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鐵馬
· · ·
大模型行業也是「出息」了,這不,kimi的母公司月之暗面,它的創始人已經「被進入」了商戰的漩渦。
有媒體報道,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宇韜被前公司循環智能時期的投資人在中國香港提起仲裁,相關電子仲裁申請書遞交hkiac(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申請仲裁的是楊植麟此前參與創立的公司循環智能的部分投資人,包括:金沙江創投、靖亞資本、博裕資本、華山資本和萬物資本。
目前,楊植麟、張宇韜已委託銘德律師事務所處理仲裁事項。「我們認為該事項既缺乏法律依據,也不具備事實基礎,本所將依法提出抗辯。」銘德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david morrison律師表示。
1.
/ 沒有出資的月之暗面「投資人」? /
月之暗面具體碰到個啥事兒呢?簡而言之,就是許多有潛力的創業者都遇到過的困境,當公司在某個領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後,之前的投資人坐不住了,想來瓜分果實。但是這些投資人一開始並不看好,付出了很少或者是一分錢未出。
先科普一下,這次申請仲裁的主角循環智能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面向企業營銷客服的ai軟件提供商。
最初由楊植麟、張宇韜和陳麒聰三位聯合創始人共同建立,三人均為技術出身,結識於清華大學。在循環智能的早期階段,這三個人均分股權,陳麒聰擔任ceo、張宇韜任cto、楊植麟是ai和產品負責人。
把時間拉回2年前,當時的大模型行業,那是睡一覺起來就有新的變化,大模型創業入局卡位、拉融資的進程刻不容緩。
有媒體報道,知情人士透露,2023年1月,楊植麟計劃離開循環智能獨立創業,獲得循環智能ceo陳麒聰及公司董事會的支持,雙方達成一致,月之暗面給予循環智能股權作為回報。後來陳麒聰向股東發出通知郵件,董事會也批准了該方案。
其中一些投資人選擇繼續投資月之暗面,成為兩家公司的股東。另一些投資人,暫時不好看就沒有投資,通過循環智能持股,也因此成為了間接投資人。
故事說到這裡,其實應該有個happy ending:
從公開資料中,可以看到循環智能和背後的一些投資方拿到月之暗面的創始股權,也在宣傳中描述為月之暗面的創始股東。他們大可以等着月之暗面發展得越來越好,安安靜靜地做一個撬動百億估值的「天使投資人」。
但是當月之暗面發展得越來越好後,循環智能的部分沒有在早期繼續投資月之暗面的投資人心態似乎有些「崩了」。
2.
/ 投資慢吞吞,「摘桃子」沖在前 /
2023年春天,月之暗面獲得天使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之前的老股東真格基金和紅杉中國,彼時估值為3億美元;同年7月,月之暗面獲得來自美團龍珠、藍馳創投等投資方的a輪融資。
今年2月,月之暗面獲得由紅杉、阿里、美團、小紅書等發起的10億美元新一輪融資,這筆融資是自chatgpt出現至今,中國大模型初創公司拿到的最大單輪融資,這也讓月之暗面的估值飆升到25億美元。
今年年中,月之暗面又獲得超3億美元的b輪融資,由騰訊、高榕創投等參與,融資後估值將達到約30億美元。
到了這時,月之暗面已經可以去競爭「ai六小虎」的頭把交椅。
據新榜ai產品榜數據顯示,10月kimi的網站訪問量超2700萬,在國內同類產品中位列第一,全球排在第六。
據連線insight報道,2024年3月,阿里重金投資後,月之暗面進一步出圈,循環智能的部分投資人認為,當初拿到的股權過少,想要追加,且金額龐大。
其實想想也能理解,在月之暗面估值出現巨幅膨脹之後,新公司的成長性相比循環智能,呈現出了巨大差距。畢竟大家都知道kimi、知道月之暗面,但誰知道循環智能呢?
所以,摘桃子的時刻來了……
有媒體報道,循環智能的部分投資人認為當初拿到的股權過少需要補償,開始頻繁對月之暗面耍「小動作」,傳播公司的謠言,阻撓新的投資人進入。 例如,21世紀經濟報道的調查顯示,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網站表示仲裁審理是私下進行的,裁決在通常情況下是不公開的。本來這些爭議不會泄露於公眾,有助於維持商業關係。
不過,現在的一級市場可沒什麼「肥羊」,好不容易碰到一隻,薅點羊毛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作為月之暗面的「間接投資方」,循環智能背後的資本們雖然沒有義務去幫助月之暗面,但是可以做到「不添亂」享受果實。但在這個時候「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是不是晚了點?甚至連循環智能這個公司也逃不過被「當槍使」的命運啊!
3.
/ 大模型公司,需要「耐心資本」 /
客觀來看,大模型行業現在仍在發展初期,還得一關一關地過。
從最基本的錢上來說,meta發佈的數字大模型lama+3,就使用了2.4萬個英偉達的高端芯片;特斯拉為了進行ai訓練,也囤積了3.5萬塊英偉達的h100gpu;國內的大模型公司預訓練也需要錢,這需要背後資本的支持。
特別是現在大模型六小虎正在和巨頭們搶蛋糕,像月之暗面這樣的創業公司,在自我造血尚未穩定時,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下一筆融資在哪」,間接投資方這樣的操作,讓人難以理解,當然,還好月之暗面的新老投資人都仍然選擇「力挺」。
其次,從大模型的未來發展和持續地落地,需要耐心資本和大模型公司一起探索。當一批有耐心、重創新的資本沉下心來,與硬科技和創業者們一起「長跑」,應該是大模型行業背後投資方的「共識」。
但願國內的技術創業者可以少一些被捲入這樣的商戰,繼續多一些貢獻自己在技術和產品上的創新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