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張唱片,600分鐘錄音,37部作品,90位音樂家……9月14日,上海交響樂團發行室內樂現場錄音專輯《在場》,為上海交響樂團成立145周年暨上海交響音樂廳十周年再添精彩一筆。
發佈會
2014年開門迎客以來,上海交響音樂廳不僅是聆聽音樂的殿堂,也是一座世界一流的錄音棚。從2014年到2024年,《在場》的收錄時間長達十年,每一首錄音作品都曾在此上演,刻錄了「在場」的每一份感動。
演出陣容集結了上交的中堅力量與樂季中來訪的藝術家們。其中,上交本團參與錄製的藝術家達70位,展現了「上交室內樂」這個品牌過硬的實力。此外,男高音伊恩·博斯特里奇、小提琴家寧峰、鋼琴家張昊辰、吉他演奏家楊雪霏等特邀藝術家,也參與了錄製。上海四重奏、柏林愛樂夏隆室內樂團、塔利斯學者合唱團等頂尖組合,也將拿手作品加入專輯。
從巴洛克時期到現當代,曲目橫跨了室內樂四百年的發展史。維瓦爾第、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經典室內樂作品齊聚一堂,達馬斯、施波爾、巴托克等鮮少在國內亮相的作曲家的作品,也在呈現之列。此外,也不乏一批中國首演的寶藏作品,比如斯蒂芬·戈斯《詩經》、卡普斯京《為小提琴、鋼琴和弦樂隊而作的協奏曲》。
《在場》
室內樂多為一件或幾件樂器而作,除了要求音樂家擁有出色的個人能力,也需要他們善於傾聽他人的演奏,以達到精確完整的藝術效果。室內樂也是交響樂隊的雛形和基礎。
「室內樂是沒有指揮的,它充分發揮了小組以及每個人的個性,也需要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很好地提升我們個人的演奏能力與音樂表達的細膩度。」雙簧管首席張欣說。
比起敘事宏大的交響樂,室內樂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更親密的聆聽空間,可以親近音樂、親近演奏家,更能回歸真實的自我。「我非常喜歡演室內樂,室內樂是音樂家之間最直接的對話。」大管首席陳定遠說。
《在場》
上交自建團以來一直都有演奏室內樂的傳統,早在1920年就有專場室內樂音樂會上演。1983年,在老團長黃貽鈞的推動下,上交成立了「室內樂促進會」。
2005年,室內樂演出開始駐紮上交曾經所在的湖南路105號演奏廳。2010年,「上交室內樂」在音樂總監余隆帶領下,開始邁向成熟化、職業化道路,音樂會總是一票難求,觀眾有時站滿了演奏廳的走廊。
「我剛入團是在湖南路,每星期都會有一次室內樂演出,票經常售罄,我能感受到觀眾們是真的喜歡,也很感激他們的存在與支持,我們可以演奏許多並不常見的曲目。」圓號首席peter solomon說。
1983年至今,上交的室內樂演出從未間斷,截至9月14日晚的「北極星四重奏演繹德沃夏克和韋伯」,已經演到第1367期。
北極星四重奏演繹德沃夏克和韋伯。攝影 沈瑛
上海也為上交室內樂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根基。正如《在場》序言所寫,上海一向擁有室內樂的良好氛圍和市場接受潛力,「上海觀眾是懂室內樂的,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兼顧了精神需求、生活品質、社交屬性、時尚標榜,上海的觀眾們都是中國最有品位的室內樂知音受眾。」
《在場》的數字唱片近期將在apple music、網易雲音樂等平台上線。專輯的出版得到上海交響樂團文化發展基金會支持,同時,8位來自上海交響樂團國際顧問理事會的成員以個人身份對唱片進行了資助。
演出現場。攝影 沈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