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娛樂頭條 9477℃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二本不配看戀綜?」

最近戀綜《心動的信號7》強勢回歸,只不過這一次破圈的不是男女嘉賓的顏值和浪漫愛情,而是嘉賓人選引起的爭議。

尋愛男女齊聚心動小屋後,嘉賓之一的翁青雅挑起話頭問大家最喜歡哪個城市,畢業於諾森比亞大學的tomo,來了句「我喜歡....southampton」,另一位英本港碩的奧斯卡立刻跟上「我也挺喜歡......manchester的」。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southampton一時間成為了網上熱梗。

然而,當看熱鬧的觀眾逐漸退散後,戀綜嘉賓的選角問題卻引爆了業內的討論。有人開始整理《心動》系列嘉賓履歷,發現這檔節目留學生含量越來越高,甚至可以直接改名為《留學生的信號》。

大量媒體開始征討戀綜,發問「二本人是不是不配上綜藝」「為什麼戀綜也要卷學歷」。催生着大眾對於「二本戀綜」的呼喚。

那麼,「二本戀綜」可行嗎?本該離普通人最近的素人綜藝,為什麼逐漸懸浮?這樣的轉變是好是壞?冷眼今天帶着大家來聊一聊。

沒有高學歷,別來上綜藝

素人綜藝離大眾距離越來越遠,在學歷上的體現最直觀。

以《心動》系列為例,嘉賓學歷以雙一流大學或海歸為主,每一季僅有1-2個名額留給「二本」,上一季《心動6》尚有畢業於天津科技大學——一所二本院校的「猴姐」侯斯譯,以及屬於另一個培養體系的乒乓球運動員程靖淇。

到了《心動7》相對學歷最差的也是雙非一本。男四李定豪就讀的廣州美院雖是藝術院校,其屬於「八大美院」之一,入學門檻並不低。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卷學歷的不止騰訊視頻,優酷的《怦然心動20歲》第四季的留學生多達六位,包括布里斯託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南洋理工等海外院校。愛奇藝的《喜歡你我也是》第五季則有來自密歇根州立大學、世新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倫敦國王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的五位海歸。

直觀來看,戀愛和學歷都還是沒有直接關係的類型,學歷門檻都卷到了這個地步,職場綜藝的情況,更讓人「窒息」,最近播出的《令人心動的offer》第六季,八名實習生爭奪兩個在香港律所實習的位置。這八位嘉賓不僅皆為名校畢業生,且還有一位高考狀元和一位全省文科第11名的超級學霸。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過去幾季《offer》系列尚且還有大齡實習生和二本實習生,而這一季的精英含量直接超出了「萬里選一」層級。如此一般的陣容,讓普通觀眾幾乎無法在這些素人身上再找到什麼共情點和代入感。

高學歷帶來了第二重「懸浮感」,是素人嘉賓們的生存環境和普通觀眾距離太遠。

非脫產戀愛的《心動》系列,嘉賓們白天上班晚上返回小屋談戀愛,亮眼的履歷註定了她們的工作單位優於大部分普通人,《心動6》的女一范依嵐本碩均為歐美名校,24歲即成為某銀行總行管培生;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李玉媚23歲是某私募投資機構的實習生。

這讓大多數自嘲「畢業即失業」「單休996到手3000塊」的當代「嗎嘍」們情何以堪。同樣都是20多歲大學畢業,人家工作愛情兩開花,而自己把招聘軟件刷了八百遍連面試機會都沒有。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職場綜藝的精英敘事感則更強,素人嘉賓的經歷更是可望不可即。

offer6》中大部分嘉賓雖還是研究生在讀,但實習履歷都已極其亮眼,有人與導師一起編書,有人有長期在香港律所或海外實習的經歷。對普通人而言,這種經歷跟自己半點關係都沒有。

雖然這些實習生們也要擠公交、加班、住在小小的鴿子窩裡,但人家的未來是先苦後甜,節目中也說了「香港大律師的時薪是以萬計算的」,但回看眼前的職場環境,更多普通人的未來是一柄懸着的名為「35歲門檻」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第三重「懸浮感」,則來自於嘉賓的最終目標,這一點在職場綜藝中表現更為明顯。

