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盧 編輯:賈方方
出品:婚姻與家庭雜誌
不久前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上,老戲骨劉佩琦成為最大的「驚喜」。
在給最佳男配角桑托斯·肖克的代領者頒發獎盃時,他伸手欲和國際友人握手表示祝賀,沒想到卻握了個寂寞尷尬:對方不太明白我們的東方禮儀,只顧緊緊握住獎盃不撒手。
接下來劉佩琦的一波操作差點兒讓現場觀眾笑噴了,他硬是把對方的手從獎盃上掰開,圓滿地完成了這一禮儀程序。
北影節上劉佩琦的「硬核握手」被網友紛紛點贊:「好執着,好長臉。」
64歲老戲骨的魅力果然長盛不衰,戲裏戲外都是妥妥的「角兒」。
提起劉佩琦,人們就會想起他飾演的眾多角色。
他是《離開雷鋒的日子》里倔強隱忍地傳承雷鋒精神的喬安山,是《秋菊打官司》中善良老實、木訥寡言的秋菊丈夫;
他是《大宅門》里的紈絝子弟白三爺,是《白鹿原》中仙風道骨的朱先生,是《那年花開月正圓》中行走江湖,為人仗義的周老四……
從藝37年間,劉佩琦塑造了150多個角色,用一雙小眼睛演活了一眾小人物。秉着演戲要做「千面人」,戲外要做規矩人的理念,劉佩琦成為演藝圈裡大家公認的德藝雙馨老戲骨。
01
執着個性成為事業發展的障礙
很難想像,劉佩琦這樣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品藝德俱佳的演員,年輕時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刺頭兒」。
劉佩琦稱自己是個「長期叛逆者」,一直叛逆到39歲,這種執着的個性讓他空懷一身才藝卻無人賞識,直到年近不惑才大器晚成。
很多人都以為操着京口兒、一副爺兒范的劉佩琦是北京人,其實,劉佩琦1958年出生於曲藝之鄉天津,跟着姥爺聽着收音機里的相聲、評書長大。
在這樣的環境里耳濡目染,劉佩琦小時候模仿起單田芳的評書,一拍醒木沙啞的嗓音學得那叫一個惟妙惟肖。
因為經常隨姥爺和一群打太極的大爺們混在一起,劉佩琦從5歲開始就跟着公園裡的老師傅練武術,這一練就是3年。
17歲那年,有着說腔、武術、舞蹈功底的劉佩琦被招入天津部隊文工團,成了一名文藝兵。
在文工團,他看不慣那些不懂裝懂、不行裝行的人。別人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劉佩琦偏不,看不慣的就要指出:「你懂不懂,腿應該這樣壓」「你說得不對,旋轉360度角就夠了」……
這樣又硬又倔的性格讓劉佩琦很受排擠,直接被分配到炊事班蒸饅頭去了。
劉佩琦不甘心就這樣囿於三尺灶台,21歲那年,他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解放軍藝術學院,以為從此星途坦蕩。
無奈在軍藝,他仍然是個不安分不服管的「刺頭兵」。臨近畢業,因為一次不合理的考試安排,他組織同學們交白卷抗議,結果到最後就他一個人交了白卷,劉佩琦也因此成了老師眼裡最不受待見的學生。
原本可以留在北京的他,畢業時被「流放」到新疆軍區話劇團。
到了新疆,劉佩琦依然是路見不平就要吼幾聲的「梁山好漢」個性。這種個性讓他得罪了不少人,也吃了很多虧。畢業兩年,劉佩琦在話劇團幾乎鮮少有上台的機會。
堅持表演夢想的劉佩琦不甘就此沉沒,毅然離開新疆回到北京,成了北漂一族。
當時沒有地方住,他就借住在朋友家,最窮的時候身上只有5分錢,連公交車都坐不起。為了到熟人家蹭飯,他步行了兩個小時。
事業生活都陷入低谷的劉佩琦抑鬱了,整天干坐着,不說一句話,心理嚴重失衡。他不明白,能文能武的自己不是沒有能力,怎麼就到了如此地步?
