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長江、黃河、松花江、珠江這些大江大河,我們也從小就知道。江河奔騰,潤澤萬物,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但在過去,過度開發利用、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一度非常突出。祖國的大江大河,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於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他的考察調研足跡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這十年,我們的江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變在哪裡?
10月1日至7日,聚焦長江、黃河、松花江、遼河、淮河、珠江、閩江、塔里木河、萬泉河、京杭大運河等十條江河,中央主要媒體逐一開展報道,全方位展現江河奔騰的壯美自然畫卷和安居樂業的百姓生活。
以江河為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大型融媒體報道《江河奔騰看中國》綜合運用多種表現形式,帶領觀眾和網友走近一條條大河。
空中、陸地、水下,全方位、多視角、伴隨式,《江河奔騰看中國》,首先帶着大家看到的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下的大美中國。
珠江「八口入海」,聯通世界。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依江發展,珠江入海口處,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迅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這裡,也是被稱為「水上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總面積約460萬平方米,入海口處大部分區域都囊括其中。珠江航道如此繁忙,經濟價值如此之高,那快速的發展中生態能不能優先?怎麼優先?搭乘保護區的作業船,記者帶着觀眾來到了現場。
不僅是港珠澳大橋這樣的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期間,保護區內禁止可能對中華白海豚造成直接危害甚至是間接影響的活動。過去十年,這裡的中華白海豚的數量不斷增加,現在已經有2500多頭,成為全世界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最多的地區。
不僅水更綠,在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理念指引下,江河安全的保障能力也在大幅提升。
淮河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山東五省,曾因下游排水不暢,歷史上是有名的「災害河」。 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治理」,上游的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灌溉供水工程投資50多億元,歷時3年的建設,已經完成70%。下游的江蘇,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今年7月開工,將進一步大幅提升淮河行洪能力。
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茂山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治水工作高度重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我國江河流域的系統治理工作。近十年,我國洪澇災害年均損失占GDP的比重,由上一個十年的0.57%下降到0.31%,這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
《江河奔騰看中國》的鏡頭下,綠水青山、江河安瀾、人水相親、城水相融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滾滾碧浪中,《江河奔騰看中國》還帶着大家看到了江河流域騰躍發展的活力中國。
除了繁忙的航運,以綠色、創新為特色,依託豐富的水電資源,貴州打造大數據產業;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正在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福州市發展數字經濟,沿江流域各地正在謀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不僅是看到大樞紐、大航道、大城市承載的大發展,潮起潮落、騰躍發展背後是人間煙火和熱氣騰騰的百姓生活。
《江河奔騰看中國》還把鏡頭移動到流域的一個個小村鎮,聚焦這裡眾多普通百姓的生活變遷和他們身上的中國精氣神兒。
位於山西呂梁大山裡的磧口鎮,是明清時期有名的黃河古碼頭。今年68歲的李世喜,十幾歲就在黃河岸邊做起船工,遇到逆風或激流時,他們喊着號子,背着纖繩,一步步往上拉。艱辛驚險的船工生活,不僅練就了老李搏擊風浪的本領,也磨練出他堅毅果敢的性格。
後來,公路、鐵路修了起來,磧口水上交通樞紐的地位逐漸消失,當地經濟失去了支柱,老李也沒了活兒,於是他就打零工養家。一直到脫貧攻堅戰打響,依託獨具特色民俗風情、黃河風光,當地決定走發展文化旅遊的新路子,不服輸的老李,帶頭搞起了民宿。
憑着這股精氣神兒,磧口古鎮一年一個樣,不僅脫了貧,去年還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除了開民宿,老李還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縴夫傳承人。古鎮越來越熱鬧,老李和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除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呈現的精彩報道,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也刊載了系列報道,以江河之美映襯時代之美,以江河之變反映國家之變,以江河之興展現國家之興,引發社會熱烈反響。
陳茂山說:「這是一次生動的國情、水情教育,也是一次講好中國故事,講好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故事的一種成功嘗試,也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治水思路、江河戰略引領下,我國流域治理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完美呈現。」
江河奔騰、川流不息,新時代的中國蒸蒸日上、日新月異。跟隨《江河奔騰看中國》,我們看到了活力中國、綠色中國、大美中國,看到了從南到北各大流域生態治理的成效、經濟發展的盛況,以及依水而居、人水相親、安居樂業的百姓生活圖景。江河之美,映襯着國家之美,江河之新,展現着時代之新,從南到北,滾滾江水奔騰着新時代的精氣神兒、流淌着新生活的風景線。