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的17歲格外精彩,還沒成年就成了聞名天下的跳水健將。一句「小小巴黎,輕鬆拿捏」、一個「拿捏」的手部動作,全紅嬋的幽默和實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東京奧運會女子十米跳台項目中,14歲的全紅嬋憑藉三跳滿分驚艷世界,最終得分466.2分、領先摘得銀牌陳芋汐40.8分打破世界紀錄奪得金牌。
全紅嬋經此一戰天下知,她的實力、個性以及勵志故事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全紅嬋被譽為「天才少女」,「水花消失術」更成了她的代名詞。
在巴黎奧運會上,全紅嬋和陳芋汐配合默契先將跳水女子雙人10米台金牌收穫囊中,之後在女子十米跳台項目中全紅嬋以微弱優勢成功衛冕,陳芋汐則再度摘銀,只不過這次陳芋汐只比全紅嬋差4.9分。
奪得冠軍後,一向樂觀洒脫的全紅嬋綳不住了,在教練陳若琳的懷裡肆無忌憚地哭了出來,長時間的壓力得以釋放。
和教練擁抱之後,全紅嬋又一路小跑奔向略有失落的陳芋汐,陳芋汐見狀提前伸出雙臂接住了全紅嬋擁抱,這一刻姐妹相擁,她們再次為國爭了光。
接受採訪時全紅嬋被問到「奪冠後和陳芋汐擁抱時說了什麼」,全紅嬋表示「很棒,你很棒」,記者說「你也很棒」,全紅嬋則表示「對,她還這樣說我了」。
全紅嬋取得如此成績並不簡單,首當其衝的就是痛苦的「發育關」。早在巴黎奧運會開始前,17歲的全紅嬋卻在鏡頭前流露出一種超出年齡的感慨,自己雖然還年輕,但動作卻並沒之前那樣好。
在這個奧運周期全紅嬋,身高長了7公分,體重相應也增加了約7公斤,對於平常人來說可能是好事,但對於跳水運動員全紅嬋而言挑戰卻巨大。
全紅嬋回憶道,之前在跳台上時,感覺自己像是飄在空中,但現在站在台上卻有一種即將觸水的錯覺。這種感覺也讓她深刻理解了陳芋汐在備戰東京奧運會時面對發育期的艱難。
全紅嬋出生於廣東湛江的農村家庭,而陳芋汐則出身於上海的體育世家。儘管背景不同,但她們都在跳水這條路上取得的成就和面對困難卻十分相似。
為了應對身體上的變化,全紅嬋不得不加大體能和力量的訓練,以維持原有的技術水準和動作的穩定性,全紅嬋坦言「要想做常勝將軍,需要付出的辛苦就要比別人多一倍」。
全紅嬋每天需要進行七八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而在跳不好的時候或是被教練批評時,眼淚不禁會湧上眼眶。
全紅嬋坦言,曾無數次想過放棄,覺得每天的訓練非常累,甚至萌生過不想再堅持下去的念頭。儘管表面上她表現得樂觀,但內心深處的壓力卻從未輕易對外人訴說。
全紅嬋不是沒失誤過,在單人項目中,207c這個動作一直困擾着全紅嬋。而這個代號為207c的動作堪稱跳水運動員的夢魘,是公認的高難度動作之一。在東京奧運會之後,全紅嬋在這個動作上發揮不穩定,有時是「水花消失術」,有時一瀉千里。
這也是全紅嬋面臨的第二關,輿論壓力關。全紅嬋坦言,最初自己非常在意外界的看法,不想辜負大家的希望。
在接受採訪時全紅嬋表示自己想通了,但在巴黎奧運會比賽時,因為觀眾的吶喊,全紅嬋多多少少還是受到影響了。
賽後全紅嬋接受採訪時也呼籲觀眾不要在運動員跳水前吶喊,這樣會影響運動員的思考。
全紅嬋在東京奧運會上奪金後,人氣迅速上升,巴黎奪冠後,全紅嬋在某平台粉絲達到1000多萬,連她喜歡的「烏龜」玩具都成為大家青睞的對象。
走紅後的全紅嬋一直備受關注,也承載了很多粉絲的期望。在這個年紀能扛住巨大的輿論壓力,也相當不容易。
全紅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巴黎奧運會單人比賽戰勝陳芋汐拿到金牌之後一度在想自己拿了金牌是不是不對,因為她知道陳芋汐也很辛苦。全紅嬋坦言,自己兩屆奧運會都拿了金牌,並沒特別開心。
這是全紅嬋面臨的第三關「感情關」。
東京奧運會後,全紅嬋和陳芋汐成了搭檔,兩人是隊友也是對手,在雙人跳水項目中,全紅嬋和陳芋汐跳水動作如複製粘貼,但在單人項目中又不得不爭個高低。全紅嬋和陳芋汐之間讓外界形容是「既生瑜何生亮」。
正如全紅嬋所言,自己並不計較兩人誰拿金牌,覺得只要是中國人拿金牌自己就很開心。可以看出來,全紅嬋在巴黎奧運會雙人跳水拿到金牌時明顯比單人金牌要高興得多。
但比賽就是比賽,這就是競技體育精神,即便全紅嬋和陳芋汐的關係很好,感情深厚,但比賽面前容不得半點兒含糊。
賽後,陳芋汐坦然面對銀牌,表示自己戰勝了自我,取得了比金牌更有意義的勝利。「單從牌子或者成績來看,確實銀牌就是不如金牌,但是這場比賽包含的意義,包括整個比賽過程來說,我戰勝了我自己。」陳芋汐在採訪中說道。
面對全紅嬋這樣的強大對手,陳芋汐表示:「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確實是幸運的,因為如果說沒有她的話,可能我的運動生涯並不會達到這麼高的水平。」
全紅嬋能有今天的成績,過的關也不僅只是這三關。一位農村女孩兒蛻變成舉世矚目的世界冠軍,全紅嬋必有她的過人之處,能獲得無數人的喜愛,也有她的獨特品質。
17歲的全紅嬋成為我國奧運史上最年輕的三冠王,也希望她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所向披靡,畢竟幸運之神一直眷顧有所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