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評丨讓「浙江經驗」的含金量不斷上升

娛樂頭條 1972℃

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張萍

潮評丨讓「浙江經驗」的含金量不斷上升 - 陸劇吧

圖據視覺中國。

最近,全省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台州召開,全省各地代表在會上分享交流經驗做法,共同謀劃如何深化推進「共富工坊」建設。「共富工坊」這個詞兒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吸引了不少關注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為了破解農民增收難題,着眼「擴中提低」和縮小「三大差距」,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在全省推開。2022年9月,浙江印發《關於強化黨建引領推進「共富工坊」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3年打造1萬家各種類型的「共富工坊」,實現山區縣鄉鎮全覆蓋、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全覆蓋。至今全省累計建成各類「共富工坊」11145家,吸納農民就業49.8萬人,其中低收入農戶4.9萬人,帶動人均月增收2600元。去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第一批典型經驗》。「共富工坊」位列10個典型經驗首位,向全國推廣。

這個創新之舉的核心在於,從「工坊」這個小切口、小載體出發,發揮黨建引領整合資源、聚合力量作用,從而推動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集體增富、百姓增信。

今天在浙江農村能看到,一串串彩燈通過訂單下發,在農村富餘勞動力手中完成組裝,漂洋過海扮靚世界各地的家庭;一條條黃魚,通過政企合資引進的數字增氧等新技術,身價翻了近10倍,實現了新時代版的「靠海吃海」;一批批融合當地傳統文化資源、自然風光稟賦的文創店、咖啡館、民宿山居,抱團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遊飯」,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之路……

農村為什麼難富?說穿了還是技術、人才、信息差的制約。在道路、水電、環境等基礎設施越來越健全的當下,農民致富缺的不是硬件條件而是軟件條件。「共富工坊」發揮黨建優勢,綜合集成各方政策資源,通過「企業+村社+農戶」結對,引導企業與村集體、村民資源互補。並且,在基礎版的來料加工、農旅融合模式上,各地開展了形態多樣的嘗試,將產業鏈延伸到鄉村、將新業態導入到鄉村,強調對人的技能提升和思路啟發,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啟動鄉村自身的造血功能,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關鍵一步。

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是一個中華民族講了千百年的故事。今天如何通過推動共同富裕,把這個故事變為現實,既需要全面系統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各種小而美、輕量化的大膽創新。「共富工坊」就是這樣一個小切口,但是它帶來的不僅是49.8萬加入其中的農民生活的改變,更是鄉村振興不斷嬗變出美麗風景的重要契機。

類似新做法、新經驗的報道後面,有網友感嘆「浙江經驗」的含金量在上升。但是「向全國推廣」並非「共富工坊」的終點站,解鎖更多新場景、新功能,大力推進「共富工坊」品牌化運營、市場化管理、專業化建設,把小工坊做出大效益,進一步體現共富工坊姓「黨」名「工」為「民」的特質,仍舊有許多未竟之功。在推動共富富裕、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需要更多有含金量的「浙江經驗」,體現走在前列的浙江擔當。

「轉載請註明出處」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