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入境政策鬆綁之後,必然會為跨國學習交流創造更多便利,也為未來恢復出入境旅遊積累「勢能」。
12月26日,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旅客們拖着行李辦理值機手續。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文 | 京客
入境不用再「5+3」了,只需核酸陰性就可「0+0」。
就在12月26日晚,國家衛健委發佈公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冠病毒感染,原有的「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隨之而來的,還有出入境防控政策之變:按照最新方案要求,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來華;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將取消,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一併取消的,還有「五個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管控措施;同時,公告提出,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
消息一出,僅15分鐘,某OTA(在線旅遊)平台上的國際機票搜索量增長7倍,另一家平台的數據也顯示,半小時內熱門海外目的地搜索量同比大漲10倍,出境(含港澳台)機票、酒店搜索均達到三年來峰值。有些留學生將回國提上了日程,也有很多人準備安排上久違的出境遊了。這也是「煙火氣回歸」在跨國流動層面的投射。
毋庸置疑,三年來,疫情在全球的擴散蔓延,對國家間正常交往的阻斷、對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濟治理的影響清晰可見。在新冠肺炎當初肆虐之際,將「外防輸入」作為嚴守出入境國門安全的要求,也是順應時勢的做法。而如今,隨着新冠病毒在持續變異中傳染性增加、毒害性減弱,及時調整優化防疫政策也是因時而變、因勢而新。優化出入境相關政策,也是系統性政策調整棋盤中的落子。
儘管是「忽如一夜春風來」,但這來得並不突兀:從14+14、14+7到7+3、5+3再到0+0,從建立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到取消該機制再到取消「五個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管控措施。可以看到,我國出入境政策結合病毒潛伏期與致病性等因素因時因勢動態調整軌跡,頗為明顯。
如今,隨着對新冠「乙類乙管」,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也是及時調整的應有之義。在國家衛健委前不久強調「會依法逐漸推進和加快入境隔離措施」的背景下,這也是靴子落地。
資料圖:外國人出入境服務區內,市民正在辦理業務。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而出入境政策的調整,也是跨國流動人員的共同期許。這三年里,很多人的出入境需求被疫情暫時抑制,也需要政策層面的疏解。
在此之前,無論是「允許持有效APEC商務旅行卡的外國人員入境」「澳門11月恢復接待內地旅遊團」,還是國內多地對入境隔離措施的適當鬆綁——香港澳門率先探索「0+0」,成都試行「2+3」,北京、廣州則試行「5+0」,都得到了積極正向的輿論反饋。
可以預見的是,在出入境政策優化之後,必然會為跨國學習交流創造更多便利,也為未來恢復出入境旅遊積累「勢能」。本質上,出入境政策調整,特別是入境「0+0」,也是「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承諾的兌現。
這些年來,中國是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兼「受益者」與「助益者」於一身。過去幾十年,開放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和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很高——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3年到2021年期間,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38.6%。這背後,是中國積極融入全球化體系,是開放基因雙螺旋「走出去」與「引進來」的支撐,是外貿的持續增長。
而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如今,隨着最新方案做出系統性安排,逐步放開境外游,對涉復工復產、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來華安排進一步優化,逐步恢復水路、陸路口岸客運出入境等,這勢必會更徹底地消除國內外互聯互通的壁壘。中國敞開大門「迎來送往」,這會為高水平對外開放創造更好的條件,也為中國經濟加速恢復注入更足的動力。
撰稿/京客(媒體人)
編輯/徐秋穎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