從律政季到醫學季再到律政季,「律師」本就屬於較為精英的職業,《offer6》在此基礎上再加碼,把故事挪到了香港律政界。8位實習生的目標是成為「大律師」即港劇中所謂的「大狀(訴訟律師)」。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香港的整個法律體系和大陸不一樣,而且大律師與國人熟知的律師也不同,他們在法庭上的主動權更多,且這季代教律師自己也承認在法庭上要有一些表演的性質。

更關鍵的是,香港大狀們打官司要用英文發言,而《offer》系列的主要受眾都是內地觀眾,大家平時很少會需要英文環境,更何況打官司還涉及不少專業名詞。這無疑提升了節目的觀看門檻。無代入感也無參考性,與觀眾的距離越來越遠。

學歷、經歷和目的懸浮合在一起,又帶來了第四重「懸浮感」——素人綜藝的超現實屬性:戀綜變得像甜寵劇,嘉賓們男帥女美,個個家境不差自己也努力,但就是和我們普通人沒啥關係。職場綜藝特別是這一季《offer6》像香港律政劇,幾位大律師走路帶風說話起范兒,可從觀眾視角來看,他們不像是會出現在身邊的「真人」,而像電視劇里的「角色」。

素人綜藝,一種人類高質量內容

素人綜藝為什麼變得越發凡爾賽?冷眼認為一味責罵平台和製作團隊不接地氣並不公允,熟人綜藝成為現在這個模樣,與多重因素有關。

首先,是明星綜藝的「消亡」。

如果你是資深綜藝迷會發現,現在邀請多位大明星的「超豪華綜藝」變得越來越少了,平台更傾向於「1位頭部明星+幾位中腰部明星」的組合方式。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一方面,大明星的通告費高,降本增效的當下,「超豪華綜藝」已經不那麼划算了;另一方面,「明星嘉賓用工荒」的問題一直沒得到緩解,一晃四五年,大張偉周深汪蘇瀧等老幾位仍舊是綜藝寵兒,這說明綜藝咖的培養體系還沒有成熟,可用又好用的明星就那麼幾個。

因此素人綜藝特別是真人秀模式的節目,從某種程度上承擔了過去明星綜藝的功能,「高質量人類」是最直接的吸引觀眾的手段——顏值、學歷,本身就是一種吸引人的方式,誰不喜歡看美麗的面孔和聰明的大腦呢?這些履歷亮眼顏值過硬的嘉賓,就是普通人中的「明星」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戀綜還是職場綜,他們大多誕生於2016-2018年左右,那時候精英敘事仍舊在大行其道,《心動1》中的留學生也不少,但那時候就沒人覺得「羞辱二本」,反而在讚歎嘉賓的優秀。

其次,與模式引入國有關。

《心動》系列和《offer》系列,都來自韓國模式。韓國人對這類節目的定位就是「劇式綜藝」,既然是劇那就要有「超現實」的部分,最直觀的男女嘉賓身上至少要有1處特別亮眼突出的地方。最近播出的銀髮戀綜《最後的愛情》,平均年齡58歲的爺爺奶奶們也走起「老年偶像」的路線,在韓國這類綜藝也算是另一種出道的途徑。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最後,則是參演嘉賓的心理機制問題。

真的做一檔「二本綜藝」就能拯救綜藝市場了嗎?冷眼認為也不一定。

真人秀要把自己暴露在鏡頭之下,實際上是讓渡了一部分個人隱私的。當你讓渡的個人隱私,就要接受外界的審判。面對大眾的審視,精英們相對來說要比「二本」更自如,或者說更享受這種關注。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因為精英各方面條件都很突出,所以有強烈的在大眾面前表現的慾望。《心動7》兩位男嘉賓突然飆英文,就與這種隱秘的炫耀心理有關。看起來是很裝,但他們並不抗拒在鏡頭下展現自我,甚至會為了被關注而自己主動造梗。

而普通人呢?自嘲自己是「陰溝里的老鼠」,在網上指點江山放肆發瘋,在現實中儘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希望沒人能注意到自己。把自己暴露在網友面前接受審判?相信大部分「二本」都沒有這種勇氣。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確實今年喜綜中的「二本含量」很高,像《喜劇大會單口季》的付航,更是經常主動cue自己「學歷低」「我大專的」,但喜綜的性質和職場綜藝、戀綜不同,它更偏重於競賽,真人秀佔比也沒那麼重。