直到他遇到了一生的貴人陳佩斯,才走出人生的至暗時刻。
1985年,陳佩斯慧眼識珠,邀請他在《二子開店》里出演配角「順子」一角。
得之不易的機會讓劉佩琦鉚足了勁兒去演,雖然只是個小人物,他卻把「順子」一角刻畫得入木三分。
劉佩琦參演的第一部銀幕處女作,雖然沒有讓他和陳佩斯一樣大紅大紫,但在這一過程里,劉佩琦學會了珍惜機會,學會了觀察生活,更學會了反思自己:
「每個人都有個性,但要懂得收斂鋒芒,才能更圓滿地完成自己的藝術夢想。否則哪怕你走得很准很正,也難得到認可和尊重。」
02
而立之年先成家後立業
出演《二子開店》後,劉佩琦有幸被北京軍區戰友話劇團錄取,從居無定所的北漂一族,成了有正式單位的軍旅演員。
雖然有了正式單位,但劉佩琦和5個同事擠在集體宿舍里,每月工資也只有100元,而且那時候籍籍無名,找他拍戲的人並不多。
1990年,已過而立之年的劉佩琦事業沒有立起來,反而成了一名32歲的「大齡剩男」。他身邊的朋友替他急,劉佩琦自己也着急。
這年,在朋友的張羅下,劉佩琦認識了北京女孩孟天驕。果真人如其名,女孩亭亭玉立,嬌影似清荷,只是一眼,便讓劉佩琦這個耿直男心旌蕩漾。
劉佩琦雖說年紀有點兒大,但多年的軍旅生涯在他臉上刻下了一股堅毅硬朗的陽剛之氣。
相互吸引的兩個人很快墜入愛河,沒想到卻遭到孟天驕母親的堅決反對。
孟母一來覺得劉佩琦太窮了,二來她認為,做演員的感情方面普遍不靠譜。在母親的高壓逼迫下,孟天驕無奈向劉佩琦提出了分手,劉佩琦也同意了。
劉佩琦稱自己是「長期叛逆者」是有道理的,不管別人說什麼,他都按自己的想法辦事。嘴上同意分手的劉佩琦心裏卻沒有放棄,他整理了下思緒,又重新開始去追孟天驕。
其實,孟天驕也不想和劉佩琦分手,兩人很快就複合了。
既然父母這一關過不了,孟天驕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從家裡將戶口本偷出來,瞞着父母和劉佩琦領取了結婚證。
一個多月後,孟天驕的父母才知道女兒已經偷偷結婚了。事已至此,愛女心切的他們也只能接受與祝福。
被愛情滋潤的劉佩琦,事業也開始迎來轉機。
婚後不久,劉佩琦接到張藝謀導演的邀約,出演《秋菊打官司》中秋菊丈夫一角。劉佩琦欣喜若狂,可一看劇本,卻發現只有一場戲。
劉佩琦沒有因戲份少而氣餒,而是為這僅有的一場戲,認真梳理劇情、揣摩角色、學習陝西話。張藝謀被劉佩琦的敬業精神打動,最後把他的戲由1場加至7場。
跟張藝謀的合作打開了劉佩琦的知名度,找他拍戲的人漸漸多起來了。
這時,劉佩琦和孟天驕的兒子出生了。為支持劉佩琦心無旁騖追求夢想,孟天驕主動承擔起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務,一邊上班,一邊獨自照顧兒子,雖然很辛苦,卻從未有過怨言。
劉佩琦也深知妻子的不易,但凡不拍戲,他就把家裡一日三餐外加家務全都包攬下來。有了些名氣後,為了讓孟天驕放心,劉佩琦還把所有收入都如數交給妻子管理。
你知我不易,我懂你辛苦,夫妻間相濡以沫,彼此體諒,也彼此不辜負,也許,這才是婚姻最真實最溫暖的模樣。
03
要演戲,先做人
有了妻子守好「大後方」,劉佩琦的事業一路開掛,他不僅贏得了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也收穫了許多獎項。
1997年,劉佩琦在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里飾演雷鋒的戰友喬安山。為了塑造好人物,他特意跑到喬安山的老家去認真傾聽、體會。
正因為劉佩琦如此嚴謹認真的表演態度,讓他憑「喬安山」一角斬獲「金雞獎」和「華表獎」影帝。
這一年,劉佩琦39歲。從默默無聞到雙料影帝,已近不惑之年的劉佩琦可謂是大器晚成。
在塑造角色的過程里,劉佩琦也一路成長,這時的他早已不是當年的刺兒頭。骨子裡的稜角被生活磨平,劉佩琦學會了謙卑,就算遇見意見不合的人,也懂得用合適的方式去表達。
