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小酒兒「審美普及」開課

電影快訊 1419℃
一頓小酒兒「審美普及」開課 - 陸劇吧

畫家岳敏君

「人生猶如老電扇,沒準停來沒準轉。轉的時候別受風,停的時候抬頭看。」

古董鑒賞家馬未都和以「笑臉人」聞名於世的畫家岳敏君,都是第二次來到烏鎮。昨天,作為黃磊朋友圈的成員,他們以跨界嘉賓的身份出現在烏鎮戲劇節「小鎮對話」,與黃磊一道聊了聊戲劇的人生以及人生的戲劇。北京青年報文化視頻直播欄目《後台》通過北京頭條等多平台對本場對話進行了全程直播。

小酒、電扇、戲劇與人生

生活中極為相熟讓三人的對談沒有試探和寒暄,直入主題。馬未都一上來便抱怨自己被黃磊的小酒搞暈,一衝動便答應他做一個關於「戲劇人生」的講演。「戲劇人生無處不在,剛剛進來我就發現現場六個電扇有一個不轉,莫名停擺了,這就是戲劇人生。」不過話音未落,停擺的電扇卻突然轉了起來,黃磊適時補充道:「這才是真正的戲劇性,人生隨處充滿了不確定性。」談話便在現場滿坑滿谷的一片歡騰中開場了。

關於美學,現場眾多文藝女青年最期待的便是「馬爺」馬未都的觀點,「人生有一種理想叫文學,它最能滋養人生,生活中的凄涼可以用文學來慰藉。」他還毫不掩飾自己對收藏家身份的「厭惡」,「總被扣上收藏家的帽子,收藏家只是個臨時身份而已。」

對新媒體運用駕輕就熟,擁有粉絲無數,但面對黃磊,馬未都還是說出了自己多年來的無奈,「像黃老師這種長相,談戀愛省事,我這種長相談戀愛費勁。」

較勁之真,務虛之美

將這場對談稱作「一場馬未都的美學普及公開課」並不為過,「審美有四個基本層次,了解了或許可以解釋戲劇看不懂的問題。第一個層次是艷俗;升一個層次叫含蓄,代表是唐詩、宋詞,基本沒有直白的表達;第三個層次最為複雜,是『矯情』,岳敏君老師的畫也屬於矯情的範疇;最後一個金字塔尖的層次是病態,也就是非常態,上升到哲學就好比吃辣、好比燒腦的快感。這四個層次也恰恰符合文學、美學、哲學、玄學的四層狀態,不過我認為『矯情』不是負面的,只是跟一件事較勁而已。」

而黃磊眼中的美依然離不開烏鎮,「有人跟我說,別弄那麼多看不懂的戲,我說我沒法對你的審美負責,我也有看不懂的,但我會感激這種不懂,正是因為不懂,才會刺激我去繼續探尋美。從事藝術教育那麼多年,我一直覺得藝術教育應該成為普及教育,我們辦烏鎮戲劇節也有這樣的心愿,給大家帶來一種審美的引領。」

在畫家岳敏君的眼中,烏鎮戲劇節的美更為抽象,「烏鎮最好的是呈現出了務虛的效果,平時我們太過務實了,人生中每一年都要有幾天務虛,或者說一生都要務虛,這才是最好的人生。每天看看星空,看看人生戲劇。」

短評

馬未都:戲劇不是城市必備 卻是精神象徵

90分鐘的「小鎮對話」意猶未盡,馬未都做客北京青年報文化視頻直播欄目《後台》,聊到了美育、文創等話題。

來烏鎮兩天,馬未都看了兩齣戲,「《三姊妹》迎合了國外戲劇當下越來越長的趨勢,但觀眾一定要有準備,作為經典,它反映的時代與我們現在有間離感,與我們的生活關聯不大。而孟京輝的《太陽與太陽穴》則更易懂,雖然題材取自國外,但用了中國人能夠理解的元素。」

他稱自己不是藝術家,跟老百姓看戲沒區別,「觀眾欣賞戲劇的能力可能比我們更強,看戲和喝茶喝咖啡一樣,是生活的一個癖好,能夠提高生活的品質。但戲劇又是奢侈的,城市裡看戲的成本比看電影高得多,媒體和信息傳播如此發達,人們還會選擇看戲主要是為了那種強烈的氛圍,作為人類最古老的表演形式,某種程度上說戲劇和歷史可以溝通。」

常說戲劇可以改變一座城市,但馬未都卻認為,戲劇與城市的關係是非常弱的,「戲劇不是城市必備的,不像電影,但烏鎮不同,戲劇節是一個標識,如同戰爭中的紅旗,是精神象徵,需要插在前沿陣地,更不能丟掉。」

至於自己做博物館的經驗能否複製到烏鎮,馬未都表示:「現在遊客的需求已經從『我來過』到『我能得到什麼』,烏鎮可以作為範本。景點與博物館根本的不同是,一個是散點,一個是集中的,而在景點做博物館,很難達到最佳的商業效果。」

今年,馬未都嘗試做了一部有關觀復貓的兒童劇,在他看來,「這部作品非常符合今天全社會的心態,我希望這樣的戲能有機會加入到烏鎮戲劇節來,因為親子場會滋養你的內心,審美提高本身是個複雜的過程,看書、接觸博物館和戲劇,長大後才能有好的審美。我們的美育教育比較滯後,烏鎮戲劇節上的親子場如果也能形成特色,會給戲劇帶來另一種生機。」

面對烏鎮劇場、書場各種場合中佔壓倒之勢的年輕觀眾,馬未都說:「社會生機主要在青年人身上,戲劇與大眾媒體相比是小眾的,但歷史上戲劇曾經是最大眾化的,只是電影的出現才讓地方戲風雨飄搖。今天的很多人追捧電影卻不在意戲劇,殊不知沒有戲劇就沒有電影。」

在烏鎮,戲劇節衍生品在文青中廣受追捧,但面對市面上鋪天蓋地的文創產品,馬未都直言,「如今全社會的文創還在初級水平,停留在對古代的抄襲、簡單的模仿,真正意義的文創是利用古代有價值的思想和實物給今人一個提示。文創不在文,而在創。」本版文/本報記者 郭佳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統籌/滿羿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