在夢幻與現實中,找到平衡之路

客觀來看,2022年下半年開始整個輿論場都在反精英主義,網友解構精英、戲謔權威,將他們作為玩抽象的素材。如果綜藝再過分強調精英主義的話,當然會引起觀眾的反感。

冷眼認為,對於素人綜藝來說,「高質量人類」仍舊是抓住觀眾的關鍵。如果真換成「普男普女」除非他們的個人故事極具感染力,否則觀眾其實很難被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吸引。與其說觀眾想看「二本綜藝」,不如說大家希望看到更腳踏實地、更接地氣的內容。或者說,節目呈現出的內容,能讓觀眾覺得「與我有關」。

今年整個內容產品市場上,「情緒價值」都是熱門概念,無論是劇還是綜,都在強調要「滿足觀眾的情緒價值」「從觀眾情緒出發」。什麼是情緒價值?簡單來說,就是能讓人共情、能讓人代入,也能讓人從中看到針對自己困境的一些解決辦法。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那麼如何在保證「高質量人類」的前提下,消弭如今素人綜藝內容上的懸浮感?或許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出改變。

其一,參演嘉賓可以是精英,但討論的內容、追求的目標,應該與普通人有關。

《offer》系列一直都是精英敘事,但為什麼第一季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白月光?除了「初戀情結」外,也因為它討論的事件內容是能夠讓普通人get到的。

一個簡單的對比,《offer1》的第一個案子「美顏直播打賞」,主播開美顏濾鏡獲得巨額打賞,算不算一種詐騙?這就是很多觀眾現實生活中會經歷的事情。而《offer6》的第一個案子,是比特幣糾紛,買家稱自己的錢是要買車的結果流入了第三方,玩比特幣的可比看直播打賞的人少多了,而且比特幣糾紛還是在香港法律的框架下討論。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offer1》中律師們下鄉做法律援助,真切解決了老鄉們的問題,而且老鄉們遇到的問題也很具備普適性,對觀眾有參考意義。這一季的《offer6》問題就在於香港與大陸整個法律體系都是不一樣的,它再「深入民間」,對於大陸觀眾來說也只是「tvb律政劇」式的存在。

其二,除了顏值學歷之外,在選擇嘉賓時可以多一些維度,也能消弭觀眾對精英敘事的反感。

《心動》系列從第一季開始海歸含量就很高,偏偏這一季兩位男士的發言成為引爆輿論場的導火索,究其根本是兩位男士那種容易被理解為是想炫耀的小心思讓觀眾逆反。

上一季《心動6》的范依嵐同樣是海歸,實習單位也很不錯,還被扒出是個富二代,在觀眾中人氣卻很高,因為她說話幽默、直來直去,被很多觀眾昵稱為「大妞兒」,她每天回到心動小屋一臉班味兒的模樣,讓人很多觀眾表示「演我」。所以觀眾煩的不是精英,而是「裝13的人」。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或者乾脆更直接一點,把「超現實」走到極致。韓國戀綜《出神入化的愛情》以神婆神漢的感情為觀察對象,雖然這類職業距離觀眾也很遠,但因為足夠遠,反倒可以利用好奇心撬動觀眾。做觀察類節目,「離地半寸」比「不接地氣」更為致命。

其三,是合適的人去匹配合適的內容。

腦綜幾乎精英扎堆,都從來沒有人覺得不對,因為在觀眾心裏腦綜就是屬於高智商人群的遊戲,大家獲得爽感的來源是高手過招的刺激。但戀綜和職場綜不一樣,一部分觀眾是有把它們作為「生活參考」的需求,甚至有人會在社交平台做總結,戀綜中男女嘉賓是如何追愛的、職場綜的實習生又是如何升級打怪的。

素人綜藝進入懸浮時代? - 陸劇吧

基於這一點,也許可以在保證顏值的情況下,其他方面的標準稍微下調,或者學歷更接地氣一點、或者嘉賓的煩惱更大眾化、又或者他們最終完成的目標是具備普適性的,比如職場綜是不是可以跳出律師、醫生這些頭部職業,把目光轉向一些觀眾了解起來門檻相對更低一點的職業?

總之,在「情緒價值」大行其道的當下,綜藝內容還是要做到至少一個點:「與我有關」。能讓人有共情有代入,並且通過嘉賓的選擇與成長看到自己問題的出口和解法。不然一味在精英敘事上走下去,就從「劇式綜藝」變成「素人電視劇」了,那觀眾為什麼不去追製作更精良的電視劇呢?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