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屠殺成為一座城市、一個國家永遠留在心底的傷疤,當親歷者日漸逝去,我們該怎麼向後來者講述這段歷史?1月11日,吉林美術出版社新書《寧生,寧生》發佈會在北京圖書訂貨會舉行,這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9周年、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87周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0周年的一部作品。
作者楊筱艷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劇作家,還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南京大屠殺親歷者的後代。新書發佈會上,楊筱艷分享了她創作南京大屠殺相關題材作品的緣起與心路歷程。她介紹,作為一個寫作者,她一直很想寫發生在1937年-1945年這段時間裏的故事,「寫一寫外公外婆和舅舅們在這一歷史時期的苦難經歷」。為此,她對那個時期的史料做了近10年的研究,在眾多的史料中,她最關注這場血腥屠殺中孩子們的命運。於是,才有了《寧生,寧生》這部小說。
小說中兩條故事線交錯展開,展現了同一座南京城,同名同姓的兩個寧生,從1937年-2017年間相隔80年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在日寇屠殺下頑強求生,述說著昔日一座城的劫難,一個民族的屈辱史;一個,在和平年代裏漸漸成長,述說著當下一座城的繁榮,一個民族的復興夢。這部小說,旨在通過鮮明的對比,讓小讀者感受戰爭的殘酷,和平的可貴。
《寧生,寧生》的插圖作者賈潤潭也參加了發佈會,賈潤譚是一名青年畫家,為了準確地描繪畫面的細節,她在2023年9月與吉美社編輯同赴南京,根據書中提到的各處地點認真踏訪,核對細節,拍攝了大量素材。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祖薇薇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