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通過其作品特徵看電影價值及意義。
從個體層面而言,價值觀是主體對客體需要的觀點、態度和看法。這種看法是經過自身實踐而得以檢驗的,正因如此,價值觀具有穩定性的特點。
但並不是說價值觀一旦確立就不會再更改,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所處的自然和社會具有獨特性,因此,在人生髮展的不同時段所持有的價值觀是不同的。
在人生的歷程當中,個人完成對價值觀的更改變化、肯定認同和付諸實踐,並最終使之趨於穩定。
我們對宮崎駿執導的十一部動畫電影進行整體概覽,從1979年公映的《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到2013年公映的《風之谷》,時間跨度長達三十餘年的,但可以發現宮崎駿動畫電影的聚焦點都是人與自然、戰爭與和平、成長與愛。
這幾個中心主題在時光中慢慢沉澱並被觀眾所察覺,也表明了宮崎駿導演所要傳達的價值觀體現了穩定性的特徵。同時,人的思想意識由社會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決定,因此,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價值觀也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徵。
1984年上映的《風之谷》、1986年上映的《天空之城》、1992年上映的《紅豬》以及2004年上映的《哈爾的移動城堡》,這幾部電影作品的創作都是在全球局勢緊張、軍事矛盾衝突不斷的時代背景中完成的。
影片中對於戰爭畫面不加掩飾的描繪及借人物對白對戰爭的直接控訴都是對宮崎駿反戰思想的表現,這也是宮崎駿對時代問題的深刻叩問。
價值觀不是理論的思辨產物,而是時代需要和生活實踐的產物。宮崎駿動畫電影表達的價值觀在時光歷程中一以貫之並且辯證發展着,同時緊扣時代發展問題,做到了穩定性與時代性的結合統一。
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價值觀的確立受其民族文化傳統所影響,宮崎駿動畫電影對價值觀的表達也具有鮮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在日本,有句俗語是:「一粒米上有7個神仙」,這也是一個神話故事。這句俗語體現的是日本「泛神論」的說法,即在日本文化中,認為這世間的所有物種都是有靈性。
「泛神論」思想源自日本人的神道意識,神道教文化敬畏、崇拜自然,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宮崎駿動畫電影中有很多關於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描述,例如《風之谷》(1984)中娜烏西卡用生命平息代表自然的王蟲大軍的憤怒,《幽靈公主》(1997)中各種可愛無邪的精靈形象和人屠殺山林守護獸的悲劇,這些也強調了宮崎駿對人與自然的態度和看法,是其價值觀的體現。
並且,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都有引人深省的主題,滲透出強烈明顯的社會意識,其所表達出來的和平觀、生態觀、女性觀和成長觀立意深遠,具有從人類整體命運出發的思想高度,同時也為世界價值觀的建設提供了參考,具有世界意義。
簡單來說,一方面,日本本土民族的傳統文化浸潤着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價值觀,體現了其民族血脈與傳統價值。
另一方面,宮崎駿動畫電影所表達的價值觀也是世界各國人民對創造美好世界的共同追求,兩者相輔相成,從而可以說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多元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人是主體性的存在,任何價值主體都是有生命的個體或社會共同體。這種特性決定了每一個主體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方面都會產生對客體的不同需求然後形成一定的價值關係。
正因如此,我們不能只看到單個主體的單方面需求和價值關係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這就是價值觀的多元性。
價值觀多元性的實質也是人的本質的全面性、人的發展的全面性。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總聚焦於人與自然、戰爭與和平、成長與愛的主題。
其在電影中表達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憂慮,對青少年實現自我價值完成自我發展的重視,也有對人類社會和諧的呼籲,這些深厚主題都體現了宮崎駿動畫電影中所蘊含價值觀的多元性特點。
同時,其作品的落腳點最後都回歸到「人」身上,往大的方面說就是聚焦人類整體的生存發展,往小的方面說就是關照個人的成長曆程。使其電影彰顯着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實現了所要傳遞的價值觀多元性與人文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