「39歲才悟出這個道理,現在回想起來也挺幼稚」,劉佩琦覺得自己太晚熟了。
越來越自恰的劉佩琦有了更大的舞台。
2000年,經典電視劇《大宅門》里的富家紈絝子弟白三爺,讓劉佩琦的名字家戶喻曉。
劉佩琦稱「白三爺」是他一生中最愛的角色,在性格上和他本人還有幾分相似,識時務、洒脫,但也有很多不同。
劉佩琦會把拍的每部戲、演的每個角色都當做是給自己充電給養的機會,在塑造角色里學會怎樣做人。
被人尊稱為老戲骨的劉佩琦不以老自居,能放下身段從合作的年輕演員身上學習他們的閃光點,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藝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各行各業都一樣,就兩個字『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這是劉佩琦從藝多年總結出的心得。
04
知足常樂,永遠不知足就永遠不幸福
深諳做人做事之道的劉佩琦也深諳為夫為父之道。
劉佩琦把演藝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貢獻給了作品,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機會非常少。
他感恩妻子多年來對自己的鼎力支持,也自責於「讓妻子無形之中守了活寡」,於是把一窮二白時娶的「糟糠之妻」當做手心裏的寶。
劉佩琦生活節儉,對自己,買超過100元的東西都要計算一下值不值,而對妻子卻是無條件地買,4000元的衣服眼都不眨一下。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劉佩琦「花錢」的態度又何嘗不是對妻子的一種告白?愛你的人總想讓你知道,你值得擁有這世上美好的一切。
提及鮮少陪伴的兒子,劉佩琦曾經在頒獎現場這樣袒露一個父親的驕傲與欣慰:謝謝我的兒子,沒有陪伴你成長,但是你成長得很優秀!
北京電影學院製片專業畢業的兒子懂規矩,也很有正義感。
其實,孩子的優秀和父母的為人處世不無關係。「做人講規矩,有藝德,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不會荒腔走板。」這是劉佩琦對自己的嚴謹要求,也同樣用這句話教育引導著兒子。
雖然因為拍戲很少回家,但劉佩琦非常顧家,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好丈夫好父親。他除了用幾十年如一日的潔身自好給了妻子最大的安全感,也用言傳身教影響着孩子的成長。
兒子小時候很黏劉佩琦,經常纏着他講故事。劉佩琦只要不拍戲在家,每晚睡覺前,都雷打不動地給兒子講故事,直到兒子聽着他的故事入眠。
有時與朋友在外應酬,劉佩琦也會提前離場,他的理由坦率直白:對不起,我兒子要睡覺了,我要回家給他講故事。
這份為人父的責任感,不僅幸福了兒子的童年,也成就了家庭的和諧。
如今,64歲的劉佩琦仍然活躍在熒屏前,但他減少了接戲數量,用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他和妻子一起把婚姻家庭生活經營得其樂融融。
年過花甲,幹着自己喜歡的事,守着自己喜歡的人,也許,這就是劉佩琦想要的平凡幸福。
正如劉佩琦對幸福的詮釋:知足常樂,永遠不知足就永遠不幸福。
資料來源:
1.藍羽會客廳:劉佩琦|要演戲,先做人
2.影視風云:劉佩琦的快意人生:我是「長期叛逆者」
3.星月對話:劉佩琦|不是我會挑戲,而是戲會挑我
4.廣電時評專訪:劉佩琦:人生的路不會荒腔走板
5.中國青年網:「老北京」劉佩琦:讓大家了解北京人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