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娛樂頭條 6153℃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2024年10月28日刊 | 總第3768期

「近年來,歷史劇的創作在市場中處於低谷。在這種情況下,《太平年》的開機,是一件中國影視界和歷史劇創作者值得為之鼓舞和興奮的事情。」

「我希望參與這部劇的所有工作人員,應該有這樣一種認知:我們不是在做一部劇,我們是在為中國電視劇創作的一個主流題材,鼓勁吶喊。」

在昨天於橫店舉行的《太平年》開機發佈會上,中廣聯副會長李京盛如此說道。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單從歷史劇的發展角度而言,這樣的感慨並不會讓人意外。

自1986年播出的《努爾哈赤》開始,到《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抵達藝術頂峰,歷史劇一直是國產劇王冠上的明珠,是最能體現中國電視劇創作實力的題材,是我們放在世界範圍內也毫不遜色的類型,擁有時至今日依然被觀眾念念不忘的諸多經典。

然而,過去十年來,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歷史劇逐漸走弱,反倒是古裝劇一路高歌猛進,它們乘着大ip的東風,強勢切割市場,成為最具商業價值的一大類型。

但正所謂水滿則溢,種種跡象表明,古裝劇的發展正在遭遇困境。行業調整減少了資金支撐,內容同質讓觀眾審美疲勞,道具不符合歷史引發輿情危機等

而歷史劇則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

這些習總書記關於文化傳承的重要論述,無疑為歷史劇的創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另一方面,自2023年以來,重大歷史題材不鳴則已,一鳴多響。多部重磅劇目相繼備案或開機,形成了這一題材多年以來少有之盛況。

而在這股正在向觀眾刮來的歷史劇旋風中,《太平年》又是較為特殊的一部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先是題材。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為什麼沒有人投資拍攝五代十國的電視劇?」從觀眾的印象和認知中即能反映出這一題材的冷門程度。

其次是主題。如何在一段黑暗的歷史中找到既有歷史性,又具有當下性,同時還符合當下年輕觀眾價值觀和審美喜好的表達,是一項艱巨的工作,而《太平年》的主創不僅要攻克這一難題,還藉此突破了歷史劇原有的創作慣性。

我們稱之為:新歷史劇

《影視獨舌》本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探班,在與《太平年》的總出品人趙依芳、出品人傅斌星、製片人王燕、編劇董哲、導演楊磊等主創深入對談的過程中,他們一步步揭開了這部新歷史劇的神秘面紗。

劇作三步走
《太平年》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四分五裂,百姓苦於戰火和流離。錢弘俶(白宇 飾)、趙匡胤(朱亞文 飾)、郭榮(俞灝明 飾)三位熱血青年相識於亂世,在實力懸殊的攻防守城中並肩作戰,在叛臣當道的朝堂上同仇敵愾,共同經歷了戰火國殤、生死離散,三位青年在心中逐漸種下了渴望和平的種子,也擔負起了各自的使命。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無疑問,單從故事簡介來看,這是一段觀眾喜聞樂見的英雄成長史,也是一部跨度巨大的歷史史詩。

但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實際上無法體現《太平年》的「新」。

董哲創作歷史劇有三個必經之路:第一,建立表達;第二,人物塑造。第三,結構故事。

「在創作中,表達是度量衡,人物是尺子,故事是由人物這把尺子量出來的,而人物這把尺子上的刻度是由表達這個度量衡來決定的。」

《太平年》的表達,首先是一種歷史事實。天下大亂,諸侯割據,城頭變幻大王旗,人人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董哲表示,「五代十國時期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階級性幾乎被抹殺。在這樣一個時代生態下,沒有人可以例外,上至天子宰相,下至庶民百姓,誰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兒。」

