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吳德玉 張傑
2023年歲末,封面新聞「大道」人文大家融媒報道小組兩次對話濮存昕。第一次對話是在電話里。2023年12月20日,記者聯繫到濮老師,申請前往北京採訪他。彼時,由他領銜主演的話劇《簡·愛》正在國家大劇院進行第十八輪演出。
通話的起始,濮老師以他一貫的直率和坦誠一再囑咐記者,「你們千萬別來北京(採訪),我演出之前腦袋不能分神。我在電話里跟你們分享吧。」直截了當的話語背後,是他對戲劇藝術的積極追求,更是他對舞台的深沉熱愛與敬畏。
通過電話,濮老師跟記者耐心地分享了很多,很多。也正是一份對戲劇事業全身心地專註與投入,這份深刻在骨子裡的「戲比天大」的理念,讓濮存昕在舞台上熠熠生輝,為觀眾呈現了常四爺、扶蘇、孫策、諸葛亮、曹操、李白、林則徐、魯迅、周萍、哈姆雷特、 愛德華·羅切斯特、李爾王、高天、賀援朝等眾多家喻戶曉的角色。
第二次對話,是面對面採訪,2023年12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藝。這時的濮老師已經完成了《簡·愛》的演出,有時間跟記者當面交流。
約好在北京人藝採訪的那天,是北京一場大雪之後,放晴的北京城被冬日陽光撲灑、照亮,天空澄澈湛藍,但氣溫特別低。來自重慶的媒體同行正好約了濮老師拍紀錄片,聊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三度梅」得主沈鐵梅的父親、京劇旦角演員沈福存先生的藝術故事。
北京人藝首都劇場
帶着大包小包的攝像器材,我們先濮老師一步,抵達了他生活、工作了半個多世紀的北京人藝首都劇場。
走近有着70多年歷史的米黃色建築,回字形的樓宇左右對稱,兩座華表南北相望。這裡是一座戲劇的殿堂。 太多經典的戲劇在這裡上演。
我們雖然臉上凍得狠,內心卻是非常火熱、快樂。「首都劇場」四個紅色大字,高高昂立,有一束光打過來,熠熠生輝,顯得是那麼壯麗,激動人心。
傳達室的保安大叔,得知我們已經跟濮老師約好了時間,友好地不忘提醒一句:「我們經常見到濮老師,他人好,從來不遲到。」
然而,從來不遲到的濮老師,這次卻遲到了。
這個沒有經紀人、沒有助理的七旬表演藝術家,忘了三天前約好的時間,而是利用難得的空閑,來到馬場騎馬。
濮存昕在新書籤名
濮老師有一匹愛馬,叫「知青」。在他的新書《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里,專門介紹過「知青」:「知青長得很好看,頭星印記彷彿一頭小獅子的正臉兒,我正好是獅子座。」
等電話打過去提醒濮老師採訪時間到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哎呀,昨晚應該再打電話提醒我一下的,讓你們久等了。」
半小時後,開車抵達北京人藝的濮老師,穿着騎馬長靴、滿頭汗水地走進了首都劇場。他上樓速度之快,完全看不出這已經是年過七旬。
採訪地點在首都劇場二樓會議室,會議室的牆上有多張話劇劇照。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老一輩藝術家主演的首版《茶館》劇照和濮存昕主演的《茶館》劇照,兩個版本彷彿跨越時空,在眼前匯聚。兩代藝術家的藝術碰撞,冥冥中訴說著北京人藝人的故事。
濮存昕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
採訪那天,陽光正好,透過玻璃窗灑在濮老師的側臉,柔和又明媚。我們就地取材,將會議室的小圓桌布置成採訪桌。上面放着他談角色的書,和我們專門從成都帶過去的熊貓玩偶。
儘管布景簡單,但採訪內容卻非常紮實。
我們從他對戲劇的熱愛,聊到他演出的《簡·愛》,從他的藝術生涯聊到他對青年戲劇人的鼓勵。
採訪那天,陽光正好。
濮老師的話語直接、平和,卻極具智慧與力量。配合陽光,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正如他的戲一般,帶人們進入舒服且沉浸的境界之中。
採訪完畢,問他,「稿子寫完後要發您看一下?」他笑着回:「不用,寫出來的就是你們的作品了,跟我沒什麼關係了。」
那一刻,我們也再次明白,也許正是因為他這樣洒脫的性格,讓他可以在容易有各種浮躁的表演行業,猶如一股清泉,滋潤着他自己以及他的觀眾。
濮存昕與封面新聞記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