脫不開關係。

安迪雖身處逆境,但展現出一種理性與浪漫兼備的個性。堅持寫信給圖書館,直到獲得援助;闖進廣播室,就是為了給獄友放一首音樂。

他的信仰,不是宗教,是生活中的美好,他始終懷揣着希望。

正因為安迪有這種鍥而不捨的意志和信念,他才能做到別人眼中不可能之事。一個小鎚子,20年,一點點挖出監獄。

不過《肖申克的救贖》的廣度在於,不只將故事局限在安迪一人身上。一處閑筆,也無比震撼人心。

比如老布魯克在監獄生活了大半輩子,出獄後進入社會,無法適應正常生活,最終只能選擇自殺,因為他已經被監獄「體制化」了。

這無疑是電影給體制最殘酷的腳註。看似在講肖申克監獄,實則是一種縮影,社會的縮影。

監獄從來不單是監獄,逃出也不僅是物理層面的逃出。「牆外即自由」的監獄,象徵一切枷鎖和牢籠。

這個監獄,甚至可以看作是我們的日常人生,那些平庸、重複、壓力、絕望……我們想要逃離的一切。

雖然從《洞》到《巴比龍》,同類型的越獄題材經典,比比皆是。但《肖申克的救贖》在影迷心中,有着特殊地位。

如今這部電影已經成為一種傳奇式的存在,是因為它作為通俗商業片的完成度夠高,更是因為主角安迪的精神,曾感染打動無數人。

看電影目的不同,有些電影看是為開心,有些電影看是為藝術,有些電影,看就是為了共情。

對自由的嚮往,永不放棄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片子,總能讓觀眾從中汲取足夠的營養。

電影是在講安迪的越獄,但我們又何嘗不是跟着角色,進行一場心靈洗禮。就像那句令人感慨萬千的台詞,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的每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

自由、希望、勇敢、堅強……愛這部電影的人,每一次看它,都能從中解讀出不同品質。

這就是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被人們二刷三刷甚至四五六刷,反覆去看。它是影迷心中的經典,並且觀眾能從電影中,獲得面對生活的力量。

所以,這樣一部電影,難道不值得去影院大銀幕好好感受一番?

況且,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又何止這一部好片?好風景和好電影一起看,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