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值取代播放量是一種進步嗎? 奈飛新舉措告訴我們: 未必!

電影快訊 1519℃

破天荒,一向對播放數據神神秘秘的Netflix竟然公開了播放量。

這次,Netflix不是像年初那樣,不動聲色地把零星數據塞進股東季報里,而是詳細公開了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這一年間,自製電影與自製劇TOP10的播放量。

熱度值取代播放量是一種進步嗎? 奈飛新舉措告訴我們: 未必! - 陸劇吧

在今年初的股東信中,Netflix曾打破慣例,低調透露了自製爆款科幻驚悚片《蒙上你的眼》,以及熱門自製劇《你》《性教育》的數據。前者被8000萬用戶觀看過,後兩部的觀看用戶數也都在4000萬以上。

這些數字給Netflix的「友軍」們帶來了震驚,也引發了一些質疑。

震驚在於在世界範圍內擁有1.58億訂戶的情況下,Netflix一部作品的觀看訂戶竟然仍能達到1/4、甚至1/2,用戶的黏性、活躍度都可見一斑。

質疑在於,Netflix曝光的播放數據太少,有「報喜不報憂」以襯托高光、討好股東的嫌疑。畢竟,作為一個內容超級市場,只把「狀元」作品拿出來說話,確實太討巧。

本以為,Netflix就會這樣持續高冷下去,看心情甩些數據「談資」給業界——畢竟早在2012年成立之初,它就曾明確表態,絕不參與好萊塢那樣的收視率與票房大戰。

沒想到,這次竟然來了和盤托出。

《怪奇物語》以6400萬播放量位居劇集榜首一直將播放量視為頂級商業秘密的Netflix為什麼憋不住了?當業界領頭羊都開始對播放量轉變態度時,我們的「熱度值」至上還合理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又需要怎樣的播放數據透明?

播放量很「真」,但卻不一定通用

Netflix的播放量很「實誠」。

也許是與好萊塢-硅谷體系下,數據造假成本過高相關,Netflix給出的播放數據水份很少——至少從數據標準上看是這樣。

Netflix只把觀看70%以上的點擊當作有效點播,並且一個訂戶只計算一次。就算訂戶購買的是可供2人/4人共享的賬號,也不會重複計算播放量。並且,播放數據計算周期,僅為影片、劇集上線後的4周以內。

對照國內6-8分鐘/次,並且一個賬號還可反覆計入的有效播放量計算標準,Netflix的播放量把關算得上嚴苛。

最貴的Netflix套餐可以4個設備共享

不過,Netflix謹慎的播放量曝光,卻釋放出張揚的市場信心。

從定量的角度看,自製電影的播放量前7名與自製劇的播放量前5,觀看訂戶數都超過了總訂戶數的1/4。用戶基數龐大且內容消費活躍,這是市場向好的基本盤;

從定性的角度看,Netflix 訂戶對青春題材青睞有加。內容年輕,用戶畫像更年輕。

電影播放榜單中,排行4、5的《完美約會對象》《女孩我最高》都是校園青春喜劇;劇集中的奇幻劇《怪奇物語》、科幻劇《傘學院》、小清新喜劇《性教育》以及西語劇《名校風暴》全是青春向作品。

左《完美約會對象》;右《名校風暴》

從明星合作來看,成績也是遍地開花。

不管是老牌「甜心」桑德拉·布洛克(上榜作品《蒙上你的眼》),還是過氣「喜劇王」亞當·桑德勒(上榜作品《謀殺疑案》),只要是Netflix重金請來的大牌,也許作品口碑會崩,播放量卻不會崩。

Netflix播放量排第二的電影《謀殺疑案》豆瓣評分只有6.1

秀肌肉,從市場、用戶、業緣等各個層面秀肌肉。

結合近來,迪士尼、蘋果、華納在流媒體市場上愈加頻繁、緊湊的動作,Netflix此次公布播放數據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展現實力,鎖定更多利好的合作,給新入局的流媒體玩家下馬威。

不過,Netflix這次公布的數據,依舊遭到了好萊塢不少製片公司、電視台的質疑。因為它「觀看70%以上,計數周期4周」的計算方式,跟現行的任何第三方的播放數據都不「兼容」。

