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國產劇住在了熱搜上。
它的名字叫做《底線》,相信一直網上衝浪的朋友們應該也不會陌生了。
這是一部以「改編真實案件」為賣點的劇,裏面有着許多近些年來影響力頗大的案件,
比如說江歌案,吳謝宇弒母案,還有貨拉拉跳車案等等,
所以當聽到這些案件要被改編成電視劇的消息時,相信許多朋友都和我一樣,是抱着很高的期望打開的。
我們期待看到一部還原真實,剖析人性的好作品,就類似於《熔爐》《素媛》那樣,
結果呢?《底線》不光搞砸了,甚至還處處踩雷。
隨着劇集的更新,關於這部劇的爭吵變得越來越多了,而原因說起來其實很簡單,總結下來也就兩個字:
魔改。
沒錯,不要懷疑自己的眼睛,即使是真實案件也逃不過被編劇魔改的命運。
就拿前幾天的那條熱搜來說吧——
#底線改編吳謝宇案引當事人不滿#
吳謝宇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幾年前他殘忍的殺害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由於他北大高材生的身份,還有離奇縝密的犯罪手法,drama的逃亡過程,在這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吳謝宇成為了一個備受爭議的人。
他的作案動機是什麼?他為什麼要殺害自己的母親?
這些應該是每一個關注此案的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但可惜,此案直到現在為止還在審理中,
官方並沒有對這些問題給出任何的定論,所以真相還依舊是個謎團。
而在《底線》中,編劇卻以一種極其簡單粗暴的方式,替吳謝宇案編出了個「前因」。
在劇中,男主的母親是一個極端且控制欲極強的人。
因為生長在一個無比窒息的原生家庭中,所以他出現了嚴重的反社會人格的,於是當自己騷擾同事被開除後,為了避免遭到母親的辱罵,他便選擇了弒母。
。。。
這很奇怪,明明說是改編自吳謝宇案,可這劇情顯然跟真實案件毫無關係。
據大河報記者採訪,在《底線》播出後,吳謝宇本人也知道了自己的案件被搬上了大熒幕。
他表示,雖然希望自己的案子能給人們帶來一些警示教育作用,可他並不願意看到自己的母親被塑造成一個壞人。
《底線》的改編顯然已經冒犯到了一些案件的當事人,而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貨拉拉女孩跳車事件」中——
#貨拉拉案司機要求底線停播#
先來看看《底線》是如何改編貨拉拉案的。
選擇了一位形象兇狠的糙漢演員來飾演司機,他看上去暴躁易怒,全程對乘車的女孩凶言惡語。
他偏航的路線,一片漆黑沒有一處監控也沒有路燈,比原定的路線時間還要久。
在司機的車上還出現了一瓶含有禁藥的礦泉水,並且就在幾天前,他還曾上網搜索過「如何讓一個人死去」。
種種細節都彷彿在暗示觀眾:這是一個陰森恐怖的,具有殺人傾向的犯罪嫌疑人。
可關注過此案的朋友們應該也發現了,以上這些劇情在真實案件中其實是不存在的,搜索記錄跟礦泉水已經是屬於過分的添油加醋了。
可編劇的樂趣顯然並不僅限於此,他還試圖來個180度大反轉。
就在《底線》把這個司機成功塑造成惡貫滿盈的罪犯形象之後,後半段突然的又給他安排了一個得了絕症的老父親,
前面的搜索記錄跟車上的葯,也在這個時候終於得到了解釋:
「他的目的不是加害陌生人,是他不想看到老父親再受病痛的折磨」
???
真是讓人看的一頭霧水,當事人的家屬們也一樣。
對於以上這些改編,當事人的妻子是這樣回應的:
「底線如設有貨啦啦案劇情,作為當事人回應,太假了!太假了!真的太假了!簡直可以這麼講真的無藥可救了,瞎編亂改罔顧事實,用心何義?背離現實劇情最熱最狗血我的評價是無任何意義,呼籲法制社會請依法治國,人性道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除了引起案件當事人的不滿之外,這些虛構的劇情也引起了關注此案的網友們的強烈不滿。
大家應該還記得曾經網絡上有關貨拉拉案的爭議有多麼誇張吧。
即使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可關於它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歇過,偏偏《底線》又以這樣離譜的改編,將此事再次的帶回了公眾視野,結果呢可想而知。
爭吵爭吵無休止的爭吵。
這讓我覺得很遺憾,因為我相信改編這些案件的初衷並不是這樣的。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位非常支持真實案件影視化的人。
沒什麼複雜的原因,就是覺得影視的影響力是無窮的,成功的改編是具有社會意義的。
它會幫助更多人了解這些真實的案件,看到更全面的社會,而那些已經塵埃落定了的悲劇,在這個時候便可以成為影響未來的警鐘。
可顯然有些編劇並不懂得這個道理。
真實案件無論再drama,那它跌宕起伏的程度也是無法跟虛構的劇情相比的。
他們想要刺激,想要反轉,想要狗血的劇情,就只能將最最重要的「真實」放在一邊。
(在底線中,江歌的媽媽被改編成了遇害女孩的老公)
可這顯然是不對的。
就像這部劇的名字一樣,我想題材越是嚴肅的劇集,就越是應該心懷「底線」。
不給沒有審理結束的案子輕易的下定論,不給當事人添油加醋的杜撰動機,
不去故意的干擾觀眾的判斷,我想這應該是最起碼的改編案件的「底線」。
當然,我也看到有人說,《底線》至少敢拍,相比其他那些注水劇來說,它已經挺不錯了。
這我並不否認。它的確是一部「敢拍「的劇,也算帶着最近的國產劇邁出了一大步。
可即使是這樣,我也不認為它的「敢拍」可以建立在「魔改」的基礎上。
畢竟「改編」可不等於「亂編」,這會讓真實案件失去它們原本的意義。
就像那個我們已經看過了無數遍的《12怒漢》的故事。
同樣的一場案件,在不同人的眼中會變成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是絕對正確的,所以我們需要將事實一遍又一遍的攤開,需要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來討論。
這就意味着,「還原真實」在這些討論中比什麼都重要,因為我們是很難避免自己心底的那些下意識的偏見的。
回過頭再去看看《底線》中的那些子虛烏有的劇情,你說意義是什麼?
我覺得沒有意義,可我想編劇或許覺得這些橋段是有意義的。
因為這是她的主觀臆測,是她心底對於這些案件的偏見,
這並不真實,也並不謹慎,更可能會誤導那些並不了解這些案件的觀眾們,讓他們在判斷之前就先跌入偏見的陷阱。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本末倒置呢?
歸根結底,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案件的全貌,是真實的人與人性,而不是一部充斥着主觀臆測與偏見的「故事」。
當打着「真實改編」旗號的劇,失去了「真實」,
那麼我想,這樣的敢拍,無非也就是個「毫無底線」的噱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