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間的家》:千年家風助鄉村振興,「老家真好」悟濃濃鄉愁

電視劇快訊 1761℃

黃庭堅寫詩「安利」的雙井綠茶有多好喝?獼猴桃竟有無毛品種?9月30日20點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攝製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第二季將在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迎來第八期。屆時,觀眾將跟隨主持人撒貝寧、任魯豫的腳步,走進江西省九江市修水雙井村和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白廟村,從黃庭堅故里的雙井綠茶,到南北氣候分界線上的獼猴桃,全方位領略鄉村風采,感受發展碩果。

《山水間的家》:千年家風助鄉村振興,「老家真好」悟濃濃鄉愁 - 陸劇吧

《山水間的家》:千年家風助鄉村振興,「老家真好」悟濃濃鄉愁 - 陸劇吧

探訪黃庭堅故里

「山水小分隊」協力籌備「百人家宴」

江西雙井村是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的故居,1040年,黃庭堅的曾祖父設立「雙井黃氏黃金家規」,主張「重孝、和睦、禮讓、崇文、互助」,20條家規代代相傳。每年,雙井村都會舉辦「百人家宴」,邀請全球各地同根同脈的黃氏後人回家團聚。本期節目,主持人撒貝寧,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歌手玲花、曾毅將走進江西雙井村,幫助「黃庭堅第32代後人」黃林軍籌備「百人家宴」伴手禮,感受家風傳承帶給雙井村村民的影響與激勵。

《山水間的家》:千年家風助鄉村振興,「老家真好」悟濃濃鄉愁 - 陸劇吧

「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黃庭堅曾寫下《雙井茶送子瞻》向蘇東坡「安利」家鄉的雙井綠茶。雙井村種茶已有1400多年歷史,產出的雙井綠茶曾名動京華,頗受文人墨客的喜愛。然而,由於交通不便,雙井綠茶曾一度面臨「養在深山人未識」的窘境。為了打開茶葉銷路,村民們用3年時間修成了12公里的雙黃公路,打通了村莊與縣城及全省的連接。如今,雙井綠茶已經走出國門,成為當地「衣食萬戶」的支柱產業。節目中,撒貝寧、玲花將組隊學習採摘、炒制雙井綠茶,製作一份雙井特色的伴手禮,彭玉平、曾毅則跟隨黃林軍走街串巷,收集村民準備贈送給「遠道而來親人」的書法作品。撒貝寧為何感慨「採茶首先需要練眼睛」?又是怎樣的書法作品令彭玉平直言「聞到茶香了」?

《山水間的家》:千年家風助鄉村振興,「老家真好」悟濃濃鄉愁 - 陸劇吧

從漫步千年古村,到參與「百人家宴」,彭玉平對於村民家中懸掛的書法「家和萬事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雙井村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睦的家庭氛圍、積極向上的精神,是我們中國鄉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典型。」

《山水間的家》:千年家風助鄉村振興,「老家真好」悟濃濃鄉愁 - 陸劇吧

研究所內開眼界

任魯豫、段懷清、張舒越山林尋找新品種

你知道嗎?除了常見的棕色、毛茸茸果實,獼猴桃還有很多「冷門」品種:綠色的、白色的、無毛的……它們的口感究竟如何?從藏於山林深處的野果到水果攤上的「商品果」,這其中隱藏着怎樣的科學奧秘?本周的「山水之旅」,主持人任魯豫、張舒越,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段懷清將前往河南白廟村,通過參觀西峽縣獼猴桃研究所、上山採選優質野生獼猴桃種質,了解獼猴桃從野生種質資源到人工培育種植的漫長曆程。

《山水間的家》:千年家風助鄉村振興,「老家真好」悟濃濃鄉愁 - 陸劇吧

白廟村所屬的西峽縣被譽為「中國獼猴桃之鄉」,當地的獼猴桃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獼猴桃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1976年至1979年間,研究所第一任所長朱鴻雲走遍全縣,收集了412棵優良單株,選育出的「華美1號」「華美2號」先後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從普通的水果罐頭玻璃瓶到厚重的標本專用玻璃瓶,研究所內各式各樣的獼猴桃標本容器,見證了獼猴桃研究的變遷,這令任魯豫不禁感慨:「我們能吃上這麼多美味的獼猴桃,就是『獼猴桃爺爺』用盡一生給咱們培養出來的。」

《山水間的家》:千年家風助鄉村振興,「老家真好」悟濃濃鄉愁 - 陸劇吧

每年,研究所技術員們會進行10至15次的野外資源調查,尋找適合種植的種質資源。本期節目中,「山水小分隊」還將跟隨技術員馬志堯、村民孫耀武深入伏牛山,尋找野生獼猴桃。他們能否順利發現獼猴桃新品種?獼猴桃的名字又與猴子有什麼關係?

《山水間的家》:千年家風助鄉村振興,「老家真好」悟濃濃鄉愁 - 陸劇吧

觸摸每一寸鄉土的跳動脈搏,感受每一片田野上的蓬勃生機。9月30日20點檔,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山水間的家》第二季第八期,一起解鎖豐收、富足、祥和的和美鄉村畫卷!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