這種極端的生態在史書上只是個例,在歷史劇中更是難尋。

在此基礎上,董哲開始嘗試去體會時人的心態。他發現,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下,在最混亂的中原地區,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不期盼太平的,哪怕有人是天生壞種,習慣了刀口舔血的生活,他也會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是穩定的。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在相對和平的吳越國這邊,也出現了一種似乎不該存在於封建社會時期的統治者心態:既不強調雄霸天下,也不鼓勵國王壓榨百姓及時行樂。

彼時吳越國國王錢鏐給子孫留下的家訓中寫道:「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意思是,利益如果只得在自己身上,不要謀取,如果得在天下百姓身上,一定要謀取。利益得在一時固然要獲得,利在千秋更要爭取。這段話實際上點出了吳越國「納土歸宋」的內在邏輯。

董哲在史料中尋覓到的這兩種表達,不僅與《太平年》中「納土歸宋」的主要故事形成了有機統一,亦符合當下觀眾的價值觀和審美追求。

而在人物塑造上,董哲認為,歷史劇創作應忠實於歷史邏輯與歷史生態,在此基礎上再把鏡頭對準真實的歷史人物,同時結構出令人信服的故事。

正如故事簡介中所說,「錢弘俶、趙匡胤、郭榮三位熱血青年相識於亂世,在實力懸殊的攻防守城中並肩作戰」,這段故事史無記載,但編劇對此進行了合理推論,完成主線敘事的同時,也沒有推翻對歷史人物的定論。

精彩的地方在於,董哲沒有拿着歷史事實執果尋因,簡單地為這三位熱血青年分臉譜,而是詳細透過他們的成長曆程,剖析每個人的性格成因,最終自然而然導向了真實的歷史結局。

比如吳越國的國君錢弘俶,經歷過血與火的歷練,成長為一代豪傑,為何卻沒有走上與趙匡胤爭霸的道路,劇中都有詳細描述。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這個角度而言,《太平年》不是說教,它既有五代十國時期的宏觀視野,亦有彼時各階層心態的細微捕捉,還有對主人公性格與選擇的明晰洞察,最終全景式展現了一個國家從戰亂走向和平,從分裂走向統一的來龍去脈。

這是它的歷史性和厚重感。

製作「美如畫」
陳賡大將有句名言:「槍聲一響,再好的方案作廢一半。

文藝創作亦是如此,猶如捧水前行,跑冒滴漏越少,最終的效果越好。當然,臨場發揮好了也能加分。

令人心安的是,華策集團為《太平年》找來了楊磊導演,以及他的黃金搭檔陸貝珂。

幾天前,楊磊導演憑藉《三體》在金鷹獎上捧走了最佳電視劇導演獎的獎盃,讓社交平台上傳來一陣歡呼,這既是專業獎項對其執導能力的認可,也體現了觀眾對他的樸素情感。

《太平年》是楊磊執導的首部歷史劇。在此之前,他拍過天馬行空的奇幻劇、仙俠劇,導過蕩氣迴腸的武俠劇,等到真正執起歷史劇的導筒,他的感受如果用一個字總結,還得是那個「新」字。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前拍架空劇,服飾道具經常東拼西湊,不甚講究,而籌備《太平年》時,主創都進行了補課。

總局專門為這部劇的主創開辦了一個學習班,找的都是對口的歷史研究者,幫劇組對唐末宋初數十年的社會生活方式、服飾變遷和建築形態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梳理。

除此之外,主創團隊還前往歷史博物館,詳細考據當年的器物用具。

在此基礎上,楊磊導演還拿出了自己的絕招:從圖畫中尋找時代感。

拍攝《三體》時,楊磊和陸貝珂就留下了「對着照片拍紅岸」的美談,他們找了幾千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照片,然後拿着一張張照片向有生活經驗的老同志詢問過往,力求還原時代風貌。

到了《太平年》,他又發揮了聰明人下笨功夫的創作傳統,只不過參考物從照片換成了壁畫和畫作。

「從朱溫建立後梁開始,一直到宋朝建立,整個歷史階段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服裝的樣式和建築物的形態經歷了哪些變化,是從哪個時間點開始變的,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專家為我們的創作護航。簡單來說,我們的工作流程是雙保險,一是通過圖文記載獲取真實信息;二是不自作聰明,不自作主張,要讓專家確認之後才會投入製作、使用。」

