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天神丨我透支快樂, 只為告訴你, 這麼做人生才不會「出軌」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我始終都覺得,如果沒有悲傷的襯托,那美好就不再是美好。就像卓別林、金·凱瑞、周星馳等為我們呈現歡樂滿人間的喜劇大師,都身患抑鬱症。

《楚門的世界》、《神探飛機頭》、《變相怪傑》這些我想你都看過,並且熟識他們的主演金·凱瑞。

在2018年,人們逐漸意識到這個曾經的喜劇大師是否已經息影時,他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里,原來自2015年女友卡薩琳娜·懷特選擇離開這個世界後,因為痛失摯愛又深陷抑鬱症的他,只得選擇淡出人們的視線。

那個為我們帶來那麼多歡聲笑語的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開心,就像他在重新出現在人們視線里時說,"讓你失望了,我不是一個快樂的小丑"。

看到他,我突然就想到了另外一部電影,也就是被引用次數非常頻繁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他和松子那麼相像,只是松子要討好的只是那麼幾個人,而他從十幾歲開始,就要為了生存討好大人、再慢慢的要從電影里討好觀眾。

很多電影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角色和演員真的有非常非常多相似地方。像不甘被世俗束縛的1900與不願意接拍商業片的蒂姆·羅斯,以及始終被人關注,難以擁有自己人生的楚門與一直這樣活着的金·凱瑞。

而1994年,是他事業最成功的一年。可就在這一年,一直支持和幫助他的父親,卻離開了人世。父親走了,他把1000萬支票放在墳墓里,可能是他知道,那個認識真實金·凱瑞的人不在了,以後的他只能成為觀眾眼中那個能帶來快樂、時刻快樂、不能悲傷的金·凱瑞。

"我拍了很多電影都是悲劇,可是你們都說是喜劇",我想你一定記得周星馳說的這句話。沒錯,他的電影里總是放滿了撞在誇張、搞笑、討好外套里的悲傷。

大概金·凱瑞他們都是一類人吧,雖然看起來是在娛樂大眾,但卻是在將內心的情感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這樣做的代價,是透支,甚至扭曲自己真實的情感。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他們都有抑鬱的原因之一吧。

說起來,或許真的是因為上了年紀,再看這些電影的時候,不再是被劇情吸引着笑,而是慢慢的看到裏面想要傳達出的一些東西,慢慢的明白主角們想要藉著電影表達的一些內容。而這些以透支、扭曲自己真實情感為代價表現出的東西,真的值得我們坐下來認真思考思考。

這大概是這兩天無聊,又把老電影《冒牌天神》系列拿出來看最大的感悟吧,當然,這個只是對自己的感悟。

但還好這並不是一個壞事,因為終於能在一些平凡的東西中看到一些不平凡,終於能夠在一些歡笑中看到一些利於人生繼續向前的東西

或者,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吧,從不可一世,到現在想儘力的了解人生、糾正自己對生活的誤解,而後轉變到與生活、人生成為攜手前行的合作夥伴

記得在曾經高中的時候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那時候是要去上學的路上,就在路邊攔了的士。但是看到裏面有人後,就擺了擺手沒有坐。

司機也是好心,說,"這邊離學校遠,你還是坐上吧"。可奈何年少的我就是那麼的固執與天真,內心還是想着,你都拉有人了,我才不拼車,才不助長歪風邪氣。繼續堅持不坐。

司機無奈也就只好自己走了。而那次我是走了1個多小時走到學校的。

在你心裏可能正在想着,這個人怎麼這麼倔呢,活該走1個小時。雖然現在我已經不在意這些事情了,但如果是在當初,我還是會這麼選。

先別著急說我"真夠固執的",因為我這麼選擇並不是因為固執。

在心理學中常常提到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很大。而具體來說呢,這裡的原生家庭包括了這樣幾部分:家庭氛圍、父母特點、被父母如何對待、一些特殊經歷等

為什麼說這些對我們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響呢?

因為你也知道,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只有本能。既不了解這個世界、不了解這個社會,也不了解這個社會是怎麼運作的。而從原生家庭里接觸到的這些,就成為了我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理解世界的基礎

這種影響就好像是,當我們生活在一個用梨稱呼蘋果、把不應忤逆長輩定義規則的家庭里,我們長大之後看到的所有蘋果都叫"梨"、長輩的任何話都會成為我們的聖旨。並且最重要的是,我們極少會去懷疑這樣對不對、是否合適,並且很想當然的認為世界就是這樣子的。

