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娛樂頭條 6231℃

在這個暑期檔,目前來看最熱門的影片無疑是沈騰馬麗主演的《抓娃娃》,不出意外的話,這部影片可能會是暑期檔的票房冠軍,並且應該能進入今年院線影片票房排行榜的前三名。

《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 陸劇吧

《抓娃娃》的劇情說起來並不複雜,影片中沈騰扮演的父親馬成鋼是西虹市的富豪,他有一個大兒子名叫馬大俊,但這個大兒子的成長軌跡與馬成鋼預想的並不一樣,所以他覺得自己這個兒子養廢了,於是決定重新再養一個。

馬成鋼跟妻子春蘭又有了一個小兒子,取名叫馬繼業,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來,馬成鋼確實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

《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 陸劇吧

說到名字,其實馬麗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在之前的《夏洛特煩惱》中,馬麗扮演的角色叫「冬梅」,在《我和我的家鄉》裏面,馬麗扮演的角色叫「秋霞」,這一次馬麗扮演的角色叫「春蘭」。

據說原本《西虹市首富》中的女主角「夏竹」應該是由馬麗扮演,後來由於其他原因她沒有演成,這樣一來「春夏秋冬」裏面就差了一個「夏」,感覺多少有點遺憾。

《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 陸劇吧

說會這部《抓娃娃》,馬成鋼在計劃如何培養小兒子的時候,想起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這樣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時候吃了足夠多的苦。

於是他跟春蘭帶着小兒子回到了他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開始扮演起了窮人。

如果只看介紹的話,這個故事確實有點像《楚門的世界》,並且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所謂的「中國式教育」,因此會覺得有些劇情不用看就能夠猜到。

《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 陸劇吧

但實際上這部劇的整體框架雖然不算新穎,但影片中的笑點還是非常多的,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喜劇。

劇中的搞笑方式都是基於角色的人設,並隨着劇情的推進而設定的,並沒有那些下三路、屎尿屁的低級笑料,也沒有刻意去塑造「小丑」式的工具角色來刷怪製造笑料,僅憑這一點,就已經能夠打敗近幾年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產喜劇電影了。

《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 陸劇吧

唯一讓人覺得可能是有點要打擦邊球的地方就是馬大俊的朋友馬彼得,當這兩個人一起出現的時候,很容易讓人產生一些聯想。

但是好在接下來的影片中,並沒有確切的鏡頭能證明這種猜想是正確的,可以說是懷疑編劇要「開車」,但是並沒有證據。

所以說這部影片非常適合與家人一起觀看,完全不用擔心會出現尷尬的場面。

《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 陸劇吧

但就在大多數人覺得《抓娃娃》是一部「人畜無害」的喜劇電影時,著名導演陸川卻跳出來教育起了觀眾,並且直接扣了一個「文化悲哀」這種大帽子。

估計很多人看了陸川導演的這個評價都很詫異,怎麼普通老百姓看個喜劇電影,找個樂子,就文化悲哀了呢?

《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 陸劇吧

普通人上了一周的班,甚至是加了一周的班,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大人不用上班了,孩子不用上學了,一家人一起出去看個喜劇電影,開開心心的笑上兩個小時,暫時忘掉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工作中的不順心。

也許在回家的路上還會跟家人一起嘮嘮觀後感,說到兩人都能get到的笑點,還可以再高興上那麼一會兒。

甚至第二天上班跟看過這部影片的同事還可以多一個共同話題,幾個人在一起聊喜劇電影時的氣氛,肯定要比聊正劇或悲劇時歡樂很多。

《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 陸劇吧

看一部電影,能夠帶來一兩天的歡樂,這怎麼就成「文化的悲哀」了呢?難道在陸川導演的心中,國內文化就是不允許老百姓有笑聲嗎?

其實同樣一部電影,不同的觀眾會有不一樣的解讀,上學的時候大家都學過如何去做語文卷子上的閱讀理解,都明白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文學作品、文藝作品,只要套上「公式」,都能解讀出「內涵」,都能上升點「價值」。

《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 陸劇吧

比如這部《抓娃娃》,可以說反映了一個時期大眾對教育的認知和矛盾,能讓家長看完影片之後引發對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地探討,同時能學到一點陪伴孩子的技巧,了解教育的邊界該在哪裡……

反正是只要隨便找到一個點,用些當年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怎麼都能扯出個三五千字有價值有高度的觀後感。

無論怎麼寫,都比陸川導演這樣只給個結論,而不給論證過程要強。

《抓娃娃》:老百姓看個喜劇片找點樂,怎麼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 陸劇吧

現在有些導演,不想着自己怎麼去拍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好影片,卻總想着給老百姓上點價值觀,以一種良苦用心式的悲嘆,演一種悲天憫人式的戲碼,腳底踩着中國文化,妄圖拔高自己,將全中國通俗文化受眾都貶低到了塵埃里。其實這一類人的存在,可能才是「文化的悲哀」。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