楊磊說,認真對待歷史是主創們的共識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着龐雜,但這實際上只是籌備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據了解,《太平年》的美術團隊在橫店影視城搭建了佔地6萬平方米的拍攝景區。除橫店外,劇組還到敦煌、象山以及浙江其他地區置景和取景。不辭辛勞,加增轉場成本,只為最大程度地重現歷史場景。

在古裝劇的重頭戲——造型方面,主創根據劇本梳理出了8000多套人物服裝,包含士兵鎧甲、官服、百姓服飾等,展現從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到宋朝五個時期的服裝變化,楊磊形容「服裝庫房是一片海洋」。

如此大的體量,對製片組來說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製片人王燕告訴我們,在籌備期,道具組做的並不僅僅只是還原的工作,還要在此基礎上做一些技術性調整,以適應拍攝的需要。

比如,《太平年》中,光盔甲一項,就分為不同的種類,如果嚴格按照歷史記載的材料製作,最重的可達七八十斤,實際拍攝起來很難。因此,劇組嘗試不同的材質,尤其在厚度等參數上精心打磨,最終呈現出了既有重量感,又有真實感的效果。

「現在的觀眾非常厲害,能夠發現不易察覺的小細節,而我們就是要把工作做在前頭,做出歷史劇應有的質感,讓觀眾具有沉浸式體驗。」

陸貝珂表示《太平年》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場景,所有視覺符號都會最終遵從一個統一的視覺方向。

「把它們凝聚在一起,組建一個整體的中華文化統一體系,才能最終抵達『太平』。這也是董哲老師劇本的核心表達。」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值得一說的還有演員的選擇,《太平年》由白宇、周雨彤領銜主演,朱亞文特別主演,俞灝明、董勇、倪大紅、保劍鋒、郝平、尤勇智、吳昊宸等聯袂主演。

楊磊認為,《太平年》的演員至少應該符合三個標準:

其一,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台詞功底,能勝任半文半白的台詞對白;

其二,年齡適合,符合角色設定;

其三,有尊重歷史、尊重創作的態度和實際表現。

白宇看過劇本後,專程坐飛機到上海,與楊磊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長談。確定出演之後,他用幾個月的時間潛讀劇本,揣摩角色。

開機發佈會之前,白宇已經進組拍攝了一段時間,其中有場戲讓楊磊印象特別深刻。

那場戲拍完後,楊磊認為白宇的情感可以再飽滿一些,而白宇則詳細解釋了人物在這一階段所處的狀態,認為收一些更準確。

導演最終尊重了他的想法,「才開始拍,可他已經想好了每個階段的狀態,我就覺得這個角色成了。」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在發佈會現場,朱亞文坦言初讀劇本時便被它的磅礴氣勢所吸引,「當我扮上趙匡胤的這身行頭走入片場,開始一個鏡頭一個鏡頭跟導演一起揣摩和分析的時候,我深感壓力,壓力越大動力越大。」

周雨彤是第一次出演重大歷史劇,深感榮幸的同時也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發佈會當天她一身戲服驚艷全場,並表示要「盡最大努力不負期待」。

另外,據導演介紹,董勇、倪大紅、保劍鋒、郝平、尤勇智等「戲骨」都將在《太平年》中,遵循「年齡感和氣質」的真實,還原演繹重要歷史人物。

合作立範本
《太平年》被寄予厚望。

它是華策集團創作的國內首部以吳越文化為主題的重大歷史題材劇,被列為中宣部2024年度文化產業發展專項支持項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浙江省委宣傳部重點指導項目。

正如李京盛所言,《太平年》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其自身,對歷史劇創作乃至整個劇集行業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其中,與主管單位和協審單位的交流與合作不僅極具代表性,更能體現「新歷史劇」的顯著特點。