可"用梨稱呼蘋果"還好,一些規則性的東西如果被誤導了,那麼這種誤導就可能是一輩子。

但這也不是什麼特別奇怪的事情,因為在我們自己身上有撥亂反正、自我修復的能力,只是大多數時候這種能力被掩蓋起來了

是的,如果我生活在一個人人都嚴格遵守一輛的士只拉一次人,沒有任何拼車行為的世界裏,那麼我也就不會有那時候的排斥。

但是正是因為這種排斥,讓自己嘗到了一些苦頭,所以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否是合適的,而在未來內心裏反思的種子,會因為為了趕時間不得不拼車的狀況越來越多,而逐漸的長大,並讓我更理解司機、理解他人、更理解自己,慢慢的也就不再因為出現這些而心生怒氣,不再出現那種負氣一個人走一個多小時的行為。

沒錯,無論我們曾經在原生家庭獲得了什麼樣的基礎,我們都有可能在隨後的經歷中,因為我們與人生互動的結果,變得想要做出一些改變,使得自己能夠更好的適應現在、更好的過好現在

當然,這終究只是一種理想中的情況。現實中的我們,遠沒有這麼靈活和知道變通。

在曾經的諮詢經歷中我遇到過這樣一位朋友,他的問題呢,是自己的人際關係和生活都變得越來越差,而自己不知道究竟問題在哪兒。

不過,這只是他提出來的問題。具體來說,是他之前一直生活在一個比較固執的家庭里,父母有時候為爭論一個小問題的誰對誰錯,能慪氣好幾天。但是,他好一點,他不會跟人慪氣,他選擇的方式是,"你不聽我的,我就要說服你,無論怎麼樣我就要說服你,讓你聽我的"。

因為這種處理方式或者說這種性格吧,他生活中曾經因為他熱心而結交的朋友,逐漸都跟他劃清界限。這讓他很不舒服。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位朋友,你是否會劃清界限呢?

如果你是這樣的一個人,自己一片好心,結果朋友們不僅不聽,還一個個遠離,你是會意識到自己的處理方式可能有問題,還是會帶着滿滿的失望,覺得這都不是真朋友?

就像在冒牌天神里,金·凱瑞的生活因為自己的隨意妄為而變得一團糟之後,他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處理方式有問題,反而是去找摩根·弗里曼,希望他能把一切再變回來。

我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那麼你是否好奇為什麼我們會這麼選擇呢?

你看,一開始摩根·弗里曼找到他的時候,他沒有相信他。當他突然發覺自己確實擁有神力之後,就只想着滿足自己內心的願望。隨後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自己的放縱,生活開始變得一團糟之後,內心開始出現後悔,這些後悔促使他去找摩根·弗里曼,希望他把一切再恢復成原樣。

這一前一後都是在滿足自己的願望,這一前一後都是以自己為主,這一前一後都沒有進行一些比較完整的思考

而且你看,有能力的時候失了分寸,沒能力收拾殘局的時候,只想着讓"上帝"把這一切都恢復原樣。可摩根·弗里曼休假了,這口鍋還是得金·凱瑞自己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認為"人生就必須只有好的,不能有一點的不如意"、"一切的不如意都是別人、社會、世界的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就變成只想要好的,排斥一切壞的、變成不能經歷一點挫折,只要一經歷就想着快些把責任推給別人、快點撇清自己。

如果我把上面的鍋始終扣在的士、司機、乘客身上,一直都覺得是他們不遵守規定,那我可能也就失去相應的機會,意識不到對這件事情這麼排斥、產生這麼多情緒、給自己找那麼多麻煩,不是因為他們,而是因為我這麼看待這件事情。也就不可能在這些與生活的互動中獲得成長。

如果摩根·弗里曼幫助金·凱瑞把一切恢復原創,那金·凱瑞也就失去了反思自己錯在哪裡、收穫相應經驗的機會,也就永遠只能依賴上帝、永遠不可能擁有解決這類問題的能力

那麼,當你懷着一片好心去幫助被人而被拒絕時,你會看到委屈,還是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請放在心裏,但不要輕視它們,因為它們將把你的人生導向不同的方向

就像卓別林、金·凱瑞、周星馳因為種種原因,選擇壓抑自己的真實感情、把自己的悲傷以快樂表現出來。這迎合了大眾的訴求,卻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傷害、讓自己遇到抑鬱症。而我想,他們可能也意識到自己正被這些傷害,卻礙於種種原因只得任由這種傷害繼續。

當然,我並沒有想要去建議你一定要怎麼做,而是希望你能在電影、人物以及文章的基礎上產生一些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再去做一些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契合當下、越來越能讓自己過好當下、越來越符合人生不斷變換的"正軌"的選擇

選擇權始終在自己手中,就像電影里闡述的,改變的力量、成就奇蹟的力量就在我們自己身上,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經歷、鍛煉與領悟,才始終蒙塵

而在最後,請允許我引用電影里的另外一句話: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你認為上帝應該給他耐心,還是給他機會學會成為有耐心的人?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你認為上帝應該給他勇氣,還是給他機會成為勇敢的人?

如果有人祈求家庭更親密,你認為上帝應該給他耳鬢廝磨的感覺,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