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劇目,改編自著名作家孫甘露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同名長篇小說的話劇《千里江山圖》將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迎來首演。該劇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上海市虹口區文化和旅遊局聯合策劃,是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彩票公益金資助——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市重大文藝創作資助項目,2024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開幕大戲展演劇目。
《千里江山圖》是著名作家孫甘露的長篇小說,曾榮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小說將革命、諜戰、理想、情感等元素巧妙融合,情節一氣呵成,再現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的風雲激蕩。故事圍繞戰鬥在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以黨中央從上海轉移到瑞金的偉大歷史事件為背景,描摹出英勇無畏的共產黨人群像,記錄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地下鬥爭。在宏大的時代背景下,《千里江山圖》截取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一個切面,從臘月十五到正月十八,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一群生活在當時的平凡人物,為了同樣的理想和信仰,共同完成一個名為「千里江山圖」的秘密計劃。
話劇《千里江山圖》由國家一級編劇趙瀲在原作基礎上進行改編,著名戲劇導演王曉鷹執導,劉科棟擔任舞美設計,邢辛擔任燈光設計,藍天擔任作曲,董桂穎擔任服化設計,朱晨祺擔任道具設計,丁毅擔任音效設計,許金佳擔任技術設計,薛晨擔任舞台監督。劇中,張瑞涵飾演陳千里,韓秀一飾演易君年,馬伊琍飾演凌汶,馮暉飾演葉啟年,杜若溪飾演葉桃,包括以上幾位演員在內,本劇的十五位演員全部來自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話劇《千里江山圖》採用敘事體形式,在舞台上呈現了一部「立體」的小說。小說結構幾乎貫穿全劇,話劇的敘事從小說的第一句開始,直到最後。劇中,小說朗讀和戲劇表演有機組合,產生一種特別的演出效果。開場時,演員們身着現代服飾,手持小說,在舞台上共讀《千里江山圖》,朗讀過程中,演員們交替「入戲」,輪流成為「書中人」,開始演繹小說中的情節。當故事切換到另一個視角時,演員們又會換裝「齣戲」,變回朗讀者。這樣的表現手法能為觀眾帶來較強的代入感,象徵著觀眾從閱讀中了解這段隱秘而偉大的歷史。
為了實現「敘述」與「表演」的快速轉換,在舞美設計上,通過虛實結合,使用多媒體設計烘托氛圍,注重道具的歷史感和服飾的細節刻畫,轉檯的設計也為場景的切換和舞台動線提供了更多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在服化設計上,劇中一共出現了五十七套造型,以劇中的小鳳凰為例,從戲台上的粵劇花旦到現代生活中的朗讀者,全部的換妝過程僅在十分鐘內完成。在舞台表演上,演員們面臨著高難度的挑戰,不僅要以最快的節奏將敘述和表演銜接起來,還要在演繹角色時迅速完成情緒調整,展現書中人物複雜的情感和心理活動。導演王曉鷹表示,原著小說非常有特點和情懷,所以也要用有特點、有情懷的方式把它搬上舞台。希望這份情懷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傳遞給觀眾。
《千里江山圖》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它既是一部革命史,也是一本風物誌。四馬路菜市場、華懋飯店、浙江大戲院、顧家宅公園……小說中的上海,虛構和真實關聯在一起,原著作者孫甘露用真實地標還原了老上海風貌。為了更好地呈現原著中的城市記憶,在話劇《千里江山圖》中,觀眾能感受到具有城市特色的布景和建築細節;看到旗袍、長衫等具有時代特色的服飾搭配;聽到上海話、揚州話、粵語等各地方言。在特定的時間和外部環境中,故事中人物的思維活動、思想升華,將與舞台上的城市風情形成呼應。
為了還原小說的「靈魂」,話劇《千里江山圖》還承襲了原著的文學特性。原著的文學格調影響着劇本改編和舞台演繹的格調。話劇《千里江山圖》延續小說細膩縝密和剋制表達的特色,將小說中內斂含蓄的「情懷」轉化為「詩化意向」,重點放大具體的人性光輝,將偉大悲壯的犧牲精神濃縮為一場聚餐、一次告別、一個擁抱……配樂上,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圓舞曲貫穿全劇,當它作為陳千里和葉桃共舞的背景音樂出現時,更讓人體會到,如果說革命是一種浪漫,那麼革命加愛情就是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心中最大的浪漫。話劇《千里江山圖》的最後一幕,所有演員在星空背景中交替朗誦原著小說中的《一封沒有署名的信》,歷史和現代在虛實之間相互呼應,正如信中所說:「有時候,我彷彿在暗夜中看見了我自己。看見我在望着你,在這個世界上,任何地方,一直望着你,望着夜空中那幸福迷人的星辰。」
《千里江山圖》中有這樣一段暗語:「你打開窗朝外面看,這些人就是江山。」江山千里,綿延不息,革命信仰,薪火相傳。話劇《千里江山圖》首輪將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出至4月14日。4月26日將作為2024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開幕大戲在美琪大戲院上演。此外,還有更多場次即將開啟,期待觀眾走進劇場,走近這段隱秘而偉大的歷史。
作者:
攝影:張挺 王竟成剪輯:王天賜責任編輯:王蔚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