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影視劇都慣於以唐朝為背景,引入鬼神等懸疑的元素,來增強神秘感,比如最近熱播的《唐朝詭事錄》。
《唐朝詭事錄》第一集中,胡商康元禮在介紹一種防止屍身不腐的香料時,提到了「鬼市」,說那地方去一次傷一分陽氣,能不去就不去。
看到這裡,相信任誰都會對「鬼市」產生好奇。或許腦海中就會浮現這樣的畫面:漆黑神秘的夜裡,到處瀰漫著陰森森的氣息,百鬼夜行,出來交易。
那「鬼市」到底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各路牛鬼蛇神交易的場所嗎?
01
其實,「鬼市」就是一種地攤市場。
一提起唐朝,我們通常會想到盛唐的繁華模樣,譬如在長安城內,酒肆商鋪林立,四海客商絡繹不絕,讓後人心馳神往。然而歷史上唐朝經濟的發展,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自由,而是有很多限制。
比如,唐朝統治者對商業的發展這一塊,制定了比較嚴格的「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用來限制城市居民的自由流動,以此加強管理。
其一,什麼是「坊市制度」呢?
唐朝都城長安繁華,但也分好多個坊,比如具備驛站功能且只供官方使用的通化坊、以珠寶店聞名的延壽坊、以絲織品聞名的宣陽坊、以娛樂場所聚集為主的平康坊等。「坊市制度」將長安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將近100多個這樣的坊貫徹其中,並且個別坊具有一定的商業功能。
除了坊之外,就是「市」。長安分為東市和西市,這兩個「市」的功能雖有不同,但都具備較為完善的管理機構和制度。因為「市」才是最大的商業街區,也是長安城進行交易和買賣的主要場所。對於這一點,《唐朝詭事錄》中也有說明——東市達官顯貴多,西市多四海來往的胡商居住。
那麼,商業活動除了在「市」和少部分被允許的「坊」進行之外,在其他地方私自擺攤都是不允許的。
其二,什麼是「宵禁制度」呢?
要知道,古代照明技術不發達,且照明成本高,一旦黑夜降臨,做什麼事都不比白天,若是允許百姓深夜活動,萬一發生了糾紛不好處理,而且治安也會變得很差,更何況也會影響白天的生產活動。
於是,為了加強長安城的管理,一般天黑到了時間點,就不再允許百姓和商人在街上交易了,同時也會有官方專門派來巡查的人,若是發現有人犯了宵禁,就要接受處罰的。
《唐朝詭事錄》第一集中,在金吾衛中郎將盧凌風和長安縣尉蘇無名查找兇手時,就有一句話直接點名唐朝的宵禁制度:「長安宵禁,夜不歸宿者,唯酒鬼、賭徒爾」。
也就是說,在唐朝的宵禁制度下,一般正經百姓都會自覺遵守,入夜了就不再外出,老老實實回家睡覺。只有酒鬼、賭徒這一類的人,才會深夜在外,還不歸家。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入了夜,街上就一個人都沒有了,少數王公貴族和達官顯貴,仍然有他們的「夜生活」,宵禁制度是限制普通平民百姓的。
雖然制度有了,但能保證老百姓百分百服從嗎?畢竟,相比於賺不到錢就要餓死的壓力,總有人敢放手一搏。這就出現了一種現象:總有人為了生計冒着犯禁的風險,半夜偷偷出來擺攤。
02
那他們去哪裡擺呢?萬一被發現了,就得不償失。久而久之,他們發現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場所。
《唐朝詭事錄》解釋「鬼市」的地點:九五之位玄都觀旁邊有個窪地,越陷越深,成為一個地下世界,大唐以來,無家可歸之人、做晚間買賣之人便聚集於此,俗稱「鬼市」。
同時,「鬼市」的交易時間和地點都是不固定的,這有點類似於今天擺攤的小商販,為了躲避城管而不斷更換位置。據《南部新書》記載,一般到了中秋望月夜,或者是風雨交加的夜晚,就會聽到「鬼」的聲音,或者是在吟詩,或者是在談話。
這樣就很好理解了——因為官方制度不允許晚上擺攤做生意,如果光明正大擺出來,萬一被巡查的官府人員發現,或者是人多了,必定被「一鍋端」。
所以機智的人們就營造出這樣的神秘故事,讓官方和其餘普通百姓以為真的有鬼,擺地攤和交易是悄悄進行的,但難免會發出聲音和動靜,若是大家都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動靜是「鬼」發出的,也就不敢一探究竟反而躲得遠遠的。
起初只有少部分人去「鬼市」做生意,後來知道的人多了,「鬼市」也就成了更多平民百姓做生意的選擇。
說到底,這層「神秘的外衣」,不過是為了保護平民百姓偷偷擺攤的一種手段。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參考資料:《「大唐鬼市」是什麼?唐朝人的「地攤經濟」》、《唐朝詭事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