開機發佈會上,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文化傳播中心主任張永棣向外界闡述了歷史研究院在歷史劇創作中的職能,以及參與《太平年》創作的真切感受。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於2019年,在歷史劇創作中發揮着內容把控的功能。張永棣表示,歷史劇不同於古裝劇,創作的時候要舉實有據,虛構有度,不能僅僅為了戲劇的豐富性,而偏離、曲解歷史,甚至憑空捏造。

當然,歷史劇是藝術品,不是歷史事實的簡單複製和拼貼,在尊重歷史事實和精神的前提下,按照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通過虛構敘事,賦予歷史事實必要的細節,再現鮮活的歷史文物,從而吸引社會大眾的注意。

張永棣認為,總局為《太平年》劇組舉辦的創作專題培訓,用劇組的話來說,是一場學術濃度很高的浸泡,這一點對歷史劇的創作非常重要。

如果說張永棣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太平年》的歷史性,那麼李京盛則在發言中強調了這部劇的當下性。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他認為,《太平年》具有深刻的歷史啟蒙意義。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是中國人千百年來一直追求的社會和生活目標,當今社會依然如此。而《太平年》中所體現的歷史啟迪代表了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種信心和力量,這種力量在當今世界,具有鮮明的現實觀照意義。

作為重大歷史題材潮流中的排頭兵,《太平年》如何在最大程度尊重史實的情況下講出好故事,如何將歷史性和當下性有機結合起來,如何在劇作、製作和主題上凸顯新歷史劇之新,都會對業界和創作者帶來啟發。

精作向經典
「要做歷史劇的標杆,要向世界級水準看齊。華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趙依芳擲地有聲。

趙依芳給劇組人員開會時,目光望向的不僅僅是核心主創,而是劇組各個崗位上的每一個成員,她希望每個人都能有一顆強者的心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這樣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劇,如此大的投資規模,國內頂尖的創作團隊,要做就做一部國內的標杆歷史劇,同時向國際水準看齊,在海外贏得市場。這需要劇組的每一組鏡頭好好拍,演員們的每一個眼神都好好演,正片的每一個畫面都好好設計。」

華策集團總裁傅斌星認為,舉華策之力創作《太平年》,是一個難而正確的決定。

「但有些事就是這樣,當我一遍又一遍地捫心自問時,每一次都會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我要做這個項目。當這種信念確立起來之後,不管是勇氣也好,還是信心和能量也好,都會不斷迸發出來。更何況,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有一支有創造力、高標準的主創團隊。」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種程度上,《太平年》身上有着濃厚的華策基因和華策氣質,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文旅情懷,二是出海情結。

作為一部地域性較為鮮明的作品,《太平年》不僅是一部歷史劇,更是一部「文化大片」,它試圖通過劇集重現吳越歷史,讓彼時流傳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再度被世人關注,讓人們從劇集走向現實,體味浙江千年文脈的古韻今風。

以劇集促文旅,華策影視早在《去有風的地方》中就成功做到了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說出海。國產歷史劇向來有閃耀海外領獎台的優良傳統,比如《卧薪嘗膽》就曾在2007年獲第二屆首爾國際電視節最佳長篇電視劇獎和最佳攝影獎。

作為國劇出海軍團中的龍頭企業,華策集團三十年深耕海外市場,近年來更深入研究受世界各國年輕人歡迎的話語方式,精準剪輯、傳播、運營原創劇集,不斷調整適配本地化的運營模式,對海外市場有一套獨特的打法,有諸多斬獎,比如《錦繡南歌》曾在2021年斬獲第49屆國際艾美獎「最佳電視連續劇」的殊榮。

從這個角度而言,《太平年》不僅肩負着深度開發海外市場的重任,更要代表中國新歷史劇,贏得世界範圍內同行和觀眾的關注、認可,再鑄中國歷史劇榮光。

文/許心強

探班橫店,揭開頂配歷史劇《太平年》的神秘面紗 - 陸劇吧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