不兼容就意味着無法比較。

即便都是計算觀看人數,Netflix的自製劇仍然無法與像HBO的《權力的遊戲》、CBS的《生活大爆炸》等其他熱門劇集相比較。

也許,Netflix的小心思也正在這裡。公布數據,但只適度透明。既展示了雄厚實力,接受了市場監督,又避免了過多不必要的惡性競爭。

熱度值夠「圓滑」,但問題也很多

2019年1月,幾乎與Netflix選擇首次披露播放量同時,優酷作出了與愛奇藝同樣的選擇,也宣布關閉了前台播放量。

至此,少數服從多數,在國內流媒體的競爭中,播放量逐漸失去了硬通貨地位,熱度值時代全面到來。

在彼時播放量造假幾乎成標配,假數據嚴重混淆視聽、影響市場競爭秩序的情況下,視頻網站選擇用更多維的「熱度值」取代簡單粗暴的「播放量」,無可厚非。

但「熱度值」始終是個軟標準而不是「硬尺度」,它與播放量之間也存在性質之差,如果非要一個替代另一個,始終會遺留一些問題。

首當其衝的,便是「熱度值」不通用的問題。

在播放量時代,儘管每家計數的標準有細微差別,但至少「/人次」的單位還能統一,各平台的自製內容在收視層面,還有比較的可能。

如今換成熱度值,視頻網站一家一套的計算方法,讓站內的排行榜成為了封閉的競技場。競爭對手之間,無法良性對話,互通有無。

平台熱度值無法統一,有沒有一個權威第三方數據,能夠作為全網內容熱度值的衡量標尺呢?恐怕也很難。

自從平台停止更新前台播放量以來,業界主流的數據服務商都研發了「自有」的熱度值:貓眼開發了實時全網熱度,藝恩則開發了專屬播映指數,酷雲開發了實時全網關注度;雲合、骨朵也開發了自有廠牌的熱度指數。

這些熱度值雖然名目繁多,但影響其數值的因素無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平台播放熱度,即對仍然公開的前台播放量,機頂盒、智能電視與OTT平台收視率的跨屏擬合,以及平台用戶的評論、彈幕等互動數據的綜合統計。

第二,媒體熱度,即對搜索指數、相關新聞數量、討論量與轉載等數據的綜合統計。

第三,社交網絡熱度,也就是微博、微信乃至短視頻社交平台的相關數據進行的綜合統計。

各家邏輯類似,但算法大都求「自圓其說」,最終榜單排名也存在較大差異,誰都說服不了誰。

不同數據平台同一天的熱度值排行差別較大

標準這東西,貴在精準和唯一。

如果每一個「各佔山頭」的算法都能含糊其辭,又都能自圓其說,看似多維、科學的熱度值實就永遠成不了度量衡,只能淪為市場背書工具。

數據無原罪,適度透明才健康

從行業經驗來看,想要衡量一部劇的表現,其實需要三個指數:播放指數、輿論指數、口碑指數。

通俗來說,就是:賺不賺,熱不熱,好不好。

市場風雲變幻,觀眾口味萬千。如今,我們已經能夠把口碑與播放兩者之間的關係,分得很開:口碑與播放之間並非正相關,好作品不一定叫座,反之亦然。

但對於輿論和播放之間的微妙關係,很多人還未覺察。「熱度值」就是一個把輿論指數與播放指數混為一談的指標。

而事實上,從Netflix此次公布的數據就能看出,真正播放量高的作品不一定是輿論討論最高的作品。

比如,劇集榜上的《傘學院》,幾乎沒人預想到它會以4500萬的播放位居第二。

畢竟這部架空科幻劇,雖然在開播時憑藉原著和演員艾倫·佩吉的熱度,引起了一波討論,但很快隨着劇情的崩壞銷聲於大眾輿情。

論社交討論度,它比不上劍走偏鋒的《性教育》,論媒體討論度它趕不及性侵議題的《難以置信》,但就是憑藉實打實的播放量摘得亞軍。

客觀來說,沒有播放量的劇集評價體系是不完整的。

數據沒有原罪。我們不是呼籲,所有平台都應當重新開放前台播放量,而是說在可能的情況下,適度公開部分播放數據,這樣不僅有利於各方對於市場的準確評估,也能促進更良性的競爭。

其實類似的數據,愛奇藝在網大榜單上一直在做,每個月的票房榜上都有分賬收入Top10的「有效觀影人次」。

如果在劇集上也能作類似的播放數據公開,未嘗不是一件利己利他的事兒。畢竟,數據不僅僅是經濟指標,績效考核,還是有效的監督機制。

【文/鐵皮小鼓】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