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娛樂頭條 9393℃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正因為有這樣的需求,民間早早就出現神佛飾品的製作者。於一方小小的木桌前,蜷身伏案,幾經雕琢,將細銅絲、一頂流光溢金的佛帽……這是柳絲佛帽製作工藝匠人王禮土的日常。

王禮土出生於官橋鎮恆美村,從小耳濡目染,讓他走上了柳絲佛帽製作之路,三十多年來潛心研習、匠心守藝。近日,記者來到源寶柳絲佛帽工藝坊,探尋這門獨特的家傳技藝。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編淬柳絲 製作佛帽30餘年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午後,柔和的陽光透過窗檯

照進王禮土的工作坊,

老舊的操作台上

擺放着一把剪刀,

若干把鑷子、鏨子。

只見他屏氣凝神,

將銅絲放置於木板之上,

右手緊握鑷子,

一彎一繞、一點一掐間,

勾勒出一條栩栩如生的龍形。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王禮土修整佛帽


「柳絲就是『銅絲』,

我爺爺那輩開始將柳絲工藝

運用到佛帽製作上。」

王禮土告訴記者,

18歲那年,

他跟隨祖父學習這門手藝,

沒想到一接觸就產生濃厚的興趣。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從數根細如髮絲的柳絲,到龍、鳳、花、草等造型,再到金碧輝煌的「佛帽」,每一個配件,都要歷經編圖挑花、淬火、平絲、再淬火、貼花、灑粉、拼火、剪坯、錘型、焊接、清洗、鍍金銀、組裝等十幾道工序,製作過程相當繁瑣且耗時。

最開始學藝那幾年,王禮土碰到過很多難題。構型時,由於柳絲纖細柔軟,拿鑷子的力度不能過輕或過重,很難把握;焊接柳絲與銅板時,一旦火候掌握不好,就會導致作品燒壞,之前所有工序前功盡棄。但他並不氣餒,而是一遍遍練習、一次次試錯,最終做出了自己的第一頂五方佛冠。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柳絲佛帽製作最關鍵的步驟

在於編圖挑花和拼火,

每個細節都要做得又精又細,

半個線條也不能馬虎。」

王禮土說,

一頂佛帽少則數十個構件,

多則上百個構件,

製作周期從十五天到幾個月不等,

很考驗耐心。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淬火


記者看到,

屋內的玻璃櫃里,

整齊擺放着一排

外形精美、工藝複雜的

佛帽成品,

在燈光映照下,

線條更顯輕盈靈動,

左右兩側飛龍舞鳳

宛如從帽檐「生長」而來。

其中,

保生大帝所戴的七星帝帽,

上垂九旒、左右掛穗,

帥盔則綴滿絨球,

鳳冠銜有飛鳳珠寶。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佛帽是神明的飾品,每一頂帽子都有各自的含義。這也要求佛帽製作者,首先需要對所製作的「神明」有一定的認知和理解。據王禮土介紹,不同位階、不同形象的神明,其頭戴造型各有千秋,要嚴格遵循形制要求來設計,如帝帽、鳳冠、王爺帽、相爺帽、帥盔等,甚至為神明戴上佛帽也有對應的儀式。

「早些年資訊不發達,手上又沒資料,我就在看戲的時候努力去記佛帽的樣子,後來也從各個地方的宮廟、典籍里找靈感。」王禮土說,三十餘載的積累,使他不需打稿,就能直接上手拼裝佛帽的大小配件,對各式造型熟稔於心。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如今,

憑藉高超的製作技藝,

王禮土多次接受媒體採訪報道,

他的佛帽作品吸引着

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以及福建、廣東、台灣等地的

客商前來訂貨。

而王禮土也將自己的

工作坊從家中轉移到了鎮上,

希望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巡按帽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匠心守藝 亟待傳承發展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閩南一帶民間信仰盛行,

民眾注重神佛外表的裝扮,

佛帽製作隨之衍生。

「很久以前,我家祖上

用柳絲工藝製作婦女的

發簪頭飾,

經過我爺爺的改良,

才被用來做佛帽,

但當時樣式較為簡單。」

王禮土說。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為了讓柳絲佛帽製作工藝

跟上時代的節奏,

王禮土開始在傳統的基礎上

進行細節改變,

構思更為巧妙、設計愈發精細。

每一尊神明專用的頭戴,

王禮土都要上門「量身定做」,

確保佛帽佩戴時嚴絲合縫。

不久前,他還挑戰了

一頂周長僅有10厘米的佛帽。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爺爺教會了我一些基礎技法,

後面的藝術創新和發展

全靠自己去摸索。」

王禮土說,

過去淬火工具較為原始,

只能手捧木炭、嘴叼吹管淬鍊,

不僅嘴酸手疼、容易燙傷,

銅絲熔化的風險也較大。

後來,他改進工藝,

採用腳踏閥和高溫噴槍淬火,

節省了大量工夫。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王禮土指導兒子學習柳絲工藝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工藝不斷精進,但如何更好地接軌市場、煥發新機?作為福建省僅存的柳絲工藝佛帽製作匠人,平日里,王禮土除了沉下心鑽研技藝,還會於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展示、科普部分精美作品,擴大柳絲佛帽的影響力。

在王禮土看來,比起流水線生產的紙制、鐵制佛帽,柳絲佛帽的魅力永遠無法取代。然而,純手工製作要面對枯燥單調的重複步驟,既離不開獨特的藝術靈感,亦很難獲得巨大利潤,許多年輕人不感興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王禮土面臨手中絕活後繼無人的窘境。

所幸,剛剛大學畢業的兒子王永發決定繼承王禮土的衣缽,將柳絲工藝傳承下去。「我從小就看父親做柳絲佛帽,知道基本的工序流程,現在自己動手,發現比想像中更有難度,未來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王永發如是說。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妙手淬柳絲 佛帽生「金花」 - 陸劇吧


佛帽製作的精髓和技藝,

承載着閩南地區興旺繁盛的

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記憶。


「有機會的話,

我希望能夠把柳絲佛帽製作工藝

申報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讓這門手藝在保護中繼續傳承,

也期盼更多年輕力量參與進來,

注入新的活力,

推動柳絲佛帽製作技藝

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

談及下一步的打算,

王禮土滿是期待。



來源:安溪縣融媒體中心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